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爱莲说》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谥号元公,宋朝著名哲学家。作者借莲喻己,托莲言志,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现其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题目

《爱莲说》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谥号元公,宋朝著名哲学家。作者借莲喻己,托莲言志,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现其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相似考题
更多“《爱莲说》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谥号元公,宋朝著名哲学家。作者借莲喻己,托莲言志,赞美 ”相关问题
  • 第1题: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正确答案:
    11. 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或君子的美好形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 第2题:

    初中语文《爱莲说》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语:同学们喜欢花草吗?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引出莲花)
    过渡语:莲花,也是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的钟爱之物。“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等等,这些诗句可谓写尽了六月莲花盛开之态。而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宋代文人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在夏秋之交,莲花盛开之际,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悠远,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这篇千古佳作——《爱莲说》。今天,我们就来品读这篇文章。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
    2.朗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把课文读一遍,做到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通课文,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有独特见解句子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根据注解翻译一下大致内容。
    (三)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师总结: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他把莲花比做君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写菊、写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师总结: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既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又通过菊的正面衬托和牡丹的反面衬托突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
    归纳主题: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世风。
    4.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师总结:对偶,排比,比喻,拟人。
    (四)迁移拓展
    1.请欣赏几幅莲花的图片。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写作中可以运用这样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
    2.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尝试背诵课文。
    (五)作业小结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作业:任选一种自己喜爱植物,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板书设计】



    1.请说一说你是如何突破本堂课的教学重点的?
    2.结合本堂课,谈一谈你认为如何才能增强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答案:
    解析:
    1.本堂课我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课文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具体是以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并把莲花比做了君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再次,鼓励学生体会“菊”和“牡丹”所内涵的品格特征,结合回答做出总结“菊是隐逸者”、“牡丹是富贵者”。通过以上铺垫,让学生体会作者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的写作手法,以此真正理解托物言志的特点。

    2.新课程下的语文教材,明显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性,课文中加大了文言文的比例,而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在“讲”与“练”字上下了很大工夫,学生学习的方法只是机械的识记,从而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因此,文言文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构建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
    在本堂课中,我通过开展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莲、菊、牡丹所代表的人格特征,并且可以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探讨,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主旨的再体会;此外,在明确了文章的主旨后,我带领学生欣赏几幅莲花的图片,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受莲花的品质,让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品出美文的魅力。

  • 第3题:

    状物体文本教学关键点——借托,下列不属于借托手法的一项是()。 A.由物及人 B.借物抒情 C.借物喻人 D.托物言志

    A.A

    B.B

    C.C

    D.D


    立事

  • 第4题:

    下面不是借物喻人的诗句是(  )。

    A.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石》
    C.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答案:D
    解析:
    D项中,只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是没有借物喻人。

  • 第5题:

    下面不是借物喻人的诗句是()

    A.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石》
    C.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答案:D
    解析: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没有借物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