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第1题: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第2题: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第3题:
提出了著名的“限民名田”论的是()
第4题:
孟子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了仁政主张和“()”的民本思想。
第5题:
周公主张依照德的要求,处理好统治者与民、与天的关系。
第6题:
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
第7题:
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
第8题:
以下不是孟子主张的是()
第9题: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第10题:
第11题:
孔子
孟子
董仲舒
朱熹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德治”的是()
第14题:
()提出德治与法治并重的思想,主张德治与法治兼用。
第15题:
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是:()。
第16题:
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提出“五伦十教”的是()。
第17题:
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家的主要区别是()
第18题:
提倡以"三纲五常"为道德教育内容核心,将教化作为实现仁政德治手段的教育家是()。
第19题:
提出“天人感应”理论的是()。
第20题:
仁政
礼法并重
制民之产
天人合一
第21题:
主张维护周礼
主张“仁”或“仁政”
强调“天人合一”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第22题:
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第23题:
孔子
老子
孟子
董仲舒
第24题:
孔子
孟子
王守仁
董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