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女性,42岁。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2周就诊。体检:轻度贫血貌,肝肋下可及,脾肋下2cm,质中,无压痛。怀疑为疟疾,通常首选辅助检查是A、血常规B、厚滴血涂片C、流行病学调查D、骨髓穿刺涂片E、血清间接荧光抗体测定上述检查均阴性,病人仍然间日性发作,脾肋下4cm,质中,并出现口唇疱疹,下一步措施是A、骨髓培养B、血清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C、伯氨喹诊断性治疗3天D、乙胺嘧啶诊断性治疗3天E、氯喹试验性治疗3天通过上述处理,症状消失,6个月后病人要献血,为防止献血传播疟疾,病人需服下列哪种药物A、乙胺嘧啶B、青

题目

女性,42岁。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2周就诊。体检:轻度贫血貌,肝肋下可及,脾肋下2cm,质中,无压痛。怀疑为疟疾,通常首选辅助检查是A、血常规

B、厚滴血涂片

C、流行病学调查

D、骨髓穿刺涂片

E、血清间接荧光抗体测定

上述检查均阴性,病人仍然间日性发作,脾肋下4cm,质中,并出现口唇疱疹,下一步措施是A、骨髓培养

B、血清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C、伯氨喹诊断性治疗3天

D、乙胺嘧啶诊断性治疗3天

E、氯喹试验性治疗3天

通过上述处理,症状消失,6个月后病人要献血,为防止献血传播疟疾,病人需服下列哪种药物A、乙胺嘧啶

B、青蒿素

C、伯氨喹

D、氯喹

E、乙胺嘧啶加伯氨喹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B


问题 2 答案:E


问题 3 答案:E

更多“女性,42岁。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2周就诊。体检:轻度贫血貌,肝肋下可及,脾肋下2cm,质中,无压痛。怀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男性,30岁。间歇性畏寒、寒战、高热、出汗2周余,于10月就诊。间歇期无明显不适,体检:体温41℃,轻度贫血貌,口唇单纯疱疹,心率120次/min,律齐,肝肋下1cm,脾肋下2cm,质软有触痛。化验:HB.89g/L。最可能诊断是

    A、伤寒

    B、疟疾

    C、流行性出血热

    D、钩端螺旋体病

    E、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参考答案:A

  • 第2题:

    女性,42岁。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2周就诊。体检:轻度贫血貌,肝肋下可及,脾肋下2cm,质中,无压痛。

    通过上述处理,症状消失,6个月后病人要献血,为防止献血传播疟疾,病人需服下列哪种药物
    A.乙胺嘧啶
    B.青蒿素
    C.伯氨喹
    D.乙胺嘧啶加伯氨喹
    E.氯喹

    答案:D
    解析:
    诊断疟疾最好方法是在厚滴血片检查,据认为其阳性率比薄血片检查要高出2~3倍。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其阳性率较外周血片高,但不作首选。流行病学资料有辅助诊断价值,但不作确诊依据。血清学检查在发病后1周出现阳性,持续1~2年后才转阴,在2年内的疟疾显性或隐性感染均可出现阳性,故无诊断价值,只用于疟疾的回顾性诊断,献血员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如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均支持疟疾诊断,但未能查到疟原虫,可行氯喹3d治疗试验,一般在服药后24~48h后发热被控制。而未再发作者可拟诊为疟疾。伯氨喹作用于红细胞外期疟原虫,并能杀灭配子体,只能用作预防复发和防止传播,不能控制症状,故不用于治疗试验。乙胺嘧啶对红细胞前期疟原虫有抑制作用,是较好病因预防药,并能抑制红细胞内期未成熟的裂殖体,但对已成熟的裂殖体则无作用,不能满意控制症状,亦不用于治疗试验。病人服用3d氯喹,杀灭了红细胞内期的裂殖体,控制了症状。但病人体内红细胞外期疟原虫,休眠子及红细胞内未成熟的裂殖体(滋养体)依然存在,只不过是处于休止期,此期从每年12月直到次年3~4月间。一旦机体免疫力降低,疟疾复发。如献血可引起受血者疟疾初发,在休止期服用乙胺嘧啶加伯氨喹,既可杀灭血中残存的红细胞内期未成熟裂殖体,又可杀灭红细胞外期疟原虫和配子体。既可防止病人复发,又可避免受血者感染疟疾。

  • 第3题:

    女性,42岁。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2周就诊。体检:轻度贫血貌,肝肋下可及,脾肋下2cm,质中,无压痛。

    上述检查均阴性,病人仍然间日性发作,脾肋下4cm,质中,并出现口唇疱疹,下一步措施是
    A.骨髓培养
    B.血清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C.伯氨喹诊断性治疗3d
    D.乙胺嘧啶诊断性治疗3d
    E.氯喹试验性治疗3d

    答案:E
    解析:
    诊断疟疾最好方法是在厚滴血片检查,据认为其阳性率比薄血片检查要高出2~3倍。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其阳性率较外周血片高,但不作首选。流行病学资料有辅助诊断价值,但不作确诊依据。血清学检查在发病后1周出现阳性,持续1~2年后才转阴,在2年内的疟疾显性或隐性感染均可出现阳性,故无诊断价值,只用于疟疾的回顾性诊断,献血员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如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均支持疟疾诊断,但未能查到疟原虫,可行氯喹3d治疗试验,一般在服药后24~48h后发热被控制。而未再发作者可拟诊为疟疾。伯氨喹作用于红细胞外期疟原虫,并能杀灭配子体,只能用作预防复发和防止传播,不能控制症状,故不用于治疗试验。乙胺嘧啶对红细胞前期疟原虫有抑制作用,是较好病因预防药,并能抑制红细胞内期未成熟的裂殖体,但对已成熟的裂殖体则无作用,不能满意控制症状,亦不用于治疗试验。病人服用3d氯喹,杀灭了红细胞内期的裂殖体,控制了症状。但病人体内红细胞外期疟原虫,休眠子及红细胞内未成熟的裂殖体(滋养体)依然存在,只不过是处于休止期,此期从每年12月直到次年3~4月间。一旦机体免疫力降低,疟疾复发。如献血可引起受血者疟疾初发,在休止期服用乙胺嘧啶加伯氨喹,既可杀灭血中残存的红细胞内期未成熟裂殖体,又可杀灭红细胞外期疟原虫和配子体。既可防止病人复发,又可避免受血者感染疟疾。

  • 第4题:

    男性,32岁。寒战、高热、出汗间歇发作1周,今日发作时伴剧烈腰痛,并解酱油样小便。体检:贫血貌,脾肋下2cm,化验:WBC3.8×10/L,涂片找到疟原虫,在治疗时下列哪项不妥

    A.用奎宁及伯氨喹迅速控制症状
    B.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
    C.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D.适量输液,鼓励饮水
    E.贫血严重时可输血

    答案:A
    解析:
    病人临床表现符合疟疾并发血管内溶血,常称为黑尿热,严重时由于血红蛋白阻塞肾小管可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其溶血原理尚未定论,可能是由于红细胞内G-6-PD缺乏以及疟原虫感染量大,释放毒素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有关,亦可能与抗疟药特别是奎宁、伯氨喹诱发本病或与人体的过敏反应有关。治疗按血管内溶血处理,可用皮质激素抑制过敏反应,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碱化小便,可减轻肾损害。静脉补液及大量饮水以增加尿量,可减轻肾小管阻塞。严重溶血有组织缺氧时可适当输血。同时应控制疟疾发作,可用氯喹或青蒿素。由于奎宁及伯氨喹可诱发或加重血管内溶血,应避免使用。

  • 第5题:

    女性,42岁。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2周就诊。体检:轻度贫血貌,肝肋下可及,脾肋下2cm,质中,无压痛。

    怀疑为疟疾,通常首选辅助检查是
    A.血常规
    B.厚滴血涂片
    C.流行病学调查
    D.骨髓穿刺涂片
    E.血清间接荧光抗体测定

    答案:B
    解析:
    诊断疟疾最好方法是在厚滴血片检查,据认为其阳性率比薄血片检查要高出2~3倍。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其阳性率较外周血片高,但不作首选。流行病学资料有辅助诊断价值,但不作确诊依据。血清学检查在发病后1周出现阳性,持续1~2年后才转阴,在2年内的疟疾显性或隐性感染均可出现阳性,故无诊断价值,只用于疟疾的回顾性诊断,献血员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如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均支持疟疾诊断,但未能查到疟原虫,可行氯喹3d治疗试验,一般在服药后24~48h后发热被控制。而未再发作者可拟诊为疟疾。伯氨喹作用于红细胞外期疟原虫,并能杀灭配子体,只能用作预防复发和防止传播,不能控制症状,故不用于治疗试验。乙胺嘧啶对红细胞前期疟原虫有抑制作用,是较好病因预防药,并能抑制红细胞内期未成熟的裂殖体,但对已成熟的裂殖体则无作用,不能满意控制症状,亦不用于治疗试验。病人服用3d氯喹,杀灭了红细胞内期的裂殖体,控制了症状。但病人体内红细胞外期疟原虫,休眠子及红细胞内未成熟的裂殖体(滋养体)依然存在,只不过是处于休止期,此期从每年12月直到次年3~4月间。一旦机体免疫力降低,疟疾复发。如献血可引起受血者疟疾初发,在休止期服用乙胺嘧啶加伯氨喹,既可杀灭血中残存的红细胞内期未成熟裂殖体,又可杀灭红细胞外期疟原虫和配子体。既可防止病人复发,又可避免受血者感染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