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更多“引起肝硬化腹水的原因,下述错误的是A、肝窦内压升高B、血浆蛋白降低.C、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增多D、肝 ”相关问题
  • 第1题:

    引起肝硬化腹水的原因,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肝窦内压升高
    B、血浆蛋白降低
    C、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增多
    D、肝动脉与肝静脉异常吻合
    E、小叶下静脉受压

    答案:D
    解析:
    引起肝硬化腹水的原因,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肝窦内压升高
    B.血浆蛋白降低
    C.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增多
    D.肝动脉与肝静脉异常吻合(错误!此病变中无肝动脉与肝静脉异常吻合)
    E.小叶下静脉受压
    肝硬化腹水的形成机理
    (1)血浆白蛋白降低:血浆白蛋白由肝细胞合成,肝硬化时肝细胞功能障碍,使白蛋白的合成显著减少,从而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在门脉高压因素的参与下,部分血浆从门脉血管内渗至腹腔内而形成腹水。一般认为血浆白蛋白<30g/L为一临界数值,白蛋白<30g/L时常发生腹水。另有人提出下列公式:胶体渗透压(Pa)=546.2×血浆白蛋(g/L)+114。正常值为3795.2Pa,如低于2356.6Pa,则常有腹水形成。
    (2)门脉压力增高:现已明确,肝硬化时肝内纤维组织增生,引起肝内血管阻塞,导致门脉压力增高,再加上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这一因素,使门脉系统内的流体更易渗入腹腔内。(致使肝窦内压升高和小叶下静脉受压)
    (3)淋巴漏出增加:肝硬化时的再生结节可引起窦后性肝静脉阻塞,导致肝淋巴排泄障碍而压力增高,致使淋巴漏出增加,某些淋巴液无疑会进入腹腔而引起腹水。于手术中可见淋巴液从肝门淋巴丛以及肝包膜下淋巴管漏出,并发现胸导管明显增粗,有时可相当于锁骨下静脉口径。另外,有人发现淋巴管的外引流可使肝脏缩小、腹水减少、脾内压力降低及曲张静脉出血停止。因此,有人指出腹水的形成与淋巴液产生过度与引流不足有关。
    (4)醛固酮等增多:醛固酮(可能还有抗利尿激素)在正常情况下系在肝内灭活,肝功能不全可引起对醛固酮及抗利尿激素的灭活不足,造成继发性醛固酮及抗利尿激素增多。这两种激素均能引起远端肾小管重吸收水、钠增加,从而引起水、钠进一步的潴留,形成腹水。
    (5)肾脏的作用:腹水一旦形成,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减少,使肾灌注量减少,从而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后者又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增加,这些因素均能增加水、钠在远端肾小管的重吸收而加重腹水的程度。
    (6)第3因子活力降低:近年来发现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的另一作用是引起第3因子的活力降低。第3因子是一种假设的排钠性体液因子,这一因子可根据血容量的改变,控制近端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在肝功能不全而有腹水形成以致有效血容量减少时,这一因子的活力即减低,从而使钠的重吸收增加。
    上述六种因素前3种因素在腹水形成的早期起主导作用,故可称为腹水形成的促发因素;而后3种因素则在腹水形成后,对腹水的持续存在起重要作用,故可称为维持因素。维持因素的共同作用机制都是水钠的潴留,只是作用的部位有所不同。由于这两大类因素的共同作用,致使腹水形成并持续存在。

  • 第2题:

    不符合肝硬化腹水形成原因的描述是( )

    A小叶下静脉受压

    B窦内压升高

    C肝细胞合成蛋白功能降低

    D血中醛固酮、抗利尿素水平升高

    E肝动脉与肝静脉异常吻合形成


    C

  • 第3题:

    关于肝硬化晚期腹水形成原因下列哪像是错误的(专升本)

    A.低蛋白血症

    B.肝窦内压升高

    C.炎性充血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D.抗利尿激素灭活减少


    炎性充血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 第4题:

    引起肝硬化腹水的原因,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小叶下静脉受压
    B.肝窦内压升高
    C.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增多
    D.血浆蛋白降低
    E.肝动脉与肝静脉异常吻合

    答案:E
    解析:

  • 第5题:

    1引起肝硬化腹水的原因,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肝窦内压升高

    B.血浆蛋白降低

    C.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增多

    D.肝动脉与肝静脉异常吻合


    侧支循环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