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夕,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
(1)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除了坚决主张严禁鸦片,组织渔民等以抵御外国侵略以外,注意了解西方,赞成正常的对外贸易。魏源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侵略,开创丁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建忠、王韬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某些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他们一般都反对列强的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具有一定程度的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对中国社会发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
(3)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鸦片战争以后,民族觉醒意识还只限于少数人之中。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图谋瓜分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此后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1898年4月,康有为疾呼,中华民族面临着成为“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的危险,要求中国人要发愤自救。当时有人绘制的一幅《时局图》,更是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瓜分危局。
(4)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一一一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之下,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略
第2题:
民族英雄()鸦片战争后被充军新疆,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了南疆八个城,加深了对西北重要性的认识。
第3题: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开始于()
第4题:
1860年,法国以()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5题:
严禁在林区吸烟,但采取安全措施后可带火种上山,设立禁烟标志,做好禁烟宣传。
第6题:
民国学者蒋廷黻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故鸦片战争的发生,非中、英两国所预料,更非两者所预谋。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下列观点与材料一致的是()
第7题:
鸦片战争前夕,影响近代中国的政治因素最主要的是封建制度已经衰落。
第8题:
鸦片战争前夕,影响近代中国的政治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第9题: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第10题:
英国侵略者说:“中国的禁烟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对英国是很有利的,因为这终于可以使我们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段话表明()
第11题:
第12题:
鸦片战争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建国前夕
第13题: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背景的特点主要是()
第14题:
鸦片战争前夕,猛烈批判科举制度,热情呼唤“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家是()。
第15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开战的借口是()。
第16题:
我国是什么时候采用公历的?()
第17题:
简述鸦片战争前夕新疆的禁烟措施。
第18题:
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推行的对外政策是()
第19题:
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源在于清政府执行禁烟政策。
第20题:
简述鸦片战争后清朝的立法特点。
第21题:
国家实施禁烟令,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但是禁烟效果不明显,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第22题:
第23题:
龚自珍
林则徐
魏源
郑观应
第24题: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禁烟运动
洋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