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更多““惟公乃有以存私,惟义乃可以存利,未有不自损而损人者,亦未有徒益人而无益于己者”是谁说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盖井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这里的“惟我国家”指的是()。

    A、中国

    B、印度

    C、埃及

    D、意大利


    答案:A

  • 第2题:

    《尚书·康诰》中说:“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这里的“惟终”是指 ( )。

    A.惯犯
    B.偶犯
    C.故意
    D.过失

    答案:A
    解析:

  • 第3题: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________________也。


    4.(1) 从来没有讲仁的人遗弃自己父母的;从来没有行义的人不顾自己的君主的。 (2) 既然这样,那么先前所谓的聪明的人,难道不正是 替大盗积聚的人吗?

  • 第4题:

    《尚书?康诰》:“人有小罪,非眚(音省),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1)该段文字反映的原则是什么?(2)该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3)该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4)该段文字反映的问题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1)该段文字反映了西周时期区分故意和过失、惯犯和偶犯的刑法适用原则。
    (2)该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一个人虽犯了小罪,却不是由于过失,而是一贯犯罪,就是自行不法,即使其罪很小,也不可不杀;反之,一个人罪虽大,但不是惯犯,又出于过失,虽然按照断狱的道理处罚其罪,但是罪不至死。在这段文字中,过失被称为“眚”,故意被称为“非眚”,偶犯被称为“非终”,惯犯被称为“惟终”。
    (3)该段文字表明,在西周时期,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惯犯与偶犯在观念上已有所区别。凡是故意犯罪及惯犯都要从重处罚,过失犯罪及偶犯则可减轻处罚,这一原则说明西周时期的刑法理论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
    (4)这种以犯罪主观动机和客观危害结果为依据定罪量刑、区别对待原则的确立,是我国刑法史上的重大发展。对后世刑法适用原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朝的“端”和“不端”、汉朝的“误”和“故”、唐朝的“七杀”,都是在西周时期故意和过失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第5题:

    6、孙武提出的治军要求是

    A.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B.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C.兵非多益,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D.择便利而行也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