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简述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的特征。

题目

简述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的特征。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第一阶段,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此时城市仍带有氏族聚落的色彩。
第二阶段,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城市发展高潮。
第三阶段,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
第四阶段,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


更多“简述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的特征。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免疫学经历了哪几个迅速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1)1876年后,多种病原菌被发现,同时疫苗被广泛使用。
    (2)1900年前后,发现并阐明例抗原和抗体这一免疫学基本问题。
    (3)1957年后,细胞免疫学兴起,理解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不同与协同作用。
    (4)1977年后分子免疫学的发展,使人们开始从基因水平上研究免疫学

  • 第2题:

    简述嵌入式系统的几个重要特征?


    正确答案: 系统内核小;专用性强;系统精简;高实时性的系统软件;多任务的操作系统;需要专用的开发工具和环境。

  • 第3题:

    简述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征中国古代商业发展。


    正确答案: 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与历史上整个经济重心转移相适应,商业中心也逐渐南移,这一过程,三国南朝始见征兆,唐后期加快发展,到宋代乃告完成。
    2、商业活动现主要在城市中进行,后来农村集市贸易逐渐发展,唐时加快,明清时突出,出现了专业性的市集,一直逐渐形成了新兴的市镇。
    3、商业开始时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精英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以后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种类增加,行业细分,为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以及城市手工业所生产的大小商品在整个流通界的地位提升。
    4、在农村,商品交换开始只是为数不多的,小区域短距离,产销直接见面的余缺调剂,主要商品通过商品远销于农村的只是少数,后来才有较多的种类商品销往农村市场。
    5、商业也开始时一般局限于流通领域,到传统社会末期逐渐与生产过程结合,如向小生产者预购、订货、贷款、当包买商等。

  • 第4题:

    简述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的特征。


    正确答案: 第一阶段,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此时城市仍带有氏族聚落的色彩。
    第二阶段,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城市发展高潮。
    第三阶段,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
    第四阶段,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

  • 第5题:

    简述中国古代艺术致用精神的几个命题?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艺术形式,都带有服务于现实的致用精神。
    (1)诗言志。作为一种艺术观念,最早体现在《诗经》的创作中,而作为一个艺术命题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志就是思想、义愿、志趣。基本含义是说,诗歌是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强调的是诗歌的对社会的功用。
    (2)文以载道。这个命题是宋代周敦颐提出来的。他认为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为封建统治的政治教化服务。评价内容的好坏首要标准是内容的贤与不贤。这种主张是受到了韩愈、柳宗元的影响,韩愈将古文写作和提倡儒学复古结合起来,强调作家的个人道德修养。柳宗元认为文章应该在社会政治中发挥作用。文章的社会公用在于对时政的褒贬和讽喻。而明清的龚自珍的经世主义则是对文以载道的延续。
    (3)乐以教化。从周代开始,我国就十分重视音乐为政治教化服务。孔子十分重视音乐的社会功用,把乐看成是个人道德修养得以完成的一个手段。认为加强礼乐教化才能使百姓有规可依,荀子也十分重视音乐的社会功用,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荀子.乐论》里。认为乐和礼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礼乐结合才能规范人的心灵。唐代白居易也延续了荀子的教化。

  • 第6题:

    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


    正确答案:(1)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
    (2)注重现实的理性精神。
    (3)主客相融的自然主义情调。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征中国古代商业发展。

    正确答案: 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与历史上整个经济重心转移相适应,商业中心也逐渐南移,这一过程,三国南朝始见征兆,唐后期加快发展,到宋代乃告完成。
    2、商业活动现主要在城市中进行,后来农村集市贸易逐渐发展,唐时加快,明清时突出,出现了专业性的市集,一直逐渐形成了新兴的市镇。
    3、商业开始时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精英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以后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种类增加,行业细分,为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以及城市手工业所生产的大小商品在整个流通界的地位提升。
    4、在农村,商品交换开始只是为数不多的,小区域短距离,产销直接见面的余缺调剂,主要商品通过商品远销于农村的只是少数,后来才有较多的种类商品销往农村市场。
    5、商业也开始时一般局限于流通领域,到传统社会末期逐渐与生产过程结合,如向小生产者预购、订货、贷款、当包买商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嵌入式系统的几个重要特征?

    正确答案: 系统内核小;专用性强;系统精简;高实时性的系统软件;多任务的操作系统;需要专用的开发工具和环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的特征。

    正确答案: 第一阶段,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此时城市仍带有氏族聚落的色彩。
    第二阶段,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城市发展高潮。
    第三阶段,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
    第四阶段,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国际分工的几个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
    2.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
    3.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到二次大战)
    4.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二次大战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正确答案: 【发展阶段】
    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手工业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1、汉代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要反映在铁器的广泛使用、丝制品的发展与造纸工业的创建三个方面
    2、宋代手工业的发展主要反映在矿冶业、雕版印刷工业以及纺织业的规模扩张及印染技术的进步等方面。
    3、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突出发展反映在制瓷、棉纺织等生产领域。
    【发展特征】
    1、手工部门不断增加
    2、技术不断进步;劳动分工不断发展
    3、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工场手工业的出现
    4、手工业分布随经济中心逐渐南移
    5、官营私营手工业并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民族的形成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民族有哪些特征?

    正确答案: 一般认为民族的形成经历了氏族、部落和民族三个发展阶段。
    民族具有以下四个特征:共同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素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中国古代生活传播结构几个特征?


    正确答案: 1、信息内敛,文化内聚力是社会群体生存发展的依托。
    2、文化封闭,在认知上趋向于同化对象,对外部信息保持高度警惕,内部协调比应对外部更有现实价值。
    3、内圈往往是进入外圈的必要精神基础。
    4、圈层间具有内在的彼此渗透性和灵活的伸缩关系。

  • 第14题:

    简述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特征。


    正确答案: 1、引礼入法,礼法结合。
    2、家庭本位,伦理法制。
    3、依法治国,缘法断罪。
    4、无论是求,调出息争。
    5、诸法合体,民刑不分。

  • 第15题:

    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四个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第一,雏形阶段,包括夏商周时期。城的政治作用突出,宫殿建筑占城内的绝大部分,城墙壕沟等防御设施完全是为了护卫宫殿,商业区和市民居住区尚未形成;城内的手工业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此时“城市”的功能尚不健全,仅体现了政治作用,例如偃师商城、郑州商城等。
    第二,初期阶段,包括战国秦汉时期。“城市”的政治作用仍很突出,但是在经济生活中起到一定作用。战国时期新型城市出现,各诸侯国的都城都是当时人口集中、工商汇集的大城,城内没有平民居住区和商业区,如齐临淄、秦咸阳、西汉长安、东汉洛阳等。
    第三、发展阶段,包括三国至隋唐五代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城市的战争色彩强烈,特别注意防御设施的改造和加固,与此同时,居民区有所扩大,宫殿区位置北移并和居民区严格区分,出现了以南北中轴线为对称布局的新格局,北魏洛阳城。到隋唐五代时期,形成了布局严整、规划合理、规模巨大的都城结构,宫殿、官署等政治设施虽占据重要位董,但面积小于居民区,居民区为封闭的“里坊’结构,城内有划定的商业区,也采用封闭的形式。以南北中轴线为对称布局的格局已成定规且十分严格。如隋代大兴长安城是其代表。
    第四,完善阶段,包括北宋至清。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基本完善,宫殿官暑仍占重要地位,都城皆为重城——宫城、内城、外城。城市布局和管理方面最大的突破,变封闭式的里坊制度为开放式的街巷制,同时保留以中轴线对称布局的风格,商业经济活动趋于自由,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增加,对外贸易港口等较发达,如北宋东京城,元大都及明清的北京城等。

  • 第16题:

    简述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根据中国园林建筑发展轨迹,我们大致可以把它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时期:是周、秦、汉“聚物为用”的阶段,以奢侈的生活享受为中心旨意。
    第二个时期:从三国到南朝的齐梁(约220至479年)“观物为情”阶段。这一时期的园林着重在池山形态的表述。
    第三个时期:是从齐梁至晚唐(约479至836年)“美物为境”阶段。这一时期的园林,讲究“形态意境”,山水、田园文学及山水画的发展,使园林渐渐注重于诗情画意。
    第四个时期:是晚唐至北宋(约836至1127年)“造物为景”阶段。其时不但造园且有人专门研究园林,山水文学之勃兴,又更助“园林景观”艺术的发展,此时造园之风大盛,是中国园林“形象造景”文化和造园技术文化的典型时期。
    第五个时期:是从南宋至元代(约1127至1368年)“状物为意”阶段。这时的园林,推崇“神理兼备”。以追求“出神入化”的“神态意境”而得园林“神韵”,这一阶段是中国园林文化最“神奇”时期。
    最后一个时期:即明清(约1368至1911年)“心物为神”阶段。这时的中国园林建造技艺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是中国园林建筑文化的顶峰。重在求“神”,讲究人与园,人与自然的内在哲理。将园林从自然艺术再现深入到人物心性表现的“意味”中。整个中国园林至此,走过了“功用、冶情、美境、景象、出意、化神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体系完成画了一个句号。

  • 第17题: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最后发展阶段,建筑了雄伟、宏大的北京城。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包括()。

    • A、宫城、皇城、郭城
    • B、宫城、皇城、内城、外城
    • C、皇城、宫城、外城
    • D、宫城、皇城、内城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简述汉字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汉字形体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变化。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根据中国园林建筑发展轨迹,我们大致可以把它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时期:是周、秦、汉“聚物为用”的阶段,以奢侈的生活享受为中心旨意。
    第二个时期:从三国到南朝的齐梁(约220至479年)“观物为情”阶段。这一时期的园林着重在池山形态的表述。
    第三个时期:是从齐梁至晚唐(约479至836年)“美物为境”阶段。这一时期的园林,讲究“形态意境”,山水、田园文学及山水画的发展,使园林渐渐注重于诗情画意。
    第四个时期:是晚唐至北宋(约836至1127年)“造物为景”阶段。其时不但造园且有人专门研究园林,山水文学之勃兴,又更助“园林景观”艺术的发展,此时造园之风大盛,是中国园林“形象造景”文化和造园技术文化的典型时期。
    第五个时期:是从南宋至元代(约1127至1368年)“状物为意”阶段。这时的园林,推崇“神理兼备”。以追求“出神入化”的“神态意境”而得园林“神韵”,这一阶段是中国园林文化最“神奇”时期。
    最后一个时期:即明清(约1368至1911年)“心物为神”阶段。这时的中国园林建造技艺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是中国园林建筑文化的顶峰。重在求“神”,讲究人与园,人与自然的内在哲理。将园林从自然艺术再现深入到人物心性表现的“意味”中。整个中国园林至此,走过了“功用、冶情、美境、景象、出意、化神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体系完成画了一个句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物流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正确答案: 第一阶段物流萌芽阶段。
    (被动局面、实物配送成本昂贵、关注单一物流成本控制)
    第二阶段实物分配阶段。
    (重视实物分配,关注库存管理,推动物料管理,发展客户服务,扩大管理范围)
    第三阶段物流整合阶段。
    (重视资本使用方法,重视企业合作过程,扩大企业市场范围,重视物流技术应用,综合成本管理)
    第四阶段供应链整合阶段。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改变商务模式,物流管理成为核心竞争力,供应链管理成为关注重点,物联网促进物流快速发展,供应链金融从今物流跨界创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几个时期。

    正确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不同的思想学说纷起,大量的思想家、哲学家各持主张,到处游说,互相争辩,造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秦汉到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形式了我国古代实用科学技术的模式和道路,对中国后来的科学发展有重要思想。
    3.唐宋时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高峰。如果说唐代是许多科学技术成就的开荒时期,宋代则是结果的时期。
    4.明清时期。在科学知识和技术创造方面均有所发展,相比之下在技术创造方面更为突出。但就科学形态和科学研究的方法看却和以前没有本质的不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青铜器几个发展阶段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商代青铜器充满神秘、威慑的特点,体现商代奴隶主的无上权威
    (2)西周青铜器神秘色彩逐渐淡薄,礼制化的特色日益鲜明
    (3)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失去礼器作用,逐渐演变成生活用器。
    (4)秦汉时期青铜器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艺术品方向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中国古代生活传播结构几个特征?

    正确答案: 1、信息内敛,文化内聚力是社会群体生存发展的依托。
    2、文化封闭,在认知上趋向于同化对象,对外部信息保持高度警惕,内部协调比应对外部更有现实价值。
    3、内圈往往是进入外圈的必要精神基础。
    4、圈层间具有内在的彼此渗透性和灵活的伸缩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古代艺术致用精神的几个命题?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艺术形式,都带有服务于现实的致用精神。
    (1)诗言志。作为一种艺术观念,最早体现在《诗经》的创作中,而作为一个艺术命题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志就是思想、义愿、志趣。基本含义是说,诗歌是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强调的是诗歌的对社会的功用。
    (2)文以载道。这个命题是宋代周敦颐提出来的。他认为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为封建统治的政治教化服务。评价内容的好坏首要标准是内容的贤与不贤。这种主张是受到了韩愈、柳宗元的影响,韩愈将古文写作和提倡儒学复古结合起来,强调作家的个人道德修养。柳宗元认为文章应该在社会政治中发挥作用。文章的社会公用在于对时政的褒贬和讽喻。而明清的龚自珍的经世主义则是对文以载道的延续。
    (3)乐以教化。从周代开始,我国就十分重视音乐为政治教化服务。孔子十分重视音乐的社会功用,把乐看成是个人道德修养得以完成的一个手段。认为加强礼乐教化才能使百姓有规可依,荀子也十分重视音乐的社会功用,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荀子.乐论》里。认为乐和礼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礼乐结合才能规范人的心灵。唐代白居易也延续了荀子的教化。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