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是学文(理)科的吧?有用人部门反映,学文(理)的只会说(做)不会做(说)务虚有余,务实不足(常常是做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你是否也是这样?
参考答案:该题的出题意图在于考察应试者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考生应该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来正视社会上普遍的思维定势,承认其合理性,又指出其偏见与不足,并突出自己的优势。
第一,这是大家对文理分科的一种普遍思维定势。不可否认思维定势有一定的现实依据,但并非完全都是正确的。中国高层的行政人员大多都是理科出身的,所以文理的分科并不等于是对人属性和特长的分类;
第二,现代社会要求的是全面的人才,要求有所突出并有所交融,即文理兼具,即使我现在做得不够好,我还是相信经过锻炼,我必定能够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自己向全方位发展;
第三,一个人要干好工作取决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只是一个人要干好工作的一个方面,一个人对所从事工作的悟性、工作后的再学习显得尤其重要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看问题“只见树林,不见森林”,是()
第5题:
“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的观点是()。
第6题: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第7题:
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表达
思维
观察
公关
第10题:
形而上学的孤立观点
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点
形而上学的发展观
第11题:
相对主义观点
不可知论观点
形而上学观点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第12题: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形而上学观点
不可知论观点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结合网络话务统计数据可以有效的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从根本上定位投诉问题的所在,已利于采取切换可行的措施。
第16题: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它们的分歧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
第17题:
目前对工作分析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认识误区的表现有哪些?
第18题:
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第19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用唯心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第20题: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观点
不可知论
第21题: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不可知论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形而上学片面性的观点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