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按照材料二提出的主要技术措施能否实现农业增产?试从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加以说明.

题目

按照材料二提出的主要技术措施能否实现农业增产?试从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加以说明.


相似考题

4.材料一:195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社论《力争高速度》一文指出:“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实现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路线的灵魂……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材料二: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一书记载,1958年“大跃进时提出的实现农业增产的主要技术措施是深翻改土,高度密植.”材料三:《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艰难探索》一文指出:以钢为纲的“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其中重工业畸形发展,从1957~1960年产值增长2.3倍,而农业产值下降22.8%……到1960年,粮棉的产量跌落到1951年的水平.材料四:2002年1月7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请回答:(1)材料一的总路线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2)中共八大坚持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是什么?材料一提出的建设方针与其相比有何不同?材料三所述“大跃进”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道理?(3)按照材料二提出的主要技术措施能否实现农业增产?试从自然条件对衣业生产的影响加以说明.(4)以下两个问题,任选其一回答.①应如何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②怎样才能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更多“按照材料二提出的主要技术措施能否实现农业增产?试从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加以说明.”相关问题
  • 第1题:

    (3)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12分)


    正确答案:
      (3)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同期,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果业。

  • 第2题:

    农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增加农业发展后劲,()的关键问题。

    • A、提高农业生产率
    • B、增加农民收入
    • C、解决粮棉油增产
    • D、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正确答案:A

  • 第3题:

    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料包括()

    • A、劳动耗费的资料
    • B、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资料
    • C、农业生产条件资料
    • D、农业技术经济参数

    正确答案:B,C

  • 第4题:

    党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其中第二步是组织()

    • A、农业生产变工队
    • B、农业生产互助组
    • C、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影响作物灌溉制度的因素有作物种类、品种,自然条件,农业技术措施。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试分析国家扶持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原因和途径。


    正确答案: 主要原因:
    ⑴“民以食为天”。我国人口多,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任何时候都必须扶持农业,使其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巩固的基础地位。
    ⑵农业是一个经济效益比较低的弱质产业。在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在吸纳资金、物资、技术、人才等投入方面往往竞争不过其它产业,而容易处于劣势地位,国家必须予以扶持。
    ⑶我国农民人口多,自我保护能力弱,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农民往往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国家必须进行有效保护。
    ⑷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民无力兴办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如江河、大湖治理,大型农产品基地建设,科研教育、技术推广等,必须由国家承担。
    ⑸我国农民居住分散,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业信息比较闭塞,加之市场发育不全,组织化程度低,致使农业生产者对市场的反映趋向性很强,易引起农业生产的起伏波动,因此,国家应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进行扶持。
    途径:
    ⑴资金扶持;
    ⑵农业生产资料扶持;
    ⑶技术扶持;
    ⑷市场信息扶持。

  • 第7题:

    分析农业生产对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与间接影响,论述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技术措施。


    正确答案: 影响:
    1)土地的农业利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农业耕作方式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农田杂草防治措施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杀虫剂及其使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5)放牧对草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6)作物间套轮作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7)农业动植物品种改良对农业生态系统中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技术措施:
    1)采取土地保护性利用措施,如湿地保护等
    2)耕作方式方面:少免耕等
    3)杂草防治:合理使用除草剂、采用割草的办法除草
    4)杀虫剂:农业害虫综合防治,使用高效低毒农药。
    5)放牧:适度放牧、轮牧
    6)采用作物间套轮作提高生物多样性
    7)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内农作物遗传多样性

  • 第8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赵老师在教学"农业区位因素"一课时,是这样设计问题的: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有哪些?(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逐一分析后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政策、市场、交通和科技……)进一步分析后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的因素有哪些变化?(人类对自然因素的改造,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出现,农业生产的市场区位在空间上扩大)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对农业生产影响越来越大的因素是什么?(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市场需求量)分析材料中赵老师使用的提问方式。


    正确答案:材料中赵老师使用了按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规律层层推进的提问方式,即从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到社会经济因素,随知识教学内容的层层推进,逐步提出问题。

  • 第9题:

    单选题
    农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增加农业发展后劲,()的关键问题。
    A

    提高农业生产率

    B

    增加农民收入

    C

    解决粮棉油增产

    D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料包括()
    A

    劳动耗费的资料

    B

    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资料

    C

    农业生产条件资料

    D

    农业技术经济参数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分析农业生产对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与间接影响,论述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技术措施。

    正确答案: 影响:
    1)土地的农业利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农业耕作方式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农田杂草防治措施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杀虫剂及其使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5)放牧对草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6)作物间套轮作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7)农业动植物品种改良对农业生态系统中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技术措施:
    1)采取土地保护性利用措施,如湿地保护等
    2)耕作方式方面:少免耕等
    3)杂草防治:合理使用除草剂、采用割草的办法除草
    4)杀虫剂:农业害虫综合防治,使用高效低毒农药。
    5)放牧:适度放牧、轮牧
    6)采用作物间套轮作提高生物多样性
    7)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内农作物遗传多样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中国主要的生态农业模式有哪些?试举1-2个例子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 我国十大类型生态农业模式: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生态种植模式、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生态渔业模式、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设施生态农业模式、观光生态农业模式。
    下面是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中行之有效的生态农业模式类型:
    (1)缓解生态制约的模式。
    (2)实现循环的模式。
    (3)减少对化肥和农药依赖的模式。
    (4)减少激素和兽药依赖的模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相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对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起支配作用。

    A.自然条件
    B.技术条件
    C.经济制度
    D.人口条件

    答案:A
    解析: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相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起支配作用;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社会经济条件是形成不同农业生产结构的主要原因。

  • 第14题:

    广义的农业资源是指所有()、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的总和。


    正确答案:农业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技术资源

  • 第15题:

    举例说农业生产中调节温度的农业技术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保护地栽培措施;(2)营造农田防护林带;(3)松土和镇压耕作措施;(4)灌水调温和烟雾增温措施。

  • 第16题:

    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条件生产发展向依靠设施可控的生产方式发展。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西亚地区灌溉农业发达,说明该地区农业分布的主要特点,且分析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正确答案: 分布特点:沿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两岸呈带状分布。
    有利自然条件:①该地区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形平坦;②该地区土质疏松,有肥沃的冲积土;③纬度较低,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太阳辐射强,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④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经平原地区,水源灌溉便利。

  • 第18题:

    中国主要的生态农业模式有哪些?试举1-2个例子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 P270我国十大类型生态农业模式: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生态种植模式、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生态渔业模式、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设施生态农业模式、观光生态农业模式。下面是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中行之有效的生态农业模式类型:
    (1)缓解生态制约的模式。
    (2)实现循环的模式。
    (3)减少对化肥和农药依赖的模式。
    (4)减少激素和兽药依赖的模式。

  • 第19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赵老师在教学"农业区位因素"一课时,是这样设计问题的: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有哪些?(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逐一分析后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政策、市场、交通和科技……)进一步分析后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的因素有哪些变化?(人类对自然因素的改造,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出现,农业生产的市场区位在空间上扩大)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对农业生产影响越来越大的因素是什么?(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市场需求量)分析此提问方式的优势。


    正确答案:课堂提问过程按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规律层层推进,使得课堂提问有梯度,先易后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这样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铺路搭桥,层层推进的递进方式,不仅非常容易地解决了问题,而且使学生思维向知识纵深发展。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是按认知的规律层层推进的,具有很强的规律性。这样层层设问,能使学生掌握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掌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

  • 第20题:

    判断题
    影响作物灌溉制度的因素有作物种类、品种,自然条件,农业技术措施。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 根据地图概括的性质,对地图概括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地图的用途和主题、比例尺、地理区域特征、数据质量和图解限制。
    1、地图的用途和主题
    任何一幅地图所能表示的内容都是有限的,只能满足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要求,所以地图内容的选择和表示,就必须考虑到地图的用途。地图用途既然直接决定着地图内容,因而就影响着地图概括。例如1∶50万比例尺地形图和1∶50万比例尺政区图,由于两者用途不同,地图内容的取舍和化简程度就很不一样。1∶50万比例尺地形图是国家基本地形图之一,在军事上是战役用图,经济建设上是规划用图,在科学研究方面是参考用图,因此,在这种地图上要全面反映制图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基本情况。而1∶50万比例尺政区图是省级机关进行行政管理、布署工作用图,在图上主要表示社会经济要素(如境界、居民地、交通线等),而对自然要素(如地形、土质、植被等)则可作较大的概括。从其他常见的同一地区的地图中也可以看出,在相同比例尺条件下,由于用途不同,图上内容的选取和化简程度是不一样的。
    地图的主题即地图上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它决定各事物在图上的重要性,因而影响地图概括程度。这在专题地图上表现特别明显。例如比例尺相同的同样地区但主题不同的两幅地图,一幅是地形图,一幅是政区交通图,前者主要表示地形特征及水系,居民地较少,不表示铁路和公路;后者重点表示行政区划、铁路和主要公路、各级行政中心以及作为交通枢纽的居民地,对于水系则只表示主要的河流和湖泊,一般不表示地形。
    2、地图比例尺
    比例尺对制图综合的影响非常明显。由于比例尺的缩小,同一个制图区域在图上的面积随之缩小,因而图上所能表示的事物数量也相应减少。如实地1平方公里的面积在1∶1万地形图上为100平方厘米,在1∶10万地形图上为1平方厘米,在1∶100万地形图上就只有1平方毫米,在这三种比例尺地图上,不可能表达同样数量的事物。因此,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地图上只能表示主要的内容,同时还必须对这些内容作必要的化简。
    当地图幅面一定时,不同比例尺地图所包括的实地范围不同,大比例尺地图所包括的地面面积较小,小比例尺地图包括的地面面积较大。在不同的范围内,对同一事物重要程度的评价并不相同。有些事物从小范围看是重要的,但在大范围内可能是次要的。例如土路,在小范围内,由于道路少,在大比例尺地图上也表示出来;而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因为包括的地面范围大,公路和铁路是主要的交通路线,土路则不予表示。又如河流,在大比例尺地图上,只能表达河流的某一段,因而对河流的宽度、深度、河底性质、流速、流向、渡口、徒涉场等均予以表示,以全面反映河流的基本情况;但在小比例尺地图上,由于包括的范围广,图上能表示出整个河系的分布,河流的上述详细情况既无可能也无必要加以表示,而河系的形态、结构特点,密度差异及水系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则成为应当表示的主要内容。
    3、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制图区域地理特征是指该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地面上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理特征。例如我国江浙水网地区,河流、沟渠密集且纵横交错,居民地分散且主要沿水系分布;西北干旱地区多沙漠,居民地循水源分布的规律十分明显。地图概括时就要选取那些能反映区域特征的事物,舍去那些不代表区域特征的事物。
    同样的地理事物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意义,这就影响着地图概括。例如,小的城镇,在人口稠密地区是次要的,图上一般不表示,而在人口稀少地区,小城镇则成为主要的居民地,图上要选取。又如水资源,对于干旱地区是极为重要的,一般情况下,即便在中、小比例尺地图上,小的湖泊也要选取,但在水网地区,则可舍去。
    4、数据质量
    地图概括的过程都是以空间数据为基础的。这些数据有四种形式:天文、大地、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资料;遥感图像和地图资料;现势资料;各种专题编图资料。
    制图时若资料收集完备和准确,则有利于地图概括方法的选择。例如,编制台风路径图,若资料详细、数据点密集,并掌握气象卫星云图,就能准确地编绘当年的台风发生与发展的地图。
    空间数据的形式也会对地图概括的过程和方法产生影响,手工制图时,数字数据必须改变或创作成草图以后才能参与编图。而计算机制图时,地图数据需要数字化后才能进行屏幕编辑。
    5、图解限制
    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结构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概括方法。例如,在教学地图上表示河岸线,它是由较粗的线段描绘的,河流的细小弯曲便无法表达;而参考用图上的河流是用细线描绘的,能够把河曲的细部表示出来。用细小圆圈符号和注记表示居民点,能在单位面积内表示较多的个数,若改用大的符号和注记,就不能不舍掉较多次要居民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党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其中第二步是组织()
    A

    农业生产变工队

    B

    农业生产互助组

    C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西亚地区灌溉农业发达,说明该地区农业分布的主要特点,且分析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正确答案: 分布特点:沿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两岸呈带状分布。
    有利自然条件:①该地区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形平坦;②该地区土质疏松,有肥沃的冲积土;③纬度较低,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太阳辐射强,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④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经平原地区,水源灌溉便利。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