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女性患者,15岁,半年前出现黄疸、肝区疼痛,近3个月出现肢体不自主运动,查体 K-F环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A.震颤麻痹B.先天性舞蹈病C.小舞蹈病D.Wilson病E.特发性震颤

题目

女性患者,15岁,半年前出现黄疸、肝区疼痛,近3个月出现肢体不自主运动,查体 K-F环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A.震颤麻痹

B.先天性舞蹈病

C.小舞蹈病

D.Wilson病

E.特发性震颤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更多“女性患者,15岁,半年前出现黄疸、肝区疼痛,近3个月出现肢体不自主运动,查体 K-F环阳性,最可能的诊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男性,16岁,近2年逐渐出现震颤、强直、运动减少,近2个月出现无力、黄疸、肝区疼痛,最可能的诊断是

    A、扭转痉挛

    B、手足徐动症

    C、舞蹈症

    D、特发性震颤

    E、肝豆状核变性


    参考答案:E

  • 第2题:

    患者男,45岁,近2个月出现肝区疼痛。乏力,消瘦明显。消化不良,腹胀,食欲减退。无黄疸,查体:肝于右肋下可触及3.0㎝,移动浊音(-),诊断肝癌。诊断价值不大的检查

    A、CT
    B、B超
    C、mRI
    D、ERCP
    E、ECT

    答案:D
    解析:
    ERCP适应症:
    1.原因不明的阻塞性黄疸疑有肝外胆道梗阻者。
    2.疑有各种胆道疾病如结石、肿瘤、硬化性胆管炎等诊断不明者。
    3.疑有先天性胆道异常或胆囊术后症状再发者。
    4.胰腺疾病:胰腺肿瘤、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等。
    @##

  • 第3题:

    患者,男性,60岁。20年前曾患肝炎。近2个月来食欲缺乏、消瘦,肝区疼痛明显。查体:轻度黄疸,面部有蜘蛛痣、腹膨隆,肝肋下2cm、剑下4cm,质硬,压痛;脾肋下3cm;移动性浊音阳性。拟诊为肝癌。现首先应检测的是

    A.血氨
    B.甲胎蛋白
    C.血清胆红素
    D.血清白蛋白
    E.血清ALT和AST

    答案:B
    解析:

  • 第4题:

    患者男,45岁,近2个月出现肝区疼痛。乏力,消瘦明显。消化不良,腹胀,食欲减退。无黄疸,查体:肝于右肋下可触及3.0㎝,移动浊音(-),诊断肝癌。在可能实施的情况下,治疗最有效的方法

    A、手术切除病灶
    B、肝动脉结扎
    C、肝动脉栓塞
    D、化疗
    E、60钴照射

    答案:A
    解析:
    肝于右肋下可触及3.0cm,提示肝癌可能,而题干问的是在可能实施的情况下,治疗最有效的方法,对于肝癌能手术的,可以减轻原发病变,减轻瘤负荷,效果最好。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为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案,疗效好,可提高患者的3年生存率。但是并没有清除癌灶所以不最为首选治疗手段故不选CD答案不是最有效的方法,用于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或不能做手术患者的治疗。

  • 第5题:

    17岁男患,既往倦怠、无力、食欲不振2年,近3月出现肢体舞蹈样动作及怪异表情,查体可见肝脏肿大、压痛,肝掌,角膜K-F环,经活检发现患者肝铜增高,由此可知此患者属于

    A.确诊的肝豆状核变性
    B.典型肝豆状核变性
    C.症状前肝豆状核变性
    D.可能的肝豆状核变性
    E.可疑的肝豆状核变性

    答案:A
    解析:
    这道题是临床病例题,考核学生对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标准的理解及临床应用能力。常见的错误:错选为B。错误辨析:对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标准记忆理解不准确。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诊断有四条标准:①肝病史或肝病征/锥体外系病征;②血清CP显著降低和(或)肝铜增高;③角膜K-F环;④阳性家族史。符合①②③或①②④可确诊肝豆状核变性;符合①③④很可能为典型肝豆状核变性;符合②③④很可能为症状前肝豆状核变性;如符合4条中的2条则可能是肝豆状核变性,因此本题应选择确诊的肝豆状核变性。要点:正确理解、记忆及运用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