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题:
1、目前用于发展心肺机能的训练方法主要有哪些?
提高心肺机能的锻炼强度一般掌握在有氧代谢范畴之内。因此,运动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安排至关重要。只有在运动负荷量和强度适宜,即在最大限度动用机体有氧代谢系统使其处于最大应激状态下锻炼,才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心肺机能。目前,用于发展心肺机能的锻炼方法主要有持续锻炼法、乳酸阈锻炼法和间歇锻炼法。 1.持续锻炼法 持续锻炼法是指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且不间歇地进行锻炼的方法,主要用于提高心肺机能和发展有氧代谢能力。阿斯特兰德( Astrand)指出,对于发展有氧代谢能力来说,总的工作量远比强度更为重要。由于机体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较大,需在运动开始后约3分钟才能发挥最高机能水平。因此,为发展有氧代谢能力而采取的锻炼,练习时间要在5分钟以上,甚至可持续20~30分钟。 2.乳酸阈强度锻炼法 有氧能力提高的标志之一是个体乳酸阈提高。由于个体乳酸阈的可锻炼性较大,有氧耐力提高后,其锻炼强度应根据新的个体乳酸阈强度来确定。一般无锻炼者,常以其 50%VO2max的运动强度进行较长时间的运动,而血乳酸几乎不增加或略有上升。经过良好锻炼的运动员可达到60%~70%VO2max强度,而优秀的耐力专项运动员(马拉松、滑雪)可以85%VO2max强度进行长时间运动。这表明,运动员随锻炼水平的提高,有氧能力的百分利用率明显提高。在具体应用乳酸阈指导锻炼时,常采用乳酸阈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 3.间歇锻炼法 间歇锻炼法是指在两次练习之间有适当的间歇,并在间歇期进行强度较低的练习,而不是完全休息。由于间歇锻炼对练习的距离、强度及每次练习的间歇时间有严格的规定,往往不等身体机能完全恢复就开始下一次练习,因此,对机体机能要求较高,能引起机体结构、机能及生物化学等方面较大的变化。从生理学角度分析,间歇锻炼主要有以下特点:( 1)完成的总工作量大;(2)对心肺机能的影响大。目前,在许多项目的锻炼中,都大量采用了间歇锻炼法。其方法运用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要根据不同年龄、锻炼水平及不同项目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每次练习的强度及间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