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儿童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识点。
[参考答案]为了使教育既符合幼儿的心理和认识特点,又能对幼儿施以积极的影响,幼儿园社会教育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适度性原则
教育的适度性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教育的分寸感,避免走极端,使教育达到最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目的,并时刻注意教育对象的发展变化,不断予以调整。
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适度性的把握就是要做到既要创造宽松的环境氛围,又要建立适当的规则。
(2)一贯性和一致性相结合的原则
一贯性就是作为教育者而言,对孩子的教育要求要坚持一贯,不能随着时间地点或者教育者心情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一致性通常指不同的教育者对儿童的要求应该相同。一致性所指的不同的教育者通常包括两个方面,即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和家庭成员间教育的一致性。一致性和一贯性囊括了对不同教育者、不同时间场合的教育行为的要求,也就是说,不同教育者对于一个孩子的教育应该保持一致,并长期坚持,这样才能有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3)专门的教育活动和渗透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幼儿园社会教育有其专门的教育活动形式。专门的教育活动可以有目的地、系统地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性。同时,幼儿园社会教育应该和其他领域教育有机结合,将社会教育渗透于其他领域以及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幼儿的社会性学习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特点,它的相当一部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不发生在课堂上,不是由教师的直接教学所引导的。
(4)正面教育和个别行为矫正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正面教育就是要使儿童了解在社会生活的各种场合或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去做,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态度和行为习惯。个别行为矫正就是针对不同幼儿,特别是那些社会性方面表现出明显问题的幼儿进行个别教育,运用行为学的原理,纠正其不良行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其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在集体教育活动的同时,要进行个别行为矫正,帮助孩子们用好的行为替代其不良行为。
(5)认知、情感和行为相结合的原则
作为个性特征的社会性是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三者有机结合的一个统一体。在幼儿社会教育中,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情感是社会行为的内在动力;认知是社会行为产生的重要前提;行为是社会性发展的最直接表现。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幼儿园社会教育要把发展幼儿的社会认知,促进积极的社会情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