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1)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2)新凯恩斯主义者用市场调节的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性来解释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中,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是有效的,因此,市场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这时,失业与通货膨胀也就没有交替关系。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由制度、资源、技术进步等因素决定,通货膨胀率由货币供给增长率决定,两者之间决定机制不同,当然也就没有交替关系,政府就没必要进行调节。在短期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市场调节并不是完全有效的,宏观经济会出现小于充分就业均衡或大于充分就业均衡。具体来说,在劳动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工资粘性,使劳动市场不能实现供求平衡。在物品市场上,由于价格粘性,物品市场也不能实现供求平衡。在信贷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利率并不能起到完全的调节作用,银行采用配给制,供求也不一定平衡。这样,短期中,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就受到限制。因此,在短期中,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就存在交替关系,这时就需要政府用政策进行调节。


更多“新凯恩斯主义是如何解释菲利普斯曲线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要解释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区别


    答案:
    解析:
    菲利普斯曲线是菲利普斯根据现实统计资料所给出的反映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形状不同。①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表明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的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的曲线。所以,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关于短期内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会存在交替关系的原因,货币主义者认为,如果工资契约是在不存在通货膨胀预期的情况下订立的,那么,物价上涨会导致实际工资下降,因而厂商愿意扩大产量,增加就业。当工人们发现实际工资下降时,他们会要求增加货币工资,但货币工资的增长总是滞后于物价上涨。②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位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一旦形成了通货膨胀预期,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会上移,工人会要求足以补偿物价上涨的更高的名义工资,而雇主则不愿在这个工资水平上提供就业岗位,最终失业率又恢复到“自然失业率”水平。无论政府如何继续采取膨胀政策,工人预期的调整必然带来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进一步上移,结果长期内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替代关系。弗里德曼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它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因此,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这实际上就是货币中性论的观点。 (2)政策含义不同。①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在短期中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是可以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的,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短期有效性。在长期中,经济中能实现充分就业,失业率是自然失业率,因此,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无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变动,失业率总是固定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以引起通货膨胀为代价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并不能减少失业,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斯无效性。②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右移,不但会形成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甚至可能形成向右上倾斜的正相关曲线。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为3%,而人们预期为5%,并以这一预期要求提高工资,则企业就会把雇工减到原先水平,甚至低于原先水平。这样就会产生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发的“滞胀”局面。

  • 第2题:

    货币主义根据()预期,把菲利普斯曲线分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
    适应性;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 第3题:

    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学派,围绕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表明了他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态度。


    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在宏观经济学中主要通过菲利普斯曲线来表示不同的经济学流派对于二者关系的解释不一样。凯恩斯主义认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二者表现为此消彼长因此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货币主义认为短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有替代关系长期来看这种替代关系将消失因此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无论短期长期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都不存在替代关系因此菲利普斯曲线不存在。 (1)凯恩斯主义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是负相关关系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将对应着较低的失业率。 凯恩斯主义以“有效需求”原理为基础来分析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问题。凯恩斯主义认为仅靠市场自发的力量不能实现充分就业“非自愿失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通货膨胀出现的原因是需求大于供给因此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一定伴随着较低的失业率反之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一定伴随着较高的失业率这就是反映在菲利普斯曲线上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 凯恩斯主义认为长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替代关系宏观经济政策在长期是无效的。但短期内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总需求管理政策是可行的由于公众存在货币幻觉货币工资具有刚性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非常缓慢。因此凯恩斯主义者主张采用收入政策来对付通货膨胀问题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解决失业问题。 凯恩斯认为在未实现充分就业即资源闲置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只有在实现充分就业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时候总需求的增加才无法使国民收入增加从而只会引起通货膨胀。 (2)货币主义认为通货膨胀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货币现象。假如社会起初的通货膨胀率为零如果这时国家增加货币发行量那么由于失业率已经处于自然失业率的水平货币数量的增加便会造成对需求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 在短期内由于通货膨胀率为零所以人们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也为零这样所有厂商和劳动者都只会意识到自己的产品或劳务价格的上涨而未曾察觉到这是整个社会性的物价上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通货膨胀错觉”。于是厂商愿意扩大生产劳动者愿意扩大劳动供给导致失业率下降。可见在短期中由于人们存在“通货膨胀错觉”没有产生通货膨胀预期所以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通货膨胀来降低失业率使之低于自然失业率。 但在长期包括厂商和劳动者都会意识到通货膨胀率的提高会使人们重新调整各自的通货膨胀预期并按新的预期修正工资水平。这时厂商会重新回到原有的生产水平上劳动者也将继续提供原有的劳动数量这时失业率增大经济社会又回复到自然失业率水平上。但是由于货币工资的刚性和人们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通货膨胀率不会回复到之前的水平而是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如果还想通过货币政策将失业率降至自然失业率以下就会产生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因此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已经完全没有替代的关系菲利浦斯曲线只能是一条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垂线。 货币主义也认为总需求的管理政策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但他们认为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速度比凯恩斯主义者所设想的要快宏观政策的有效性很低。所以货币主义者不主张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降低失业率也不主张用收入政策来对付通货膨胀问题。货币主义者强调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从而保持物价稳定方面的重要性。 货币主义者在解释菲利浦斯曲线时引入了适应性预期的概念即人们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形成并调整对未来的预期。正是适应性预期才有了短期菲利浦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浦斯曲线之别。 在短期里人们来不及调整通货膨胀预期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低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人们实际得到的工资可能小于先前预期的实际工资从而使实际利润增加刺激了投资增加就业失业率下降。在此前提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即菲利浦斯曲线在短期内成立。因此在短期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可以减少失业。 但在长期里人们将根据历史知识和经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预期。人们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迟早会一致。人们会要求增加名义工资使实际工资不变从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不再具有减少失业的作用。这时的菲利浦斯曲线就是一条垂线即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再存在交替关系。 而且在长期里经济可以自行实现充分就业这个时候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化垂直的长期菲利浦斯曲线总是固定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上。因此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只会造成通货膨胀并不能减少失业。 (3)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中都不存在菲利浦斯曲线所描述的那种关系。如果货币供给增长率变动是规则的那么人们完全可以预期到。这样货币供给的增长使人们产生的通货膨胀预期只会推动工资率的提高从而造成更高的通货膨胀率而不是降低失业率。如果货币供给增长率变动是不规则的人们就无法完全预期到这就属于影响失业率变动的随机冲击之一。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也不存在稳定的替代关系而是随机冲击的作用其他随机冲击也会发生类似的作用。因而即使在短期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也不存在稳定的替代关系长期更是如此。因此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只会引起通货膨胀不能降低失业率。 与货币学派的适应性预期不同理性预期学派采用的是理性预期的概念。理性预期也即具有理性的预期由此其所预期的状况一定会准确地发生。这样一来即使在短期里人们所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也一定不会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也即无论在短期或长期里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总是一致的从而也就无法以通货膨胀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即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由此无论在短期里还是在长期里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 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在宏观经济学中主要通过菲利普斯曲线来表示,不同的经济学流派对于二者关系的解释不一样。凯恩斯主义认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二者表现为此消彼长,因此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货币主义认为,短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有替代关系,长期来看,这种替代关系将消失,因此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无论短期长期,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都不存在替代关系,因此菲利普斯曲线不存在。 (1)凯恩斯主义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是负相关关系,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将对应着较低的失业率。 凯恩斯主义以“有效需求”原理为基础来分析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问题。凯恩斯主义认为,仅靠市场自发的力量不能实现充分就业,“非自愿失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通货膨胀出现的原因是需求大于供给,因此,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一定伴随着较低的失业率,反之,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一定伴随着较高的失业率,这就是反映在菲利普斯曲线上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 凯恩斯主义认为,长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替代关系,宏观经济政策在长期是无效的。但短期内,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总需求管理政策是可行的,由于公众存在货币幻觉,货币工资具有刚性,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非常缓慢。因此,凯恩斯主义者主张采用收入政策来对付通货膨胀问题,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解决失业问题。 凯恩斯认为,在未实现充分就业,即资源闲置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只有在实现充分就业,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时候,总需求的增加才无法使国民收入增加,从而只会引起通货膨胀。 (2)货币主义认为,通货膨胀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货币现象。假如社会起初的通货膨胀率为零,如果这时国家增加货币发行量,那么由于失业率已经处于自然失业率的水平,货币数量的增加便会造成对需求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 在短期内,由于通货膨胀率为零,所以人们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也为零,这样,所有厂商和劳动者都只会意识到自己的产品或劳务价格的上涨,而未曾察觉到这是整个社会性的物价上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通货膨胀错觉”。于是,厂商愿意扩大生产,劳动者愿意扩大劳动供给,导致失业率下降。可见,在短期中,由于人们存在“通货膨胀错觉”,没有产生通货膨胀预期,所以,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通货膨胀来降低失业率,使之低于自然失业率。 但在长期,包括厂商和劳动者都会意识到通货膨胀率的提高,会使人们重新调整各自的通货膨胀预期,并按新的预期修正工资水平。这时,厂商会重新回到原有的生产水平上,劳动者也将继续提供原有的劳动数量,这时,失业率增大,经济社会又回复到自然失业率水平上。但是,由于货币工资的刚性和人们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通货膨胀率不会回复到之前的水平,而是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如果还想通过货币政策将失业率降至自然失业率以下,就会产生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因此,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已经完全没有替代的关系,菲利浦斯曲线只能是一条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垂线。 货币主义也认为总需求的管理政策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但他们认为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速度比凯恩斯主义者所设想的要快,宏观政策的有效性很低。所以,货币主义者不主张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降低失业率,也不主张用收入政策来对付通货膨胀问题。货币主义者强调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从而保持物价稳定方面的重要性。 货币主义者在解释菲利浦斯曲线时引入了适应性预期的概念,即人们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形成并调整对未来的预期。正是适应性预期,才有了短期菲利浦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浦斯曲线之别。 在短期里,人们来不及调整通货膨胀预期,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低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人们实际得到的工资可能小于先前预期的实际工资,从而使实际利润增加,刺激了投资,增加就业,失业率下降。在此前提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即菲利浦斯曲线在短期内成立。因此在短期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可以减少失业。 但在长期里,人们将根据历史知识和经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预期。人们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迟早会一致。人们会要求增加名义工资,使实际工资不变,从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不再具有减少失业的作用。这时的菲利浦斯曲线就是一条垂线,即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再存在交替关系。 而且在长期里,经济可以自行实现充分就业,这个时候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化,垂直的长期菲利浦斯曲线总是固定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上。因此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只会造成通货膨胀,并不能减少失业。 (3)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中,都不存在菲利浦斯曲线所描述的那种关系。如果货币供给增长率变动是规则的,那么人们完全可以预期到。这样,货币供给的增长使人们产生的通货膨胀预期只会推动工资率的提高,从而造成更高的通货膨胀率,而不是降低失业率。如果货币供给增长率变动是不规则的,人们就无法完全预期到,这就属于影响失业率变动的随机冲击之一。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也不存在稳定的替代关系,而是随机冲击的作用,其他随机冲击也会发生类似的作用。因而,即使在短期,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也不存在稳定的替代关系,长期更是如此。因此,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只会引起通货膨胀,不能降低失业率。 与货币学派的适应性预期不同,理性预期学派采用的是理性预期的概念。理性预期也即具有理性的预期,由此,其所预期的状况一定会准确地发生。这样一来,即使在短期里,人们所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也一定不会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也即无论在短期或长期里,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总是一致的,从而也就无法以通货膨胀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即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由此,无论在短期里还是在长期里,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

  • 第4题:

    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有什么不同?新凯恩斯主义是如何解释这种不同的?


    答案:
    解析:
    (1)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差异在于: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较为平坦的曲线,如图21-1(a)中的SRAS所示;而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出Yf处的垂线,如图21-1(b)中的LR4S所示。

    (2)新凯恩斯主义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凯恩斯主义基础上吸取非凯恩斯主义某些观点与方法形成的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原凯恩斯主义关于价格黏性的假设,并从微观上对价格黏性进行了解释,他们认为形成价格黏性的原因有:①在西方国家里有大量工会存在的情况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厂商和工人都希望通过谈判签订长期劳动合同,以便预先规定厂商和工人的未来行为,工资因此会在一个合同生效期内固定不变,合同到期后也不一定能得到迅速调整;②因为存在风险与不确定性,使企业不敢轻易调整工资,而宁愿接受生产数量的变动;③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面临一条弯折的劳动供给曲线,降低工资可能会使人才流向其他企业。 在价格黏性的基础上,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在短期内,由于工资调整缓慢和价格呈现黏性,因此,短期总供给曲线较为平直;而在长期内,工资和价格能够自由调整,使得产出总能达到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因此,长期总供给曲线为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处的垂线。

  • 第5题:

    38、菲利普斯曲线至少可以分为早期菲利普斯本人的版本、索洛和萨缪尔森版本、以及弗里德曼版本等三种形式。货币主义的版本被新凯恩斯主义接受之后,又把它称为加速通货膨胀的菲利普斯曲线。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