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损伤后变性一般分为四种
B.若轴突断裂间隙在2mm左右,可依赖神经细胞及成纤维细胞连续起来
C.损伤区神经不能再生
D.神经再生的早期可出现Tinel征
E.待髓鞘形成,弹叩现象消失
第1题:
A.轴突、髓鞘、神经内膜受损,但神经束膜完整
B.神经束与神经外膜均断离,神经干完全破坏,失去其连续性
C.轴突与髓鞘受损,神经内膜组织未受损,可出现Waller变性
D.轴突的连续性存在,可有节段性脱髓鞘,轴突传导出现生理性阻断,可恢复
E.轴突、神经内膜、神经束膜破坏,神经外膜尚完整,神经干的连续性靠神经外膜维持
第2题:
有关周围神经再生的描述,错误的是
A.轴索断裂后远端瓦勒变性
B.如果神经膜未消失,局部神经膜细胞增殖,3周内行成管鞘-神经膜管
C.近端轴索形成轴芽,以每天1~2mm的速度生长
D.近端轴索形成轴芽,以每天1~2cm的速度生长
E.如再生受阻6~9个月后,神经膜管由结绨组织的压迫而萎缩
第3题:
A.神经元变性
B.沃勒变性
C.轴突变性
D.轴索损伤
E.节段性脱髓鞘
第4题:
符合神经组织再生的描述是
A.神经细胞坏死后仍能再生
B.周围神经断裂后,断端相隔远,近端可形成创伤性神经瘤
C.周围神经断裂后,两断端紧密对合,其功能也不能恢复
D.创伤性神经瘤具有代偿功能
E.胶质细胞的再生能力弱
第5题:
对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相应平面轻叩神经
B、神经髓鞘再生较轴突再生快
C、在神经损伤或损伤神经修复后
D、神经分布区出现放射痛和过电感
E、神经轴突外露,被叩击时出现的过敏现象
第6题:
A、少量脑组织坏死后可以完全再生
B、神经细胞破坏后,只能由神经胶质细胞及其纤维修补
C、外周神经损伤后都可以完全再生
D、外周神经损伤后若与之相连的神经细胞仍然存活,则仍可完全再生
E、外周神经损伤后若两断端相隔太远,则可形成创伤性神经瘤
第7题:
周围神经损伤后,下列物理因子疗法中,不能促进神经再生的是
A.激光治疗
B.短波疗法
C.低频电刺激疗法
D.微波透热疗法
E.红外线疗法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或功能恢复的顺序应为()
第11题:
神经再生或功能恢复时,首先出现神经远端敏感,弹叩现象阳性
定期进行电生理检查有助于观察神经再生情况
治疗3个月后电生理检查没有明显改善者,提示预后不佳
痛觉恢复时自主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亦开始恢复
神经干叩击试验是神经髓鞘再生较轴突再生快的表现
第12题:
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弹叩现象阳性
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弹叩现象阳性
弹叩现象阳性→运动功能→感觉功能
弹叩现象阳性→感觉功能→运动功能
运动功能→弹叩现象阳性→感觉功能
第13题:
成年人的中枢神经纤维损伤后不能再生是因为
A.施万细胞不能形成新的髓鞘
B.少突胶质细胞不能形成新的髓鞘
C.星形胶质细胞不能形成新的髓鞘
D.横断或损伤的轴索不能再生
E.血脑屏障阻碍了营养供应
第14题:
A.骨盆分离试验
B.“4”字试验
C.Tinel征
D.直腿抬高试验
E.抽屉试验
第15题:
A.神经失用
B.节段性脱髓鞘
C.轴突变性
D.沃勒变性
E.神经元变性
第16题:
关于周围神经损伤的描述,错误的是
A.损伤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呈弛缓性瘫痪
B.损伤神经其所支配的皮肤实际感觉完全消失
C.Tinel征可帮助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
D.神经功能恢复早期其支配区域往往多汗
第17题:
周围神经损伤后,可促进神经再生的物理因子治疗是
A.红外线疗法
B.蜡疗
C.激光治疗
D.漩涡浴疗法
E.水浴疗法
第18题:
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或功能恢复的顺序应为
A.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弹叩现象阳性
B.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弹叩现象阳性
C.弹叩现象阳性→运动功能→感觉功能
D.弹叩现象阳性→感觉功能→运动功能
E.运动功能→弹叩现象阳性→感觉功能
第19题:
关于周围神经损伤预后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再生或功能恢复时,首先出现神经远端敏感,弹叩现象阳性
B、定期进行电生理检查有助于观察神经再生情况
C、治疗3个月后电生理检查没有明显改善者,提示预后不佳
D、痛觉恢复时,自主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亦开始恢复
E、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是神经髓鞘再生较轴突再生陕的表现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周围神经损伤后,可促进神经再生的物理因子治疗是()
第23题:
神经再生或功能恢复时,首先出现神经远端敏感,弹叩现象阳性
治疗3个月后电生理检查没有明显改善者,提示预后不佳
定期进行电生理检查有助于观察神经再生情况
痛觉恢复时,自主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亦开始恢复
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是神经髓鞘再生较轴突再生快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