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按照项目审计方案,运用审核、观察、监盘、访谈、调查、函证、计算和分析程序等方法,获取相关、可靠和充分的审计证据,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审计程序执行过程、审计证据与结论。实施内部审计的人员不得少于( )。
A.1人
B.2人
C.3人
D.4人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风险基础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对审计全过程中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将()融入传统审计方法之中,进而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
第5题:
(),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是联系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的桥梁。
第6题:
为了证实审计结论,审计人员取得的相关审计证据越多越好。
第7题:
审计证据的鉴定方法主要有()等。
第8题:
按照项目审计方案,运用审核、观察、监盘、访谈、调查、函证、计算和分析程序等方法,获取相关、可靠和充分的审计证据,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审计程序执行过程、审计证据与结论。实施内部审计的人员不得少于()。
第9题:
制度基础审计
风险基础审计
账目基础审计
系统基础审计
第10题:
分析性复核
分析性审核
分析性比较
分析性计算
第11题:
审计通知书
审计计划
审计结论
审计建议
第12题:
审计证据的分类
审计证据的比较
审计证据的收集
审计证据的计算
审计证据的小结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是指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之间的关系或计算相关的比率,以确定审计重点、获取审计证据和支持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方法。
第16题:
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运用审核、观察、询问、函证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
第17题:
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应当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采取()的审计方法,获取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
第18题:
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运用审核、()等方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
第19题: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能足以证明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见,是审计人员为形成审计意见所需审计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
第20题:
审计证据
审计日记
审计资料
审计底稿
第21题:
确定审计目标
设计审计方法体系
收集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
确定审计评价标准
对证据进行分析和归纳整理
第22题:
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真实、可信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指审计证据在支持审计结论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和性质影响,并取决于获取审计证据具体环境
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应当持续评价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越多越好
第23题:
1人
2人
3人
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