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更多“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使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发展健全的人格。分别是:(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1.5~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7~11、12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1、12~17、18岁)。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 第2题:

    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正确答案:
    该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危机没有得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岁~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这种对人、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是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时期发展起来的同一性的基础。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岁~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随着信任感的确立,儿童开始与父母分离,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
    (3)主动感对内疚感(4岁~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儿童有可能把他的活动范围扩大到家庭之外。儿童喜欢尝试探索环境,承担并学习掌握新的任务。
    (4)勤奋感对自卑感(6岁~11岁)。该阶段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如果儿童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奖励,儿童将以成功、嘉奖为荣,培养乐观、进取和勤奋的人格;反之,如果由于教学不当,或努力不够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漠视,儿童容易形成自卑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岁~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陛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的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等方面。其他三个阶段分别是: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 第3题: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区别。


    答案:
    解析: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论存在以下几点区别:(1)弗洛伊德特别强调本能的作用,本我的力量,自我只是本我和超我的奴仆;埃里克森则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超我可以协助自我监督本我。(2)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仅把儿童圄于母亲一儿童一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埃里克森则把儿童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3)弗洛伊德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为止;而埃里克森则把个性发展的阶段扩展到八个阶段,贯穿人的一生。(4)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埃里克森则认为人的本性既非善亦非恶,儿童出生后都存在向善或者向恶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他对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抱着较为乐观的态度。(5)二者都把儿童人格的发展看成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一定要经过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但是埃里克森不像弗洛伊德那样悲观,他认为一个阶段的任务虽未完成,仍有机会在以后的阶段继续完成,并不一定会导致像弗洛伊德所说的病理性的后果。同时,埃里克森也指出,即使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了,并不等于这个矛盾就不复存在,在以后的阶段里仍有可能产生先前已经解决的矛盾。

  • 第4题: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 第5题: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属于精神分析的理论。
    ()


    答案:对
    解析:
    埃里克森的学说是在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精神分析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