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题回顾
题目:《人口的迁移与流动》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大屏幕展示资料,引出主题,带入新课。
1979年以前,深圳市只是一个拥有2万人口的小镇,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后,全国各地的人口源源不断地迁入,人口迅速增长,到2000年底,深圳市总人口超过700万,其中户籍人口124.9万,外来人口577万,占总人口的82.1%。
请学生思考:深圳市的人口增长如此之快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深圳市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并附以导入语:从全球来看人口的增长只取决于人口的出生和死亡,但对一个地区来说,人口增长除了受出生率、死亡率的影响外,还受人口迁移的影响,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人口的迁移及分类
【教师活动】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并判断下列哪项属于人口迁移?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1)国庆期间小张一家人前往古城西安旅游。
(2)开服装店的小李前往广州进货。
(3)老王由于工作原因从老家搬家去杭州生活。
【学生回答】学生自主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人口迁移的概念:三大要素,即空间移位、“时间性”,一般在一年以上。定居地变更。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种类型。
2.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殖民主义扩张》记录片、《15—19世纪国际人口迁移示意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人口迁移示意图》。请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解国际范围内的移动。四人一小组共同解决以下问题。
(1)国际人口迁移分为哪几个时期?
(2)每个时期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3)流入及流出地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4)不同时期产生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
【教师活动】教师播放《民工潮》纪录片、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请学生结合影片、图片并阅读教材中的第四、五段,了解我国国内人口迁移。回答:
(1)文中介绍了我国哪几个时间段的人口迁移活动?
(2)每个时间段迁移原因、方式、方向是怎样的?
【教师总结】
随着经济发展、交通便利、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口迁移现象。人口迁移能够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等,对我们的生活意义重大。
3.人口流动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相关的内容,学生自主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人口流动?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人口流动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教师总结】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都是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一种运动过程,但人口迁移强调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
环节三:巩固提高
解决课前悬疑:深圳市的人口增长如此之快的原因是什么?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要知识。
作业:请同学们在刻下查阅相关的资料,列举一些人口移动的例子。
【答辩题目】
1.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有什么不同?
2.如果你是一名地理教师,请问你如何开展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