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更多“如何认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相关问题
  • 第1题:

    如何认识教会教育的性质和作用?


    参考答案:教会学校在中国存在达一个多世纪,洋务运动时期是教会学校由自发状态向制度化转变的关键时期。第一,教会学校是西方世界殖民扩张的产物。传教士宣称要以“基督教征服世界”,使中国完全的基督教化,向中国传播西方的科学和文明。事实上传教士的活动领域并不限于文化和宗教,即使是传教士所从事的文化教育活动,其目的也不是单一的,而是一直和各宗主国的政治、经济、甚至军事目的紧密结合,带有强烈的殖民性质。第二,教会学校的存在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的国家地位在教育上的反映。19世纪后期,西方传教士在华开设的一大批教会学校,没有一所在中国政府立案,它是以武力开道,以不平等条约为保护伞的。清政府在自己办理的洋务学堂里明确禁止洋教习有传教行为,表明对教育领域内洋教危害的顾忌,但对教会学校如何教育中国儿童和青年,则只能任凭传教士的愿望,基本无力制止。这是教育主权不能独立的表现。教育主权是国家主权的一部分,一个主权完整的国家不会允许其教育主权受到如此公然的侵犯。第三,教会学校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过渡的促进因素。教会学校与洋务学堂被并称为新式学堂,但教会办学的整体规模大于洋务教育的规模。除宗教课程外,教会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洋务学堂并无显著差别,特别是其中的“西文”和“西艺”部分,都是当时中国人急需了解的西学成分。教会学校的广泛设立无疑加速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进程。教会学校毕竟来自相对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带有近代教育的特征,它在学校教学体制、课程规划、教学方法、考试管理等各方面,都具有近代教育的特征。这样,教会学校就成了中国人学习西方教育的“样本”。通过教会学校这个渠道,中国人也逐渐开阔了教育的视野,如开放女子教育、设立学前教育机构,都是从教会教育开始的。中国教育由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变的起步阶段,需要大批懂“西学”的新式教师,但当时非常缺乏。教会学校的毕业生至少在知识结构上符合新式教育的需要,成为洋务时期乃至维新时期、清末新政时期新式学堂教师的重要来源。

  • 第2题:

    试述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 ;展的战略地位。


    答案:
    解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意义。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兴国战略,就必然要求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 教育的基础性,实质上是人的素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教育的育人 功能,教育对人的个性素质全面发展的促进 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教育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强国,优先发展教育是一 个必然的战略性举措。 (2) 教育的先导性,是指教育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引领作用。社会可持续 发展,关键在于知识创新,掌握核心技术, 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依靠教育来传播最新知识技术,培养创新型人才。 (3) 教育的全局性,是指教育的发展关乎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具有全局性的影响。我们应当全面发挥教育的功能,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 第3题:

    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学习、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问题。


    大革命

  • 第4题:

    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答案:对
    解析:

  • 第5题:

    运用现代教育功能的原理说明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具有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社会功能。教育这些社会功能决定了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是科技进步的重要保证。
    (2)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途径。
    (3)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4)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