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更多“简述古印度法的概念。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法的概念。


    正确答案: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范体系。

  • 第2题:

    简析古印度法与宗教的关系。


    正确答案: (1)从公元前2000年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次大陆开始,信奉婆罗门教,着重咒语和祭仪,典籍为《吠陀》,是古印度最早的宗教法;公元前6世纪起开始,各种质疑婆罗门教权威之思想先后出现,佛教在公元前380年左右创立,公元前280年左右、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帝王阿育王统一次大陆大部分地区,弘扬佛法,至此成为印度主要宗教;公元6~7世纪,婆罗门教融合了佛教的因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对自身进行了改良,演变为一种新的宗教——新婆罗门教,又称印度教,是古印度社会晚期出现的一种新的宗教法。
    (2)古代印度法的产生和发展是及其复杂的,其中宗教因素的影响起着主导作用。法律随着宗教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法律的发展而发展,法律和宗教融为一体,同步进化,这种现象是其他早期国家法律制度所不多见的。

  • 第3题:

    简述观察法的概念。


    正确答案: 是由个人或机械装置观察所选择的事件或活动,它记录发生的行为“是什么”。
    条件:调查欲了解之事物的特性必须易于观察,欲观察特性的出现必须既是重复的,双是经常的或可以预见的。欲观察的特性不能持续时间太长。
    观察法的优缺点:
    优:直接,真实,客观,自然,
    缺:调查结果往往与观察人员的素质有关,结果本身的说服力有限,无法了解内在信息,观察结果难于量化统计,观察过程受时间的限制。
    几种常用的观察方法:
    神秘顾客法被用来搜集有关商店的观察数据以及顾客或雇员的反应数据,是观测调查法在实际中的一种典型应用。
    非参与观察法,内容分析法,人文主义调查法,生活反应测量法,网站访问量监控法,信息扫描法。

  • 第4题:

    简述古印度法的产生。


    正确答案: 古印度法是伴随着婆罗门教和印度国家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公元前1000——公元前600年,印度的氏族制解体,逐渐形成了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7世纪,婆罗门教产生,并很快发展成为国教,婆罗门教的经典成为法律的重要渊源。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古印度出现了与法律有直接联系的经典《法经》,标志着古代印度法的正式形成。

  • 第5题:

    简述古印度两大史诗的思想内容。


    正确答案: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古印度著名的两大史诗,它们的主要思想内容如下:《摩诃婆罗多》堪称是一部诗体的百科全书。它反映了古代印度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社会生活和思想风貌,其主皆在于强调政治斗争中的“法”。“法”与“非法”是评判是非善恶的标准。般度族被当作“法”的化身、正义的代表受到歌颂,体现了人民的心愿。《罗摩衍那》反映了奴隶社会初期的王权问题,谴责了在王位继承问题上争权夺利的行径,表明人民希望开明君主实行仁政的思想,歌颂了正义战争,宣扬一夫一妻制,具有进步倾向,但也流露出统治阶层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古印度法的概念。

    正确答案: 古印度法是印度奴隶制时期法律制度的总称,内容包括婆罗门教法、早期佛教法及国王政府颁布的敕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古印度法的渊源。

    正确答案: ①吠陀:印度最古老的传世文献,婆罗门教最神圣的经典。
    ②法经:解释并补充吠陀的经典,附属于吠陀。
    ③法典:婆罗门祭司根据吠陀经典、累世传承和古来习俗编成的教法典籍。
    ④国王诏令:在古印度其法律渊源的作用受到宗教轻视,但阿育王的诏令除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古印度法中四大种姓的法律地位。

    正确答案: 古印度制度将居民划分为四个种姓,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古印度法律坚持维护这一制度,对印度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第一,二等级是僧侣贵族和武士,掌握祭祀和军政大权,是统治阶级;
    (2)第三等级是普通劳动大众,主要从事农牧业和商业活动;
    (3)第四等级是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土著居民,一般从事农业,手工业,渔猎,社会地位最为低下,其中有些属于奴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简述古印度法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作为东方奴隶制法,古印度法具有东方法和奴隶制法的共性,不比如维护君权、夫权、夫权,维护奴隶主的特点,诸法合体,缺乏抽象概念和规则等但又独树一帜,有其自身的特点:
    1.与宗教密不可分,因为古印度是一个宗教社会,宗教统率一切;
    2.严格维护种姓制度,除佛教外,古印度法的基本内容始终贯穿着种姓制度;
    3.它是法律、宗教、伦理等各种规范的混合体,缺乏独立地位。

  • 第10题:

    简述古印度法中四大种姓的法律地位。


    正确答案: 古印度制度将居民划分为四个种姓,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古印度法律坚持维护这一制度,对印度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第一,二等级是僧侣贵族和武士,掌握祭祀和军政大权,是统治阶级;
    (2)第三等级是普通劳动大众,主要从事农牧业和商业活动;
    (3)第四等级是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土著居民,一般从事农业,手工业,渔猎,社会地位最为低下,其中有些属于奴隶。

  • 第11题:

    简述询问法的概念。


    正确答案:是通过口头或写好的问卷来询问,用以搜集信息的一种调查方法。

  • 第12题:

    简述振幅法测向与相位法测向的基本概念。 


    正确答案: 按到达角信息形式分类,测向方法可分为振幅法测向与相位法测向。 振幅法测向是指根据测向系统接收到的信号幅度相对大小来判断信号到达角。
    相位法又称为相位比较法测向,是利用两个相邻天线来测量同一信号在两个天线通道中产生的相位差来确定信号的到达角。

  • 第13题:

    简述法的适用的概念是什么?


    正确答案: 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和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按照法律的规定运用国家权力调整和保护具体的社会关系的活动。
    (1)法的适用的主体是国家专门机关和由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
    (2)法的适用是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专门活动;
    (3)法的适用是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4)法的适用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件;
    (5)法的适用结果可以产生、变更或消灭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或对一定主体实行法律制裁。

  • 第14题:

    问答题
    简述古印度法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1)与宗教密不可分;(2)严格维护种姓制度;(3)是法律、宗教、伦理等各种规范的混合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问答题
    简述古印度法的历史地位。

    正确答案: ①在印度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②对周边国家的法律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是印度法系的母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