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中有一位同学为海啸灾区捐款1000元,当老师询问时,他们分别这样回答: 甲:这1000元不是我捐的。 乙:这1000元是丁捐的。 丙:这1000元是乙捐的。 丁:这1000元不是我捐的。 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由此可见这1000元是谁捐的?( )A.甲 B.乙 C.丙 D.丁

题目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中有一位同学为海啸灾区捐款1000元,当老师询问时,他们分别这样回答: 甲:这1000元不是我捐的。 乙:这1000元是丁捐的。 丙:这1000元是乙捐的。 丁:这1000元不是我捐的。 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由此可见这1000元是谁捐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本题从题干出发,运用矛盾关系法,题干四个人说的话乙和丁是矛盾的,真话在这两个人之间,那么甲和丙是假话,所以是甲捐的。所以选择A。
更多“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中有一位同学为海啸灾区捐款1000元,当老师询问时,他们分别这样回答: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中有一位同学为海啸灾区捐款1000元,当老师询问时,他们分别这样回答: 甲:这1000元不是我捐的。 乙:这1000元是丁捐的。 丙:这1000元是乙捐的。 丁:这1000元不是我捐的。 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由此可见这1000元是谁捐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正确答案:
    40.【答案】A 解析:本题从题干出发,运用矛盾关系法,题干四个人说的话乙和丁是矛盾的,真话在这两个人之间,那么甲和丙是假话,所以是甲捐的。所以选择A。

  • 第2题:

    甲、乙、丙、丁是班里学习成绩最好的四位同学,一次考试后,同学们比较他们四人的分数。丙、丁的分数比甲高,甲、乙的分数比丙低,乙、丙的分数比丁高,甲、丁的分数比丙低。由此可推知,( )的分数最高。

    A.甲

    B.乙

    C.丙

    D.丁


    正确答案:C
    78.C[解析]这道题考查了考生的演绎推理能力,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找出四人成绩的排序。由题干信息可推知,四人成绩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丙、乙、丁、甲。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

  • 第3题: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学校参加歌唱比赛的编号分别是1、2、3、4,四人恰好获得比赛的前四名,其中,三名同学发表了一些言论,甲说:“我不及丙的名次好。”得第三名的同学说:“甲不是第四名”。另一位同学说:“我们的编号和我们所得名次都不相同”。请问得第一名的是()。

    A.丁
    B.丙
    C.乙
    D.甲

    答案:B
    解析:
    有题于可知,甲不及丙名次好,同时甲又不是第三名和第四名,故甲是第二名,丙是第一名。

  • 第4题:

    陈老师在手上用钢笔写了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中一人的名字,然后他紧握手,让甲乙丙丁四人猜猜他写了谁的名字。甲说:“是丙的名字。”乙说:“不是我的名字。”丙说:“不是我的名字。”丁说:“是甲。”陈老师说:“你们四人中只有一人猜对了。”

    陈老师写了哪位同学的名字: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


    答案:B
    解析:
    本题属于真假破案例题型,且为一真题型。

    第一步:找突破口。

    甲所说:是丙的名字;丙说:不是我的名字;两个猜测必有一真一假。

    第二步:看其余的话。

    四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所以乙和丁说的就一定是假话,由此可以推出是乙同学的名字。

    故正确答案为B。

  • 第5题:

    某寝室有甲、乙、丙、丁和戊五位同学,每位同学都参加了不同的学生社团。对于他们所参加的社团情况,有以下五种说法:(1)乙:书法,戊:绘画;(2)丙:辩论,丁:摄影;(3)甲:攀岩,戊:摄影;(4)乙:辩论,丁:攀岩;(5)乙:绘画,丙:书法,已知上述五种说法每种只说对了一半。
    由此可以推出:

    A.甲:攀岩,乙:辩论
    B.丙:绘画,丁:书法
    C.丙:摄影,戊:书法
    D.丁:绘画,戊:辩论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察分析推理。
    题干中给了限定条件说每种只说对了一半,可使用假设法和代入法。
    假设A选项正确代入题干可得,戊学的是绘画、丁学的是摄影、甲参加的是攀岩、乙参加的是辩论,丙参加的是书法,符合题干中给的限定条件,故当选;
    B选项代入(2)全错,排除;C选项代入(1)全错,排除;D选项代入(4)全错,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 第6题:

    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旨在充分利用重点大学的科技教育资源,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班主任鼓励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报名参加暑假举行的科学营。几天后班主任向这四位同学询问录取的情况,他们的回答如下:
    甲:乙被科学营录取了。
    乙:丙被科学营录取了。
    丙:甲或者乙被科学营录取了。
    丁:乙或丙被科学营录取了。
    经过班主任调查,发现只有一位同学的回答与事实相符。根据以上陈述,下列哪项为假?

    A.丙说的是真话
    B.乙没有被科学营录取
    C.被科学营录取的不是甲
    D.丁说的是假话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中有若干论断和真假限定,确定为真假推理。
    第二步,找关系。
    甲说的“乙被科学营录取了”和丙说的“甲或者乙被科学营录取了”为包容关系(即:乙被科学营录取了→甲或者乙被科学营录取了)。
    乙说的“丙被科学营录取了”和丁说的“乙或丙被科学营录取了”为包容关系(即:丙被科学营录取了→乙或者丙被科学营录取了)。
    第三步,看其余。
    根据包容关系的特性“一真前假,一假后真”,可知:甲、乙、丁都为假,即:乙没有被科学营录取,丙没有被科学营录取;那么丙所说的为真,即:甲或者乙被科学营录取了,又根据乙没有被科学营录取,可得:甲被科学营录取了。分析选项可得:C为假。
    因此,选择C选项。

  • 第7题: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中有一位同学为地震灾区捐款500元,当老师询问时,他们分别这样回答:
    甲:这500元不是我捐的
    乙:这500元是丁捐的
    丙:这500元是乙捐的
    丁:这500元不是我捐的
    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由此可见这500元是(  )捐的。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
    由题目可知乙和丁的话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则甲和丙说的均是假话,故很容易得出答案即捐款的是甲同学。

  • 第8题:

    N中学在进行高考免试学生的推荐时,共有甲、乙、丙、丁、戊、己、庚等7位同学入围。在7人中,有3位同学是女生,有4位同学年龄为18岁,而另3位同学年龄则为17岁。已知,甲、丙和戊年龄相同,而乙、庚的年龄则不相同;乙、丁与己的性别相同,而甲与庚的性别则不相同。最后,只有一位17岁的女生得到推荐资格。据此,可以推出获得推荐资格的是()。

    • A、庚
    • B、戊
    • C、乙
    • D、甲

    正确答案:A

  • 第9题:

    甲、乙、丙和丁是同班同学。 甲说:“我班同学都是团员。” 乙说:“丁不是团员。” 丙说:“我班有人不是团员。” 丁说:“乙也不是团员。” 已知只有一个人说假话,则可推出以下判定肯定是真的一项为( )。

    • A、说假话的是甲,乙不是团员
    • B、说假话的是乙,丙不是团员
    • C、说假话的是丁,乙不是团员
    • D、说假话的是甲,丙不是团员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甲、乙、丙三人被A公司、B公司和C公司录取。他们分别被哪一公司录取.同学们作了如下猜测: 同学小王猜:甲被B公司录取,丙被C公司录取。 同学小莉猜:甲被C公司录取,乙被B公司录取。 同学小徐猜:甲被A公司录取,丙被B公司录取。 结果,同学们的猜测各对了一半。 由此可推断,他们的录取情况是()

    • A、甲、乙、丙分别被A公司、B公司和C公司录取
    • B、甲、乙、丙分别被B公司、C公司和A公司录取
    • C、甲、乙、丙分别被C公司、B公司和A公司录取
    • D、甲、乙、丙分别被A公司、C公司和B公司录取

    正确答案:A

  • 第11题:

    单选题
    某次足球比赛前,甲、乙、丙、丁四位运动员猜测他们的上场情况。  甲:我们四人都不会上场;  乙:我们中有人会上场;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上场;  丁:我会上场。  四人中有两人猜测为真两人猜测为假,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
    A

    猜测为真的是乙和丙

    B

    猜测为真的是甲和丁

    C

    猜测为真的是甲和丙

    D

    猜测为真的是乙和丁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由题干可知:①甲:四人都不会上场;②乙:四人中有人会上场;③丙:乙、丁至少上一个上场;④丁:丁上场;⑤四人的猜测中两真两假。①和②是矛盾关系,则必有一真必有一假;由⑤可知,丙和丁的猜测也必然是一真一假。假设丁的猜测为真,则丁会上场,进而推出丙的猜测也一定为真,那么丙、丁的猜测均为真,与题干要求的一真一假矛盾,故丁的猜测一定为假,即丁不会上场,则丙的猜测为真,且上场的为乙,也就是说四个人中有人会上场,则乙的猜测为真,甲的猜测为假,即猜测为真的是乙和丙。因此答案选A。

  • 第12题:

    单选题
    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小()
    A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

    B

    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

    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中有一位同学为海啸灾区捐款1000元,当老师询问时,他们分别这样回答:

    甲:这1000元不是我捐的。

    乙:这1000元是丁捐的。

    丙:这1000元是乙捐的。

    丁:这1000元不是我捐的。

    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由此可见这1000元是谁捐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正确答案:A
    A  [解析]如果甲的回答是真话,其他都是假话,则乙和丁的回答矛盾;如果乙的回答是真话,则甲也为真;如果丙的回答是真话,甲、丁两人的回答也都为真;如果丁的回答是真话,其他都是假话,则根据丁,钱不是丁捐的,根据丙可知,不是乙捐的,根据甲的回答可知,1000元是甲捐的,故答案为A。

  • 第14题:

    N中学在进行高考免试学生的推荐时,共有甲、乙、丙、丁、戊、己、庚等7位同学入围。在7人中,有3位同学是女生,4位同学是男生,有4位同学年龄为18岁,而另3位同学年龄则为17岁。已知,甲、丙和戊年龄相同,而乙、庚的年龄则不相同;乙、丁与己的性别相同,而甲与庚的性别则不相同。最后,只有一位17岁的女生得到推荐资格。据此,可以推出获得推荐资格的是( )。

    A.庚

    B.戊

    C.乙

    D.甲 ()


    正确答案:A
    该题可以用排除法。由甲丙戊年龄相同,乙庚年龄不同,可知乙庚中一个为17岁,一人18岁,甲丙戊只能是18岁,可排除这三人,再分析乙丁己庚。由乙丁己性别相同,甲庚的性别不同,可知乙丁己为男生.排除这三人,可得获得推荐资格的为庚。故选A。

  • 第15题:

    课间休息时,一位同学帮老师擦了黑板,老师回到教室后询问是谁擦的黑板。他问了四位同学,得到以下回答:(1)或者班长擦了,或者学习委员擦了(2)如果纪律委员没擦,那么班长也没擦(3)如果卫生委员没擦,那么班长擦了(4)班长和学习委员都没擦实际上,四位同学的回答中只有一句是假的。据此可以推出擦黑板的是:

    A.纪律委员
    B.学习委员
    C.卫生委员
    D.班长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问法四位同学的回答中只有一句是假的,据此可以推出哪个选项。判断出本题为真假推理题。第二步,翻译题干。(1)班长或学习委员。(2)-纪律推出-班长。(3)-卫生推出班长。(4)-班长且-学习。第三步,寻找关系。(1)和(4)是矛盾关系。必然有一真有一假。由于四位同学中只有一句是假的。所以(2)和(3)都是真的。第四步,代入选项加以排除。如果A的纪律委员擦黑板了,由于只有一个同学擦了黑板,所以班长就没有擦黑板,因为根据(3)当中的逻辑关系否后必否前可以推知卫生委员擦黑板了,如此就有两个人擦黑板了,所以A是不对的。如果B当中的学习委员擦黑板了,那么纪律委员没有擦黑板,同样推导出卫生委员擦黑板了,如此与只有一人擦黑板相冲突,所以B不对。如果是D选项当中的班长擦黑板了,那么纪律委员也擦了,与只有一人擦黑板冲突,所以D不对。故答案选C。因此,选择C选项。

  • 第16题:

    在一次的期末考试成出来后。甲、乙、丙、丁分别得到了前四名,但其他同学均不知道谁是第一名,甲说:“是丙。”乙说:“不是我。”丙说:“不是我。”丁说:“是甲。”已知他们四人中只有一个人对了,那么,第一名是哪位同学? ( )


    A.丁同学
    B.丙同学
    C.乙同学
    D.甲同学

    答案:C
    解析:
    本题真假推理。甲:丙,乙:乙,丙:丙,丁:甲,甲与丙说的话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题干说只有一个人对了,那么乙和丁说的话都是假话,所以真话应该是乙是第一-名,所以答案选C.

  • 第17题:

    某大学哲学系三年级本科生参加了一次国家英语六级考试。关于考试四位情况,四位同学做出了如下猜测:
    甲:所有同学都及格了。
    乙:小张没有及格。
    丙:肯定不会全部同学都及格。
    丁:也不会所有同学都不及格。
    如果只有一位同学猜错了,则下列_________项为真。

    A.甲猜错了,小张及格了
    B.甲猜错了,小张没有及格
    C.乙猜错了,小张及格了
    D.丙猜错了,小张及格了

    答案:B
    解析:
    本题属于真假推理题。
    第一步:找出题干矛盾关系。
    甲说“所有同学都及格”和丙说“肯定不会全部同学都及格”(即有的同学不会及格)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第二步:看其余。
    已知只有一句是假话,则乙和丁说的是真话,即小张没有及格,也不会所有同学都不及格(即有的同学会及格),因此甲说的是假话,丙说的是真话。

  • 第18题:

    案例2
    下面是某校高中物理“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课的教学片段。张老师在讲述了参考系运动和静止等概念后,播放了一段乘坐观光电梯上行的视频,引导同学展开讨论。
    张老师:同学们。谁能说出这段视频描述了什么情景
    甲:乘电梯上楼。
    张老师:是的,如果甲、乙和丙三位同学在楼下站着等电梯,这时他们看电梯中的乘客在……
    甲:运动。
    张老师:对!乘客在运动。那电梯中的乘客看这三位同学,比如看乙同学时,他会认为乙同学在……
    甲:运动。
    张老师:很好。看来大家都已掌握了。
    丙:老师,我还有问题。甲说的不对,乙同学实际上是站着不动的,怎么说他在运动呢 甲:按照书上说的,乘客看乙同学就是运动的。
    丙:乙同学确实是静止的呀!
    张老师:大家记住,同学甲的回答是正确的,同学丙的回答不对,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坐标系……
    问题:
    (1)分析学生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原有观念及其对学习的影响。
    (2)分析张老师在该教学片段中存在的问题。
    (3)设计一个教学片断,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关物理概念。


    答案:
    解析:
    (1)一部分同学比如甲同学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理解是正确的。但部分学生尤其是丙同学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原概念是:相对地球静止的物体就是静止的,相对地球运动的物体就是运动的。事实上,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参考系本身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原概念对学生学习的影响:①正确的物理前概念是物理学习的良好基础和铺垫。其正迁移作用可成为物理概念学习的资源和概念学习的新的增长点,可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新的科学知识体系。②在一些情况下,学生对物理现象、过程、材料的片面或错误理解而产生的前概念。会成为物理学习的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将影响新知识学习,甚至歪曲新知识的意义,变成学习的障碍。
    (2)该教学片断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张老师存在以下问题:①这样的提问,没有具体的指代,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立即回答,整个过程表面上气氛活跃,实质上流于形式,学生缺乏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对学生激发思维、培养能力起不到作用。另外。提问的设计也不够合理,如“他们看到电梯中的乘客在……”的回答就可以有很多答案,但学生回答的答案是唯一的,这充分说明问题没有起到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的作用,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获得真实信息反馈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②张老师在整个教学中的评价语言过于简单,而且对于丙同学的错误,并没有给出解释,只告诉学生“大家记住”是不能帮助学生理解应的,而且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3)教学片段:
    教师:同学们。谁能说说这段视频描述了什么情景
    学生:乘电梯上楼。
    教师:是的,如果甲、乙、丙三位同学在楼下站着看电梯。这时三位同学看到电梯中的A乘客是静止还是运动呢 为什么
    学生:运动。因为研究的问题是以三位同学为参考系,相对参考系来说A乘客是运动的。
    教师:很好,被选作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常假定它是静止的。大家再思考一下,电梯中的A乘客看到电梯中的B乘客是静止还是运动
    学生:应该是静止的,因为AB两位乘客没有相对运动。以B为参考,也就是假设B静止,那么A也静止。
    教师:对,物体运动与否要根据参考系的不同来进行判断,根据刚才的两个例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如果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教师:非常好,你不仅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例子中,而且也善于总结。现在大家想想三位同学相对于电梯中的乘客和地球分别是静止还是运动呢
    学生:三位同学相对于电梯中的乘客是运动的,这个能够从刚才的第一个例子中得到答案,相对于地球来说是静止的。不同的参考系,运动的情况不同,对吗,老师
    教师:是的,看来你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坐标系。

  • 第19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在进行高考免试学生的推荐时,共有甲、乙、丙、丁、戊、己、庚等7位同学入围。在7人中,有3位同学是女生,4位同学是男生;有4位同学年龄为18岁,而另3位同学年龄则为17岁。已知,甲、丙和戊年龄相同,而乙、庚的年龄则不相同;乙、丁与己的性别相同,而甲与庚的性别则不相同。最后,只有一位17岁的女生得到推荐资格。据此,可以推出获得推荐资格的是( )

    A. 庚
    B. 戊
    C. 乙
    D. 甲


    答案:
    解析: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须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作者:
    来源:正解网
    链接:https://www.zhengjie.com/answer/65C86F7D


    庚的年龄与性别均不明,可以作为题眼。(1)假设庚为男性,则甲内戊必为女性;此时,因为结果为一名17岁的女性同学获得资格,又甲丙戊年龄相同,则甲丙戊均为17岁,此时与乙庚年龄不同的条件相抵触故庚非男性。(2)可知庚为女性,则丙戊也为女性,甲乙丁已为男性,此时,庚若为18岁,乙必为17岁,甲丙戊庚为18岁,而丙戊庚为女性,与结果为一名17岁的女性同学获得资格不符;则庚必为17岁。此时,甲乙丙戊为18岁,丁己庚为17岁,又丁己为男性,只有庚为I7岁的女性,故可知获得推荐资格的为庚。@##

  • 第20题:

    在学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相关知识后,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一位同学不可能被周武王封为诸侯王()

    • A、甲同学为姬姓贵族
    • B、乙同学帮助周武王打败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 C、丙同学回到了商朝,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
    • D、丁同学做了平民,才能与人品俱佳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甲、乙、丙、丁四人为地震灾区捐款,甲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一半,乙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1/3,丙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1/4,丁捐款169元。问四人一共捐了多少钱( )

    • A、780元
    • B、890元
    • C、1183元
    • D、2083元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单选题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中有一位同学为地震灾区捐款1000元,当老师询问时,他们分别这样回答:甲:这1000元不是我捐的。乙:这1000元是丁捐的。丙:这1000元是乙捐的。丁:这1000元不是我捐的。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由此可见这1000元是()捐的。
    A

    B

    C

    D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有甲、乙、丙、丁四个投资者,均申报买进X股票,申报价格和申报时间分别为:甲的买进价为10.70元,时间是13:35;乙的买进价为10.40元,时间为13:40;丙的买进价为10.75元,时间为13:55;丁的买进价为10.40元,时间为13:50。则四位投资者交易的优先顺序()。
    A

    丁、乙、甲、丙

    B

    丁、乙、丙、甲

    C

    丙、甲、丁、乙

    D

    丙、甲、乙、丁


    正确答案: A
    解析: 指令驱动的成交原则如下;①价格优先原则;②时间优先原则。如果在同一价格上有多笔交易指令,此时会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则,即买卖方向相同、价格一致的,优先成交委托时间较早的交易。先比较申报价格,可知丙的申报价格最高,甲其次,乙丁的申报价格相同且低于丙甲;再比较乙丁的申报时间,乙先于丁申报,所以乙优先于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