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主父偃曾建议皇帝:“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施德,必稍自弱矣。”这表明他提出此建议的真实目的是()
A.主张推行分封制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C.剥夺诸侯王的直属领地
D.施恩于诸侯子弟收买人心
第1题:
“推恩令”的提出者是?()
第2题: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的治国思想。
第3题:
贾谊在《治国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西汉政府采取的哪项措施反映了这一主张()
第4题:
下列主张与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相近的是() ①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小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②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③今诸侯子弟或十数……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④高帝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第5题:
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到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第6题:
《推恩令》是()的建议。
第7题:
“(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皇帝此举的意图是()
第8题:
提出了“不诛而害除”的“推恩”削藩之法的是:()。
第9题:
《汉书》载:“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这一记载反映出汉代统治者()。
第10题:
董仲舒
东方朔
卫子夫
主父偃
第11题:
汉武帝
汉景帝
汉文帝
汉献帝
第12题:
施恩于诸侯子弟
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削弱诸侯王的力量
第13题:
汉武帝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问题,曾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汉武帝是接受了哪位大臣的建议采取这项措施的?()
第14题:
晁错的《削藩策》与主父偃建议实行的“推恩令”在关于削减封国实力的论述方面()
第15题: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这一措施即()
第16题:
西汉的主父偃曾建议汉武帝:“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这表明他提出此建议的真实目的是?()
第17题:
主父偃曾建议汉武帝:“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这表明他提出此建议的真实目的是()
第18题:
西汉的主父偃曾建议皇帝:“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施德,必稍自弱矣。”这表明他提出此建议的真实目的是()
第19题:
()时,采纳主父偃的建议,继续推行削弱王国势力的“推恩法”,王国土地日以缩小。
第20题: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记叙:“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第21题:
主张推行分封制
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剥夺诸侯王的直属领地
施恩于诸侯子弟收买人心
第22题:
推行郡国并行制
强化君主专制
加强中央集权
解决土地兼并
第23题:
桑弘羊
主父偃
董仲舒
公孙贺
第24题:
汉景帝
晁错
汉武帝
主父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