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1题:
第2题:
简述高龄产妇护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产后42天都要静养
高龄孕妇产后要注意静养,不仅是刚生产完头几天要静养,在整个产褥期(产后42天)都要在安静、空气流通的环境中静养,不宜过早负重及操持家务。
高龄产妇中有60%都是剖腹产,手术后的第一天一定要卧床休息。在手术6小时后,应该多翻身,这样可以促进淤血的下排,同时减少感染,防止发生盆腔静脉血栓炎和下肢静脉血栓炎。产妇刚分娩之后,体内的凝血因子一般会增加,以促进子宫收缩和恢复,也能起到止血的作用。但如果总是躺着不动,容易引起血流缓慢,会导致血栓形成,从而造成下肢坏死和盆腔供血障碍。
在手术24小时后,产妇可下床活动,在48小时后,孕妇还可以走得更多一些。这样可促进肠蠕动,减少肠粘连、便秘及尿潴留的发生。慢走的时间,要根据产妇的身体状况来进行调整。
二、谨防慢性咳嗽和便秘
对于顺产的高龄产妇来说,一旦出现慢性咳嗽和便秘,一定要及时治疗。原因在于产后盆腔韧带松弛、盆底肌肉受伤,咳嗽时用力,会造成子宫托垂、膀胱膨出及直肠膨出,严重时甚至会小便失禁,也不利于盆底肌肉的恢复。比较好的办法是坚持做保健操,包括吸气、屏气、缩肛运动。
孕妇孕期体液都会增加,产后部分体液会随着大小便及汗液排出,这时应勤加擦洗。另外,产妇产后出汗较多,易感染病毒及细菌,不仅可淋浴,还应勤洗澡,勤换衣服,勤通风。但高龄孕妇产后体质较弱,抵抗力差,洗浴通风的同时要谨防感冒。
三、产后宜温补,不宜大补
高龄孕妇产后都很虚弱,一定要吃些补血的食物,但不能吃红参等大补之物,以防虚不受补。比较适合的是桂圆、乌鸡等温补食品。此外,要补充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促进伤口愈合,牛奶、鸡蛋海鲜等动物蛋白和黄豆等植物蛋白都应该多吃。对于所孕新生儿较大的产妇,由于子宫增大压迫下肢静脉,容易引起痔疮,所以还应多吃水果和蔬菜。总体说来,产妇的饮食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吸收,且富有营养及足够的热量和水分。
四、年龄越大越易产后抑郁
从临床上来看,孕妇年龄越大,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越高,这可能与产后体内激素变化有关。从很多病例来看,很多产后抑郁症在产前就已有先兆,如常常莫名哭泣、情绪低落等,这时家人一定要多加安慰,安抚孕妇情绪。
五、乳房的护理
研究表明,高龄产妇比适龄产妇产后患上乳房疾病的几率高3倍。因此,乳房保健对高龄产妇来说尤其重要。
(一)选择合适的胸罩
(1)选择能覆盖住乳房所有外沿的型号为宜。
(2)肩带不宜太松或太紧,其材料应有一定的弹性。
(3)乳罩凸出部分间距适中,不可距离过大或过小。
(4)选择纯棉的材料。
(5)保证胸罩的干净卫生,洗完以后要把内面暴露在太阳底下晒干。
(二)乳头、乳晕部位也要清洁
每次喂奶以前,要把乳头洗干净。另外,要注意正确哺乳,防止乳汁积蓄。
(三)不要强力挤压乳房
(1)睡姿要正确。产后女性的睡姿以仰卧为佳,尽量不要长期向一个方向侧卧,这样不仅易挤压乳房,也容易引起双侧乳房发育不平衡。
(2)夫妻同房时,应尽量避免男方用力挤压乳房,否则会成内部疾患。
(四)不要过度节食或禁食
高龄产妇极需营养丰富并含有足量动物脂肪和蛋白质的食品,以使身体各部分储存的脂肪增加。乳房内部组织大部分是脂肪。乳房内脂肪的含量增加了,乳房才能得到正常发育。
(五)定期体检
产前要进行体检确定乳房,尤其是乳头的情况,如果有乳头凹陷等问题要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
产后如果出现乳房红肿、疼痛等情况也要及时就医,以防因乳腺炎影响哺乳。
另外,每月要进行一次乳房自查,每年要到医院用仪器对乳房进行一次检查,这对乳腺疾病,包括乳腺癌等的早发现、早治疗很有好处。
略
第3题:
炉水中进行磷酸盐处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磷酸盐处理非同炉外的净水处理,这种处理是向炉水中投入不挥发性的盐类物质。尽管它有防垢的一面,但也增加了炉水的含盐量,从而也会影响蒸汽品质,甚至促进金属腐蚀等不利的一面,所以在采用磷酸盐处理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l)给水硬度不能太大。否则,在炉水中会生成大量水渣,增加了炉水悬浮固形物,严重时会影响蒸汽品质。
(2)炉水中应严格控制规定的过剩PO3-4含量范围,否则,过高过低对锅炉运行均不利。
(3)加药速度不允许太快,而且要求均匀,以免炉水含盐量急骤增加,影响蒸汽品质。
(4)必须正确的进行排污,以排除生成的水渣。否则,生成的水渣会附着在受热面上或者堵塞管道。(5)对已经结垢的锅炉需先除垢(因为PO3-4不与水垢作用),而后才能进行磷酸盐处理。
(6)药品入库前应进行质量检查。一般磷酸三钠应符合如下规格:Na3PO4·12H2O不小于92%;不溶性残渣不大于0.5%。
略
第4题:
第5题:
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尽量自然。
第二,观察记录要详细、准确、客观。
第三,观察一般要多次进行、多人评定。
第四,要与实验法结合,并辅之以调查访问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等间接观察方法。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