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四题 水利枢纽
某拟建水利枢纽工程为坝后式开发,工程以防洪为主,兼顾供水和发电。水库具有年调节性能,坝址断面多年平均流量88.7m3/s。运行期电站至少有一台机组按额定容量的45%带基荷运行,可确保连续下泄流量不小于5m3/s 。
工程永久占地80hm2,临时占地10hm2,占地性质为灌草地。
水库淹没和工程占地共需搬迁安置人口3 800人,拟在库周分5个集中安置点进行安置。库区(周)无工业污染源,入库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染源和农业面源;坝址下游10km处有某灌渠取水口。
本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库蓄水将淹没古树名木8株。
库区河段现为急流河段,有3条支流汇入,入库支流总氮、总磷浓度范围分别为0.8~1. 3mg/L,0.15~0.25mg/L。库尾河段有某种保护鱼类产卵场2处,该鱼类产黏沉性卵,具有海淡洄游习性。
【问题】
1.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时,需要分析哪些方面的环境用水需求?
2.评价水环境影响时,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3.本工程带来哪些改变会对保护鱼类产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4.提出陆生植物保护措施。
1.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时,需要分析哪些方面的环境用水需求?
答: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时,需要分析的环境用水需求主要包括:
(1)下游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需水量,特别是下游10km处某灌渠取水口的取水量。
(2)维持下游河道内生态用水需求(维持水生生态系统基本结构与功能的用水需求,特别是某种保护鱼类生境条件和急流习性的用水需求等)。
(3)维持下游河道水质、泥沙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
(4)维持下游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要的补给水量需求,防止下游区域土地盐碱化。
(5)维持下游河口泥沙冲淤平衡和防止咸潮上溯所需水量。
(6)下游河道外的生态用水需求(包括河岸植被需水量、相连湿地补给水量等)。
(7)维持下游河流景观用水需求。
2.评价水环境影响时,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答:评价水环境影响时,需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
(1)库区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入库支流河水总氮、总磷浓度较高,在综合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库周水土流失、面源污染、库区清理不当等),容易产生富营养化。
(2)水质污染问题
施工期管理不当废水排放可能会造成污染外,运营期还存在一定的面源污染影响,特别是库区清理不当,库区水质将很差,而本工程具有供水功能,需严格保持库区水环境质量。
(3)库区消落带污染问题
本工程具有防洪功能,库区消落带的形成容易导致水环境的污染、景观影响等问题。
(4)下泄低温水影响问题
由于本工程水库具有为多年调节性能,可能存在库区低温水下泄影响下游河段水生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农灌取水及低温水灌溉影响农作物等问题。
(5)下泄水流的气体过饱和影响问题
在大坝泄洪时,周边空气与泄流水体充分掺混,容易产生下泄水流的气体过饱和,进而影响下游的水生生物、特别是对鱼类的伤害影响。
(6)库区鱼类产卵场受淹没影响的问题
由于受库区回水顶托的影响,库尾两处受保护鱼类产卵场的水深加大、水文情势改变(如流速变缓),会影响鱼类的产卵和孵化。
(7)移民安置不当产生的水环境污染问题
如果移民安置及土地开发不当,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也会加剧库区及河道的水环境污染。
3.本工程带来哪些改变会对保护鱼类产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答:(1)可能对保护鱼类产生影响的改变包括:
①大坝建设阻断了该受保护鱼类的洄游通道。
②库区大量蓄水,受回水的顶托作用,库尾的产卵场环境也受到影响,影响鱼类产卵和孵化。
③库区水文情势变化,特别是水流变缓,不适宜急流性鱼类生活,将导致库区鱼类种群组成的变化,包括受保护鱼类。
④库区较大面积的淹没区,蓄水及周边面源污染物的排入,特别是如果移民安置不当,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使库区水质变差,影响鱼类的生境。
⑤由于工程建设导致下游出现减水段,影响鱼类的正常生活和洄游。
(2)针对以上问题相应的保护措施有:
①库区蓄水前应进行认真的清理。
②妥善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包括合理选择安置区)。
③合理调度工程发电,确保下泄一定的生态流量工作的长效性。
④采取人工增殖放流、营造适宜的产卵场(如建立人工鱼礁)措施、建立鱼类保护区、加强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过鱼通道。
⑤加强渔政管理和生态监测,防治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切实保护流域生态环境。
4.提出陆生植物保护措施。
答:应采取的陆生植物保护措施主要有:
(1)施工期合理布置作业场所,进一步优化各类临时占地,严格控制占地面积,减少对植物的破坏。
(2)对临时征占的10hm2灌草地,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
(3)对工程永久征占的80hm2灌草地,在施工建设前,剥离土壤层并保护好,用于工程取土场、弃土弃渣场或其他受破坏区域的土地整治与植被恢复。
(4)对库区蓄水将淹没的8株古树名木予以移植、移植后挂牌保护或建立保护区、种子库等有关措施。
(5)进一步优化移民安置区,控制陡坡开垦,尽最大可能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6)对受工程影响区域采取切实的水土保持措施。
(7)对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尽量避免人为干扰和植被破坏,必要时采取拦挡等措施,防止地质灾害发生,破坏植被。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梯级开发引水式电站项目
【素材】
某水电站建设项目为规划径流式7梯级开发电站中的第三级。该河流有国家级保护鱼类,其中有鲑科鱼类两种;河流两岸森林较为茂密,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二级保护鸟类。工程土石方量1 000万m3,需移民3 000人,拟建设为引水式电站,大坝高130 m,长3 000 m,坝址下游有农田1 0万亩,工厂3处。施工高峰时约4 000人。
【问题】
1.生态环境现状应调查哪些内容?应采取哪些调查方法?
2.大坝建设对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有何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
3.大坝建设对下游河道、农灌及工业用水有何影响?
4.移民安置影响评价应评价哪些内容?
5.对评价区国家保护植物种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1.答:(1)重点调查内容。①森林调查:要阐明植被类型、组成、结构、特点,生物多样性等;评价生物损失量、物种影响、有无重点保护物种、有无重要功能要求。②陆生和水生动物:种群、分布、数量;评价生物损失、物种影响、有无重点保护物种。要阐明是否有鱼类“三场”(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分布。特别要明确区内是否有国家和地方保护、珍稀濒危特有鱼类的分布,如有需阐明其生态习性、繁殖特性等。③农业生态调查与评价:占地类型、面积,占用基本农田数量,农业土地生产力,农业土地质量;④水体流失情况调查:侵蚀模数、程度、侵蚀量及损失,发展趋势及造成的生态问题,工程与水土流失的关系。⑤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由于项目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域,故要阐明敏感区域与工程的区位关系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内保护动植物数量、名录、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等。(2)主要调查方法。主要有收集资料法(当地有关部门的各类规范性文件、技术资料、有关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航拍资料)、现场踏勘法(实际观察与样方调查)、遥感及GPS技术应用、访问专家及当地群众等。遥感技术应用需专业人员结合现场调查进行,主要是制作遥感图件,并解译出相关信息。
2.答:(1)影响。①大坝修建后,下游的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无法洄游至上游,位于库区的产卵场将不复存在,河流梯级开发后其产卵场亦将全部消失,由此会影响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的繁殖。②大坝修建后,一些适应于激流环境并且以摄食底栖生物为主的特有鱼类,因其适宜的生境已完全消失而在水库中绝迹。它们是无法通过水库上下交流的,因而大坝建设直接影响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的生长。(2)措施。一种是采取工程措施,建鱼梯、鱼道,让洄游鱼类正常返回栖息和繁殖地;另一种是对洄游鱼类进行人工繁殖。同时,应设定水电站大坝的下泄基流量。
3.答:(1)对下游工、农业取水的影响。如果取水口处于减脱水段,则会导致农灌、工业用水量的不足,可用水量减少甚至缺失,严重影响下游工、农业生产的发展。(2)减(脱)水灌溉对农业生产产量的影响。冷水灌溉对生长期及产量有影响。(3)对下游湿地的影响。减水(脱水)的河道流量大大减少,下游湿地可能因此而消失。(4)对洄游性鱼类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洄游鱼类无法洄游到大坝上游,影响其索饵或繁殖。(5)清水下泄改变河道原来的水文情势,对下游河岸产生冲蚀影响。
4.答:一般评价对移民生活、就业和经济状况的影响,移民安置区土地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1)对移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的影响:应考虑搬迁初期、搬迁后期;预测移民环境容量和移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及环境状况,并从生态保护角度分析移民环境容量的合理性。(2)对水环境的影响:应预测生产和生活废污水量、主要污染物及对水质的影口向。(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移民后开发、工程建设和农田开垦,将进一步破坏生态系统。(4)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移民从水电站库区迁移到异地,对当地的风俗、社会习惯产生影响。(5)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移民搬迁把原来的流行传染疾病一并转移,对当地人群健康产生影响。
5.答:(l)对施工人员进行野生植物保护的宣传教育。(2)建立生态破坏惩罚制度,禁止野外用火。(3)征求文物、林业等部门的意见,对名木采取工程防护、移栽、引种繁殖栽培、种质库保存及挂牌保存。
1.生态环境现状应调查哪些内容?应采取哪些调查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制定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方案”。
2.大坝建设对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有何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3)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举一反三:大坝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评价中必须对河流生态结构与功能有充分的调查和认识,大坝建设导致的淹没、阻隔、径流变化是对河流生态系统最大的干扰,评价中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中提供的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重点评价大坝建设对河流廊道的生态功能的影响,并要考虑河流的连续性的生态功能。一般情况下,水利水电项目水生生态影响要分析水文情势变化造成的生境变化,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高等水生植物的影响,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水生生物,以及珍稀濒危特有鱼类及渔业资源等的影响,对“三场”分布、洄游通道(包括虾、蟹)、重要经济鱼类及渔业资源等的影响。
3.《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举一反三:引水式电站环境对于河道生态影响比较大,主要是由于大坝建设会造成下游河道的减水或脱水。对于此类电站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必须深入进行评价,特别是本案例项目属于梯级开发引水电站,一定程度上会使天然河流流量减少,乃至河道断流,最终导致生态功能完全丧失。
4.《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2)
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5.《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3)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举一反三:本题与本书“九、农林水利类 案例3新建水利枢纽工程4.该项目的陆生植物的保护措施有哪些?”考点类似,请考生自行总结。类似考点近3年案例分析考试中多次出现,值得注意。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某水电枢纽工程为西南地区A河梯级开发中的一级,水库淹没和永久占地15平方公里(耕地263公顷、其中基本农田247公顷),临时占地239公顷,基本农田50公顷,其余为林、旱、灌草地。工程需搬迁安置移民2700人,分5处安置。生产安置3960人。土地平衡仅可新增高质量耕地160公顷用于补偿。工程影响区生态脆弱,有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河谷植被主要为灌草丛和灌丛。水库淹没线以下有36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枢纽建设区及周边为粮食高产区。河流坡降大,鱼类资源丰富,以适应流水生境的鱼类为主。其中有某一种本地特有洄游性鱼类,卵苗需长距离顺水漂流孵化,库区内分布有该鱼集中产卵场。说明本工程建设对鱼类的影响。
第11题:
40m
50m
80m
160m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南方某山区拟建水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开发目的包括城镇供水、农业灌溉和发电。工程包括一座库容为2.4*109m3的水库、引水工程和水电站。水库大坝高54m,水库回水长度27km,水电站装机容量80MW。水库需淹没耕地2 3 0hm2,移民1 8 7 0人,安置方式拟采用就地后靠。农业灌溉引水主干渠长约30km,灌溉面积6*104hm2。城镇供水范围主要为下游地区的2个县城。
库周及上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林地、耕地,分布有自然村落,无城镇和工矿企业。河流在水库坝址下游50km河段内分布有经济鱼类、土著鱼类的索饵场、产卵场。项目区域面积35km2,区域内有一省级自然保护区,但不影响该区。邻近8km有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占有基本农田1 088.9亩。
问题:
1.大坝上游陆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应包括哪些方面?
2.指出水库运行期对下游河段鱼类的主要影响因素。
3.针对本工程移民安置,环评需考虑哪些环境影响?
4.提出对水库工程需要考虑的环境保护工程措施和环境管理计划。
1.(1)调查上游陆域大坝蓄水淹没区及影响范围内涉及的物种、种群和生态系统。
(2)重点调查陆域范围内有无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和特有种,天然的经济物种及自然保护区等,如涉及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生物、珍稀濒危生物和地方特有物种时,应逐个或逐类调查说明其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与保护要求等。
(3)植被调查可设置样方,调查植被组成、分层现象、优势种、频率、密度、生物量等指标。
(4)动物调查,应调查动物种类、分布、食源、水源、庇护所、繁殖所及领地范围,生理生殖特性,移动迁徙等活动规律。
(5)调查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和演变过程。
(6)调查相关的非生物因子特征(如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
2.(1)在工程运行期,由于大坝阻隔,对上下游鱼类物种交流有一定阻碍。
(2)本项目大坝下游有鱼类的索饵场、产卵场,被大坝截在上游的鱼类进入索饵场和产卵场成为困难,而水库不同方式的放水对下游河道的水生生态影响明显。
(3)水文情势的变化导致饵料生物变化无常,水温、流量、流速、水位、含沙量的变化对鱼类产卵也有不利的影响。
(4)河道中鱼类的种群结构将发生变化、急流性或深水性鱼类将对下游水位变浅不适应。
3.(1)移民区遗留的环境影响。遗留的固体废物、建筑残物、生活垃圾,特别是养殖垃圾如不能得到彻底清理,对库区蓄水将造成不利影响;若原来的陡坡开垦的农田不能及时退耕还林还草,其水土流失也将影响库区水质与水位。
(2)移民安置区的环境影响。对安置区环境容量的影响,增加了安置区的环境与资源压力,移民安置占地及土地开发植被变化对生态的不利影响,农药、化肥面源污染,水土流失等。
(3)移民安置不当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①有可能造成移民返迁,加剧库区生态破坏;②陡坡开垦,使水土流失加剧,甚至诱发地质灾害。
(4)人体健康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4.(1)环境保护工程措施:①库区移民、库底清理措施,保障库区水质;②涉及珍稀保护植物的移植、引种栽培、工程防护等措施,涉及保护动物的栖息地保护、建立新的栖息地等措施;③防治水土流失的护坡、拦挡、导排洪水的排水沟、导水槽等工程措施;④保障洄游性鱼类的正常洄游的过鱼设施、人工增殖放流,如有竹木流放,则需要设置流放竹木的设施,解决低温水影响的能够分层取水的措施。
(2)环境管理计划内容:①成立环境管理机构、制定管理办法、落实人员与经费,实施施工期的环境监理;②开展库区水质定期监测、生态调查,特别是针对工程对鱼类“三场”的影响及变化情况应进行调查;③严格分层取水、定期放水、保障生态需水量的日常管理;④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⑤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档案,如实记录工程建设过程及其环境影响与变化过程,环境调查成果及科学研究成果;⑥在工程竣工后落实竣工验收,并在稳定运行后3~5年内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
第16题:
第17题:
某水电枢纽工程为西南地区A河梯级开发中的一级,水库具有日调节功能。水库淹没和永久占地15 km2(含耕地263hm2,其中2 47hm2为基本农田),临时占地239hm2,其中基本农田5 0hm2,其余为林地、旱地、灌草地等。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进行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需搬迁安置移民2 7 00人,分5处集中安置点安置,生产安置移民3 9 6 0人,拟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安置。经土地平衡分析,仅可新增高质量耕地16 0 hm2,用于补偿工程所占基本农田。
工程影响区生态环境脆弱,有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河谷植被主要为灌草丛和灌木丛,水库淹没线以下有3 6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枢纽建设区及周边为粮食高产区。河流坡降大,库区入库河流生态环境良好,鱼类资源丰富,以适应流水生态环境的鱼类为主,其中某一地方特有的洄游性鱼类,卵苗需长距离顺水漂流孵化,库区内分布有该鱼类集中产卵场。
问题:
1.列出运营期水文情势变化对库区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
2.说明本工程建设对鱼类的影响。
3.本工程临时占地的生态恢复应注意什么问题?提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措施。
4.按照基本农田“占补平衡”原则,本工程还应采取什么措施?
1.(1)工程运营期库区由原来的河流生态系统变为水库生态系统,由于库区水体流速变缓,急流性鱼类将不适宜在库区生活,被迫向库尾上游移动,而喜欢在缓流或静水中生活的鱼类将增加,鱼类种群结构发生改变。
(2)水位抬高,淹没大量农田和植被,特别是淹没较多的基本农田和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造成农田生态及粮食生产的损失,造成国家保护植物生态环境的损失。
(3)如果库区清理较差,容易造成库区水质下降,甚至恶化,进而影响库区水域生态环境,影响鱼类及饵料生物的生活。
(4)库区水体温度也将发生一定的变化,甚至水温出现分层现象,改变了原河流水体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的生活环境。
(5)上游裹携着泥沙的水流不断入库,在造成库区泥沙不断淤积的同时,水体中泥沙含量也将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原水生生物的环境。
(6)改变了库区本地特有洄游性鱼类的集中产卵场,甚至造成产卵场的破坏。
(7)与原河道相比,库区水量增多、水体面积扩大,库岸受到长期浸泡,容易引发塌方、滑坡地质灾害,进而影响库区生态环境。
2.(1)施工期对鱼类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作业造成局部河段水文情势改变,如库区清理、施工作业造成的水土流失及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进入河道等。
(2)运营期对鱼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若工程未能设置合理的过鱼设施,则大坝建设将阻断本地特有洄游性鱼类的通道;②由于水流变缓,使原来适应流水生境的鱼类不能生活,被迫向库尾上游流水生境迁移,而喜欢静水环境的鱼类则可在库区繁育、生活,造成库区鱼类种群组成与结构的改变;③由于大坝的阻隔影响,库区水流变缓,不能使卵苗进行长距离顺水漂流,影响卵苗孵化;④由于库区淹没及其水文情势的改变,影响了本地特有洄游性鱼类的产卵场环境。
3.(1)该工程临时占地的生态恢复应注意的问题有:①临时占地在使用前应先剥离上层土壤层,堆放保存好,采取苫盖或截水、排水等必要的临时水土保持措施,用于农田或植被恢复;②由于本工程淹没及永久占地征用了较多的农田,特别是基本农田,因此临时占地的生态恢复应结合基本农田补偿进行,即临时用地适宜恢复为农田的尽可能恢复为农田或基本农田;③处于坡度较大区域的临时占地,为防止农田水土流失,不宜恢复为农田,应以恢复林、灌草地为宜,选用当地物种;④由于本工程影响区生态脆弱,且易发生地质灾害,生态恢复需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是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必须采取工程防护措施后再进行地表生态恢复。
(2)对于3 6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由于处于水库淹没线以下,应在库区清理前及时采取移植保护的措施。优先在库区外围选择适宜的生境进行移植,移植后可挂牌保护或划定保护区。
4.(1)在适宜区域开垦新的耕地。
(2)异地划补。
(3)劣质地改良。
(4)临时占用的50hm2基本农田,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为基本农田.
(5)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将部分临时占用的非农田或基本农田,恢复为农田或基本农田。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水电站的典型布置形式有()。
第22题:
第23题:
坝式
引水式
河床式
坝后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