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找一些中国古典名曲,配乐朗诵这首诗,配乐时注意音乐和诗意的协调”,这是《琵琶行》一课的“研讨与练习”,对其设计意图分析恰当的是()
第4题: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第5题:
()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
第6题:
音乐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
第7题:
结果性目标方式
诊断性目标方式
操作性目标方式
体验性目标方式
第8题:
第9题:
协调能力
情感体验
智力发展
音乐技能
第10题:
比较欣赏
独立欣赏
盲目欣赏
设疑欣赏
第11题:
人文思想
审美思想
主体思想
综合思想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等是丰富音乐表现力、使音乐增色添彩的常用表现手法,也是写作多声部音乐必须涉及的主要手法。
和声、复调、配器
略
第15题:
通过实验能够使学生()。
第16题:
“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使学生认识音乐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拓展艺术视野。”采用了()的教学方法。
第17题:
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通过音乐教育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是当前所提倡的音乐教育理念之一。
第18题:
学生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当中,如:“聆听不同题材、风格的《沂蒙山小调》,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形态,进而喜爱祖国的民间音乐艺术”,这种音乐目标的表述方式属于()。
第19题:
第20题:
提高学生体会诗句的艺术表现力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境和情感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引领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第21题:
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艺术审美
德育与艺术审美
探究与合作
第22题:
增强感性认识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