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行为人吴某为阻碍公安人员执行抓捕任务,向执行任务的公安人员猛掷石块,造成3人重伤,其中1人当场死亡的结果,对吴某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 )A.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与妨害公务罪并罚B.故意伤害罪与妨害公务罪并罚C.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D.妨害公务罪从重处罚

题目

行为人吴某为阻碍公安人员执行抓捕任务,向执行任务的公安人员猛掷石块,造成3人重伤,其中1人当场死亡的结果,对吴某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 )A.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与妨害公务罪并罚B.故意伤害罪与妨害公务罪并罚C.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D.妨害公务罪从重处罚


相似考题
更多“行为人吴某为阻碍公安人员执行抓捕任务,向执行任务的公安人员猛掷石块,造成3人重伤,其中1人当场 ”相关问题
  • 第1题: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正确

  • 第2题:

    妨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任务的违法行为人,区别不同情形,可能会受到下列()惩处。

    A、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任务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B、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由国家安全机关处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

    C、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情节较轻的,由国家安全机关处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


    参考答案:ACD

  • 第3题:

    某市交通管理局工作人员王某因工作需要被借调到市公安局。在一次执行追捕逃犯的任务中,王某与另外三个公安人员共同把守一个路口。一天晚上,从市区驶来一辆车,公安人员要对其进行检查。但实际上,司机刘某无驾照,且不了解公安人员追捕逃犯的情况,因而要硬闯哨卡。王某误将其认作是要追捕的逃犯,而开枪就打,刘某当场死亡。若刘某家属要求赔偿,有关本案处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市交通管理局应当承担赔偿义务

    B.市公安局应当承担赔偿义务

    C.刘某无照驾驶,且硬闯哨卡,国家对此不负赔偿责任

    D.王某个人负赔偿责任


    参考答案:A, C, D

  • 第4题:

    案情:吴某,男,27岁,无业。2016月初,某市公安机关发现吴某有向他人兜售毒品的嫌疑(后经查证属实),遂开展侦查。但在侦查过程中,吴某突然失踪。原来,吴某觉得转手买卖赚钱不多,便于当月10日从云南省某地偷偷出境到缅甸境内,购买了一些海洛因,准备“赚大钱”。当吴某携带毒品回到国内乘车前往昆明时,被我公安人员查获。吴某见势不妙,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押送其下车的公安人员扎伤后逃跑,但随即就被抓获。经检验,吴某所带的毒品共2000克,纯度为30%。请分析并说明理由:吴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只答处理原则)?


    参考答案:(1)吴某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和走私毒品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2)吴某违反国家规定向他人兜售毒品,其行为符合刑法关于贩卖毒品罪的规定,构成贩卖毒品罪。(3)吴某偷越国(边)境,将国家禁止进口的毒品偷带回国,准备在国内贩卖,既违反了海关法规,也违反了国家对毒品的管理法规,其行为完全符合走私毒品罪的构成特征,构成走私毒品罪。走私毒品的数量应以查实的2000克海洛因计算,不以纯度30%折算。(4)吴某采用暴力手段逃跑的行为包含在走私毒品罪的构成要件内,属于提高法定刑的情形,不应另行定罪。(5)吴某偷越国(边)境的行为与走私毒品的行为之间存在牵连关系,不应单独认定为偷越国(边)(6)吴某出于两个犯罪的故意,实施了两个犯罪行为,构成两罪,应当以贩卖毒品罪和走私毒品罪实行数罪并罚。

  • 第5题:

    刁某花3000元从人贩子手中买来一名13岁幼女欲做妻子,不久女孩的哥哥领公安人员前来解救,在当地派出所工作的刁某的远房亲戚贾某闻讯后暗中通知刁某逃走,刁某未予听从。在公安人员到达时,刁某纠集金某、王某等十几名村民对公安人员进行阻截,其中金某将一名公安人员打成重伤,王某将另一名公安人员打成轻伤。对于本案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刁某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一罪,其阻碍解救行为属事后不可罚行为
    B:贾某构成阻碍解救被拐卖的妇女罪
    C:金某构成妨害公务罪
    D:王某构成聚众阻碍解救被拐卖的妇女罪

    答案:A,B,C,D
    解析:
    根据《刑法》第241、242条的规定,刁某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和聚众阻碍解救被拐卖的妇女罪;贾某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据《刑法》第417条的规定,贾某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金某触犯《刑法》第234条的规定,构成故意伤害罪;依照《刑法》第277条的规定,王某构成妨害公务罪。

  • 第6题: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

    • A、给予批评教育
    • B、给予行政处罚
    • C、追究刑事责任
    • D、不处理

    正确答案:C

  • 第7题:

    邓某为阻碍军人依法执行职务,将军人卢某打成重伤,邓某的行为构成()

    • A、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
    • B、故意伤害罪
    • C、妨害公务罪
    • D、阻碍军事行动罪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吴某违章驾驶,被交警张某拦住,当场作出罚款100元的处罚决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吴某的罚款决定应当适用一般 程序
    • B、对吴某当场作出罚款决定合法
    • C、如征得吴某同意,张某可以当场 对吴某作出罚款决定
    • D、张某应当当场向吴某收缴罚款

    正确答案:C,D

  • 第9题:

    甲明知王某是逃犯,在公安人员前来抓捕王某时,给其3000元帮其逃跑,甲的行为构成()

    • A、窝藏罪
    • B、妨害公务罪
    • C、包庇罪
    • D、私放在押人员罪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前车为()车时,不准超车。

    • A、执行任务的工程作业车
    • B、执行任务的救护车
    • C、执行任务的清扫车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单选题
    为打击网络犯罪,公安人员使用的最重要的审计跟踪技术是()
    A

    入侵检测

    B

    日志审计

    C

    辨析取证

    D

    长途抓捕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以暴力、()方法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任务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 威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哪些妨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任务的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任务的

    B、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任务的,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

    C、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任务的,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

    D、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任务的,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情节轻微的


    参考答案:AC

  • 第14题:

    下列说法正确是:( )

    A.甲某,公安人员,在解救被拐卖妇女的行动中,因为私事中途退出,致使延期两天破案。甲某的行为构成不解救被拐卖妇女罪

    B.乙某,公安人员,做假证明包庇贩卖毒品的朋友。乙某构成包庇罪,且应当从重处罚

    C.丙某,公安局文秘人员,无意中从领导口中得知其朋友赵某绑架儿童,公安局将采取行动,遂打电话通知赵某让其隐藏,导致赵某顺利逃脱。丙某的行为构成阻碍解救被绑架儿童罪

    D.丁某,公安人员,明知是其朋友吴某盗窃的汽车而非法提供机动车牌,致使吴某顺利逃脱处罚。丁某的行为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正确答案:D
    【考点】渎职罪;包庇罪
    【解析】《刑法》第416条规定:“对被拐卖的妇女负有解救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接到解救要求或举报,而不进行解救,造成严重后果的,构成不解救被拐卖妇女罪。”199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应予立案的情形包括:①导致被拐卖妇女及其亲属伤残、死亡、精神失常的;②导致被拐卖妇女被转移、隐匿、专卖不能即使解救的等四种情况。甲某没有造成应予立案的严重后果.不构成本罪。故A项错误。
    《刑法》第349条规定,“缉毒人员或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包庇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的,处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本条与《刑法》第310条的包庇罪是特别法条与一般法条的规定,优先适用。故B项错误。
    《刑法》第416条第2款规定:“负有解救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阻碍解救被拐卖妇女的,构成阻碍解救被拐卖妇女罪。”依据上述《规定》,“利用职务之便,向拐卖者通风报信,妨碍解救工作正常进行的,应予立案。”利用职务之便是指主管、管理、经手的权利及方便条件。丙某是公安局文秘人员,不具有法定解救职责;并且其通风报信不是利用职务之便,不构成本罪。故C项错误。
    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查处盗窃、抢劫机动车案件的规定》第18条规定:“公安人员对盗窃的机动车辆,非法提供机动车牌,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处《刑法》第417条规定的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故D项正确。

  • 第15题:

    邓某为阻碍军人依法执行职务,将军人卢某打成重伤,邓某的行为构成()

    A.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

    B.故意伤害罪

    C.妨害公务罪

    D.阻碍军事行动罪


    参考答案:B

  • 第16题:

    某偏远村庄经常有外地的妇女被卖到这里作媳妇,但当地派出所长刘某屡次接到被拐妇女的亲戚报案,却从未理会。某日上级公安局接到报案后来此地营救被拐卖妇女,当地村长张某聚集村民阻碍公安人员的解救行动,村民吴某、黄某携带锄头等物威胁参加解救行动的公安人员。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派出所长刘某接到报案不理会的行为,构成不解救被拐卖妇女罪
    B.张某、吴某、黄某等阻碍解救行为构成聚众阻碍解救被拐卖妇女罪的共同犯罪
    C.张某构成阻碍解救被拐卖妇女罪
    D.吴某、黄某构成妨害公务罪


    答案:A,D
    解析:
    根据《刑法》第416条第1款,刘某的行为构成不解救被拐卖妇女罪,A正确。聚众阻碍解救被拐卖妇女罪是聚众犯罪,主体是首要分子,所以只有张某构成本罪,而在阻碍解救的过程中,其他参与者使用了暴力、威胁方法的,以妨害公务罪论处,故B错误,D正确。根据刑法第416条第2款,负有解救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阻碍解救的,成立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注意此罪的主体与聚众阻碍解救被拐卖妇女罪主体的区别,后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故C错误。

  • 第17题:

    货车司机赵某出车外地,因登记住店与服务员发生争吵。公安人员接到报案赶到现场,赵某因为害怕,出门便跑。公安人员鸣枪警告,赵某仍不站住,小宋遂一枪将赵某右腿击伤。之后,赵某提出国家赔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赵某不能获得赔偿,因为公安人员行为符合《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B.赵某应当获得赔偿,因为公安人员行为违反《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C.赵某只能获得补偿,因为公安人员行为合法
    D.赵某只能获得民事赔偿,因为是公安人员的个人行为


    答案:B
    解析:
    。本案中的公安人员属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损害,赵某应获得国家赔偿。

  • 第18题:

    为打击网络犯罪,公安人员使用的最重要的审计跟踪技术是()

    • A、入侵检测
    • B、日志审计
    • C、辨析取证
    • D、长途抓捕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王某向张某购买毒品,张某通过寄递方式向王某邮寄了冰毒12克,获利5000元。公安人员在抓获张某时又当场从其家中查获冰毒30克,张某称此毒品是从云南买来的。张某构成()。

    • A、非法持有毒品罪
    • B、运输毒品罪
    • C、贩卖毒品罪
    • D、窝藏毒品罪

    正确答案:B,C

  • 第20题:

    以暴力、()方法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任务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威胁

  • 第21题:

    货车司机赵某出车外地,因登记住店与服务员发生争吵。公安人员接到报案赶到现场,赵某因为害怕,出门便跑。公安人员鸣枪警告,赵某仍不站住,小宋遂一枪将赵某右腿击伤。之后,赵某提出国家赔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赵某不能获得赔偿,因为公安人员行为符合《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 B、赵某应当获得赔偿,因为公安人员行为违反《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 C、赵某只能获得补偿,因为公安人员行为合法
    • D、赵某只能获得民事赔偿,因为是公安人员的个人行为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吴某以暴力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将其打成重伤,对吴某应以()处理

    • A、故意杀人罪
    • B、妨害公务罪
    • C、故意伤害罪
    • D、故意伤害罪和妨害公务罪

    正确答案:C

  • 第23题:

    问答题
    在一起伤害致死案件中,经鉴定,被害人左臂上有片状锐器砍伤,头部和肩部有棒状钝器击伤,左腿外侧有两个匕首刺伤,其致命伤是左肋部的三角刮刀刺伤。公安机关很快将本案的4名犯罪嫌疑人陈某、丁某、吴某和张某抓捕归案,并认为这4名作案人合伙行凶与本案被害人多处受伤并导致死亡之间有因果联系。经查证,丁某持菜刀砍伤了被害人的左臂,吴某用铁管击伤了被害人的头部和肩部,张某用匕首刺伤被害人的左腿。同时,公安人员还了解到,在这次犯罪中,陈某持有三角刮刀,其他作案人未使用三角刮刀。据此,公安人员认定,本案被害人左肋部所受的致命伤是由陈某使用三角刮刀造成的。公安人员运用了什么推理?

    正确答案: 公安人员运用了求因果联系五法中的剩余法。
    解析: 如果已知某一复合现象与另二复合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若把其中已知有因果联系的部分除去,那就得出结论:剩余的部分之间有因果联系。
    在本案中,公安人员在已知两个复合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后把其中已确定了有因果联系的部分除去,再从剩余的结果中分析原因,即“余中求因”。这是一个剩余法推理过程。公安人员通过运用剩余法来查明事实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