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更多“简述中国书籍制度的演变。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唐宋明清赋役制度演变。


    参考答案:

    租庸调制:唐朝的租庸调制规定,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叫做“租”;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叫做“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也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
    两税法:为解决财政上的困难,780年唐政府接受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该赋役制度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个大变革。
    一条鞭法:1581年,张居正为了增加明政府的财政收入,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叫做“一条鞭法”。由于大地主的阻挠破坏,一条鞭法实行不久就停止了,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了下来。
    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清初雍正在位时期,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叫做“地丁银”。这样,自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被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


  • 第2题:

    试述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土地思想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发展的主要线索之一,土地所有权的国有以及国家所有权的主导地位构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总体特征,尽管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一系列的土地制度变革,土地私有得到了确立,但是土地的分配始终掌握在国家手中,同时国家致力于对私人的土地所有权进行限制,这种情况从秦汉开始一直到晚唐时期才有所改变。井田制理想;董仲舒认为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在于土地的私有,同时他还指出土地兼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即贫富对立和封建统治的不稳固,而解决土地兼并的措施就在于限田。“限民名田”是指对私人占有土地进行一个数量上的规定。“宜少近古”的意思是说合乎井田制但却不必回复井田,实际上是借井田制的古意来宣扬自己反对土地兼并的主张。王莽坚持认为土地买卖是导致兼并的原因,其构想的土地分配方式并不是对井田制的恢复,因此“王田制在实际上仍是另一种方式的限田制度”。西晋太康元年(280年)颁布实行的占田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由政府颁行的土地制度,最主要的内容是明确规定了对王公贵族和一般农户的土地限额。北魏开始的均田制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土地制度之一,在300多年的时间里,均田思想成为主宰中国的土地分配思想,并对此后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史上的多次农民起义,都提出了“均田”的要求,而近代洪秀全、孙中山等人对于土地问题的思考,也莫不打上了均田的烙印。

  • 第3题:

    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1)第一个时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民币经历大幅度贬值又不断调高;
    (2)第二个时期,计划经济,人民币基本保持稳定后采用一篮子货币记账原则;
    (3)第三个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人民币实行双重汇率并逐步贬值。

  • 第4题:

    简述历史时期中国边疆演变的历史。


    正确答案: 纵观中国边疆(边域)演变的历史,我认为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小到大的疆域拓展时期(上升时期)从时间上讲,主要是从华夏文明诞生开始,结束于清后期乾隆,道光年间,基本上截止于鸦战之前。
    从大到小的损疆失地时期(沉沦、下降时期)
    从时间上讲,开始于鸦片战争,结束于新中国成立之前(应为之初)。
    巩固时期或中兴时期,即(实现)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时期。从新中国建立开始至今。

  • 第5题:

    简述破产制度的演变。


    正确答案: (一)从债权人本位到免责主义
    (二)从公平分配破产到企业价值最大化

  • 第6题:

    试讲述中国古代书籍制度的内容,特点及详细的发展过程,并谈谈古代书籍制度对现代书籍的影响。


    正确答案: 内容:简牍制度,卷轴制度,册页制度。
    特点:连接紧密,互相交叉。
    发展过程:简牍制度:最早的书籍制度,按书籍内容长短来定篇。
    卷轴制度:包括帛书和纸卷书两种形式,出现了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等古籍装帧形式。册页制度:唐代发明雕版印刷术后,出现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形式,是我国书籍制度的又一次革命,彻底改变了延续一千多年的卷子式样。
    影响:
    ①古代书籍制度虽古老笨拙,但其中也不乏闪光点,如包皮,包背装等发明;
    ②后代书籍的许多名词概念,习惯用语,书写方法等均由古代制度沿袭而来,如书写时从右至左,由上到下;
    ③古代书籍制度即体现出古人好学,爱读书,对书的喜爱,对现世学者做出榜样,为文学的发展和珍藏做出贡献;
    ④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如禁锢了人们对书籍利用的想象,使读书在规范化内变得古板,且越简便的方法更加重人类的思考惰性。

  • 第7题:

    以下中国有规律性的发展阶段不包括()。

    • A、中国经济发展阶段
    • B、中国制度演变阶段
    • C、中国社会变迁阶段
    • D、中国生态环境演变

    正确答案:B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破产制度的演变。

    正确答案: (一)从债权人本位到免责主义
    (二)从公平分配破产到企业价值最大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正确答案: 1)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时期
    中华全国总会成立于建国之初,由两个组织系列组成,一个是基层的体育协会到县以上的体育分会,到全国的体育总会系列;二是各单项协会的组织系列。
    2)建立完善的国家体委时期
    1952年,为适应有计划大规模经济建设任务的需要,结合苏联模式,我国正式成立中央体委,1954年更名为国家体委。
    3)初步改革的国家体委时期
    建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家体委,为了适应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举国体制的前提下对体育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
    4)体制改革后的国家体育总局时期
    1993年的全国体委主任会议制定下达了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确立了20世纪90年代体育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逐步建立符合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自我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唐宋明清赋役制度演变。

    正确答案: 租庸调制:唐朝的租庸调制规定,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叫做“租”;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叫做“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也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
    两税法:为解决财政上的困难,780年唐政府接受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该赋役制度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个大变革。
    一条鞭法:1581年,张居正为了增加明政府的财政收入,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叫做“一条鞭法”。由于大地主的阻挠破坏,一条鞭法实行不久就停止了,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了下来。
    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清初雍正在位时期,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叫做“地丁银”。这样,自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被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讲述中国古代书籍制度的内容,特点及详细的发展过程,并谈谈古代书籍制度对现代书籍的影响。

    正确答案: 内容:简牍制度,卷轴制度,册页制度。
    特点:连接紧密,互相交叉。
    发展过程:简牍制度:最早的书籍制度,按书籍内容长短来定篇。
    卷轴制度:包括帛书和纸卷书两种形式,出现了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等古籍装帧形式。册页制度:唐代发明雕版印刷术后,出现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形式,是我国书籍制度的又一次革命,彻底改变了延续一千多年的卷子式样。
    影响:
    ①古代书籍制度虽古老笨拙,但其中也不乏闪光点,如包皮,包背装等发明;
    ②后代书籍的许多名词概念,习惯用语,书写方法等均由古代制度沿袭而来,如书写时从右至左,由上到下;
    ③古代书籍制度即体现出古人好学,爱读书,对书的喜爱,对现世学者做出榜样,为文学的发展和珍藏做出贡献;
    ④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如禁锢了人们对书籍利用的想象,使读书在规范化内变得古板,且越简便的方法更加重人类的思考惰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封建时代皇位继承制度的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 (1)皇位继承制度是皇帝制度的一个核心问题,它关系到皇权的延续和王朝的稳定与兴衰。自秦朝到清朝中叶,预立太子制是皇位继承的正统做法。即沿用宗法制度嫡长继承、顺序嗣位的原则,皇位由正后所生的长子继承,如长子早死,有子即立其子,无子再由嫡次子顺序继承。只于正后无子的情况下,才考虑庶生的长子。皇帝无子则依照穆亲疏顺序选立继位人。制订这套制度是为了避免皇族内部因争夺皇位而激成内讧,希图借此保持皇位交替的相对稳定。但是,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皇位继承的残酷斗争即与之俱兴,宗法制度不断受到冲击。历史上不断出现乱、争议、政变、兵变、谋杀、篡位等。
    (2)直到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下诏宣布废除预立嫡长为太子的制度,改用“密建皇储”的办法。即皇帝在自己诸子中物色、选择继承人,皇帝将选中的继承人的名字及有关诏旨存贮,等到临去世前或去世后,才将密旨公布,被选定者立即登位,一切嫡庶兄弟尽列臣位。选立继位人之权全由皇帝一人掌握,任何人不得进言推荐。密建皇储制度,削弱了宗法制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法定支配作用,扩大了对皇帝候选人的选择范围。选立继位人不以嫡、庶、长、幼为条件,而以是否具有统治才能和是否符合统治者的根本利益为原则。这是对皇帝制度的重大改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历史时期中国海岸演变的趋势。


    参考答案:

    中国的基岩海岸有变化,但总的看来变化并不太大,变化大的主要是低(平原)海岸。低海岸的变化与河流的来沙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使中国几千年来低海岸发生了大量变化,而且我们也可结合天津、上海的成陆以及珠江三角洲的演变讲述其变化。
    辽河三角洲与营口变迁:苏北海岸推移与盐城的变迁珠江三角洲:原为一浅海湾,成陆已有1万多年历史,而广州正处在这三角洲上,距今5000年左右,珠江溺谷型海湾已经形成。
    渤海湾:主要是受黄河,滦河口的影响,过去黄河在此流入渤海,一般入海口往往发育成三角洲,海岸线外伸为泥质海岸,而黄河改道后,往往又演变为侵蚀性海岸。


  • 第14题:

    简述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


    正确答案:1、国际金本位:就是在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时的国际货币制度,具体又包括国际金币本位制和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2、国际金汇兑本位制:本币不能自由兑换成黄金,汇率与某一特定货币挂钩,一国当局持有大量外汇,国际收支调节不对称。
    3、布雷顿森林体系:
    a.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旨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b.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c.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d.国际货币基金向国际收支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解决收支困难。
    e.取消外汇管制。
    f.制订”稀缺货币”条款。
    4、牙买加体系:
    a.浮动汇率合法化
    b.黄金非货币化
    c.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
    d.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e.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

  • 第15题:

    从总体趋势把握秦至清代中国赋役制度的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 演变:
    1、秦汉至三国两晋时期,实行的赋役制度是田租、口赋、徭役(兵、力)。按土地面积征课定额租税,同时征人头税,壮年男女承担兵役或力役,土地名义上国有,实为私有。
    2、两晋至北魏太和九年时期,实行的赋役制度是租调制(田租、户调)、徭役(兵、力)。按户头征课额定田租、户调和徭役,平民按国家政策标准自由占有土地。
    3、北魏、隋、唐中期,实行的赋役制度是租庸调制(田租、身庸、户调)徭役(府兵制及地方性力役)。按户头征课额定田租、户调,另对壮年男子征课代役财物(即“庸”),由政府主持向农民{男丁为主}分配土地,标准是每户100亩)。
    4、唐中期至明中期,实行的赋役制度是两税法(地、户两税,或夏、秋两税)徭役(募兵制与职役)。地税据纳税人实有土地面积征课;户税据纳税人丁口财产所评“户等”征课。货币计税,折纳实物。大地主兼并土地形成的庄园田制取代了均田制。土地私有制确立。
    5、明中期至清前期,实行的赋役制度是一条鞭法(两税与职役统一归并为“一条”),两税与职役归并,名为“赋役”其征管是据农户田产或男丁多少评定户等,然后据户等高下摊派纳银。
    6、清中期,实行的赋役制度是摊丁入地(将有丁无地户的钱粮{赋役}负担摊入地亩负担)。一条鞭法行后,民户的财税负担既称赋役又称“地丁钱粮”(因户等据田产或男丁多少评定)无地有丁户负担赋役往往难以胜。

  • 第16题:

    简述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与演变?


    正确答案: 佛教自东汉明帝时传入我国,受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逐步走上中国化道路,隋唐以后,佛教与中国文化融合,成为中国化的佛教:
    (1)在汉代,佛教在宗教观念上依附道术,在政治伦理观念上迎合儒学。
    (2)魏晋时期,佛教着重依附玄学,由此扩大传播,并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影响。
    (3)南北朝时期,三教斗争激烈。到唐太宗年间,实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并推行三教在思想上合流。
    (4)唐宋之际,三教在“修心养性”上形成大体一致的看法,三教由并行、合流而合一,促使佛教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 第17题:

    简述古代饮食制度的演变。


    正确答案: 从分食到合食:①从商周至唐初实行分食制;②唐代中后期开始出现合食制,至宋代逐渐普及;③合食制的出现与高桌大椅的关系。

  • 第18题:

    简述中国封建时代皇位继承制度的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 (1)皇位继承制度是皇帝制度的一个核心问题,它关系到皇权的延续和王朝的稳定与兴衰。自秦朝到清朝中叶,预立太子制是皇位继承的正统做法。即沿用宗法制度嫡长继承、顺序嗣位的原则,皇位由正后所生的长子继承,如长子早死,有子即立其子,无子再由嫡次子顺序继承。只于正后无子的情况下,才考虑庶生的长子。皇帝无子则依照穆亲疏顺序选立继位人。制订这套制度是为了避免皇族内部因争夺皇位而激成内讧,希图借此保持皇位交替的相对稳定。但是,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皇位继承的残酷斗争即与之俱兴,宗法制度不断受到冲击。历史上不断出现乱、争议、政变、兵变、谋杀、篡位等。
    (2)直到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下诏宣布废除预立嫡长为太子的制度,改用“密建皇储”的办法。即皇帝在自己诸子中物色、选择继承人,皇帝将选中的继承人的名字及有关诏旨存贮,等到临去世前或去世后,才将密旨公布,被选定者立即登位,一切嫡庶兄弟尽列臣位。选立继位人之权全由皇帝一人掌握,任何人不得进言推荐。密建皇储制度,削弱了宗法制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法定支配作用,扩大了对皇帝候选人的选择范围。选立继位人不以嫡、庶、长、幼为条件,而以是否具有统治才能和是否符合统治者的根本利益为原则。这是对皇帝制度的重大改革。

  • 第19题:

    简述中国书籍制度的演变。


    正确答案:①春秋到秦汉时期竹帛并行,以简册制度为主要形式,东汉时期盛行帛书;
    ②魏晋到唐代盛行纸写本,主要为卷轴制度,有卷轴装(东汉—宋初)、旋风装(产生于唐代)、经折装(始于佛家经书);
    ③宋代到近代为册页制度,有蝴蝶装(宋代流行)、包背装(元明时期流行),以印本书为主。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正确答案: 1、1949—1978年: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需要,我国的汇率体制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五六十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80年);
    ①1953年以前,我国汇率主要以美元为参照系;
    ②从1953年至1972年的19年里,人民币主要同英镑联系,采用固定汇率,人民币对其他国家的汇率,再用英镑同其他货币的汇率折算而成;
    ③1971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体系崩溃后,世界各国改为浮动汇率,我国人民币也改为以国际上较坚挺的几种货币组成的“一篮子货币”作为参照系,来调整人民币与各国货币的汇率;
    2、1978—1994年:改革开放之初,为鼓励外贸企业出口的积极性,我国的汇率体制从单一汇率制转为双重汇率制,实行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的汇率双轨制(1981—1984年),后为便利企业之间在协商基础上的外汇调剂,又实行了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双轨制(1985—1993年);
    3、1993年—2005年: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改革外汇体制,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实践中,人民币汇率逐渐变成一种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保持在8.3:1的水平;
    4、2005年以后: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正式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外汇管理制度的演变

    正确答案: 1、解放初期,中央政府颁布了《外汇分配使用暂行办法》,建立的制度包括:建立独立的供汇结汇制度和自主的汇价制度,建立外汇业务专业银行办理制度和禁止人民币、外币及金银自由进出境制度;贸易进出口部门以进出口报关单和结汇单统一向中国银行出售或购买外汇,各单位不得私自保存外汇,也不得在境外保存外汇,外贸部门的一切外汇收支都必须通过中国银行结算,贸易外汇收支计划也按合同落实,由中国银行监督执行;
    2、1978年改革开放后,为调动出口积极性,国家允许创汇的企业有一定比例的外汇留成,并成立了外汇调节中心,允许企事业单位之间互相调剂外汇的余缺,这就形成了官方汇率与市场调剂汇率并存的汇率双轨制。同时,逐步放开居民个人持有外汇的限制,在一段时间内发行并使用外汇兑换券,以保障外汇持有人利益,此外,中国银行之外的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始经营外汇业务;
    3、1994年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外汇上缴与留存以及用汇的指令性计划审批,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成立了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上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各地的外汇调剂中心逐步关闭;外汇兑换券被终止使用,禁止在中国境内以外币计价、结算和流通。通过上述改革,我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的可兑换,并且在1996年12月最终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兑换,取消了所有对经常性国际支付和转移的限制,但对于资本项目项下的外汇依然实行严格管理;
    4、近来来,我国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促进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跨国经营,同时大幅度提高了个人购汇的限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历史时期中国海岸演变的趋势。

    正确答案: 中国的基岩海岸有变化,但总的看来变化并不太大,变化大的主要是低(平原)海岸。低海岸的变化与河流的来沙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使中国几千年来低海岸发生了大量变化,而且我们也可结合天津、上海的成陆以及珠江三角洲的演变讲述其变化。
    辽河三角洲与营口变迁:苏北海岸推移与盐城的变迁珠江三角洲:原为一浅海湾,成陆已有1万多年历史,而广州正处在这三角洲上,距今5000年左右,珠江溺谷型海湾已经形成。
    渤海湾:主要是受黄河,滦河口的影响,过去黄河在此流入渤海,一般入海口往往发育成三角洲,海岸线外伸为泥质海岸,而黄河改道后,往往又演变为侵蚀性海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货币制度的演变?

    正确答案: 1、银本位制: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2、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银两种特定铸币同时充作本位币,并规定其币值对比的一种货币制度。
    3、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4、信用本位制:是指以不兑换黄金的纸币和银行券为本币的货币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 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建立起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间固定兑换关系的货币制度。根据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金本位制主要有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国际收支大量逆差和黄金外汇储备不足,导致多数国家加强了外汇管制,这种情况对美国的对外扩张是个严重阻碍。美国力图使西欧各国货币恢复自由兑换,最终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政治、经济地位逐渐下降,特别是外汇收支逆差大量出现,使黄金储备大量外流,到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黄金储备不足抵补短期外债的状况,导致美元危机不断发生。资本主义各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纷纷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不再承担维持美元汇率的义务。1974年4月1日,正式解除货币与黄金的固定关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牙买加体系。《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汇率制度、储备制度和资金融通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