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者尊辈一般称字,如“苏东坡”
第1题:
第2题:
古人先名而后字,因此取字往往遵循的原则是()。
第3题:
古人常有字、号(或称“别号”),如辛弃疾字幼安,号()。
第4题:
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行加冠礼并取字取号,故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如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第5题:
字是古人成年后取的别名,与名相表里,又叫“表字”。古代男子到20岁成人,要举行冠礼,要另取一个字。女子到了15岁许嫁时也要取字。
第6题:
苏东坡字如乱石铺街,郑板桥字如石压蛤蟆。()
第7题:
在中国古代,名、字与号是有区别的: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号又叫别号、表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下列选项中属于称“号”的是()。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借用别的语言或方言
父母从子女称
婚姻制度的变化
子女从父母称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而称其字、号。
古人有一些表示特定关系的称呼。加“太”表示长一辈,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加“从”表示叔伯关系。
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第14题:
“伯、叔、姨”原是称平辈亲属的,后来用于称尊辈,是()的结果。
第15题:
古人在人际交往中,下对上、平辈之间,称()。
第16题:
古人在人际交往中,名具有“名以正体”的严肃性,一般用于谦称、卑称。上对下、长对少方可称名;下对上、平辈之间,称字不称名。
第17题:
下列对名、字、号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第18题: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9题:
对
错
第20题:
先名后字”
“先字后名”
“名字相应”
“避名立字”
第21题:
名
字
绰号
别号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