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假设甲把乙的儿子带到丙家后,告知丙全部事实,并持刀威胁丙给乙打电话索要20万元,丙不得不给乙打电话。对于丙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与甲构成绑架罪的共犯 C.可以按照丙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D.应当按照丙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题目

假设甲把乙的儿子带到丙家后,告知丙全部事实,并持刀威胁丙给乙打电话索要20万元,丙不得不给乙打电话。对于丙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与甲构成绑架罪的共犯 C.可以按照丙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D.应当按照丙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D
丙是胁从犯,应当按照其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更多“假设甲把乙的儿子带到丙家后,告知丙全部事实,并持刀威胁丙给乙打电话索要20万元,丙不得不给乙打电话。对于丙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与甲构成绑架罪的共犯 C.可以按照丙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D.应当按照丙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相关问题
  • 第1题:

    假设甲为了勒索20万元,把乙的儿子带到丙家后,告知丙全部事实。丙极力劝说甲把乙的儿子送回去,争取宽大处理。后来甲悔悟,把乙的儿子送回乙的家中,并谎称是带乙的儿子去游乐场玩。则甲的行为:( )

    A.成立犯罪中止

    B.成立犯罪既遂

    C.成立犯罪未遂

    D.应当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B
    【考点】犯罪的形态
    【解析】绑架罪是行为犯,甲的行为已经成立犯罪既遂。

  • 第2题:

    甲、乙为了泄愤报复,将与其有矛盾的丙杀死,并碎尸后扔人江中,二人犯罪后潜逃。甲在强大的自责心理下向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和乙的杀人罪行,还揭发了乙奸淫幼女十余人的犯罪行为。依据刑法规定,对甲( )。

    A.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A
    甲属于自首后又有重大立功表现,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答案为A。

  • 第3题:

    第 50 题 甲、乙均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甲教唆乙杀害丙,后乙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由于丙苦苦哀求而放弃,丙没有受到任何伤害。依照刑法规定,对乙应如何处理:(  )

    A.应当从轻处理

    B.可以减轻处罚

    C.应当减轻处罚

    D.应当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D

  • 第4题:

    甲欲去乙的别墅盗窃,担心乙别墅结构复杂难以找到贵重财物,就请熟悉乙家的丙为其标图。甲入室后未使用丙提供的图纸就找到乙价值100万元的珠宝,即携珠宝逃离现场。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甲构成盗窃罪,入户盗窃是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

    B.丙不构成犯罪,因为客观上没能为甲提供实质的帮助

    C.即便甲未使用丙提供的图纸,丙也构成盗窃罪的共犯

    D.甲、丙构成盗窃罪的共犯,甲是主犯,丙是帮助犯


    正确答案:CD

  • 第5题:

    甲和乙打算教训一下丙,于是两人深夜潜入丙家所在的小区,乙在丙家门口望风,甲进入丙家后,发现丙没在家,于是顺手偷走了1万元的现金,随后对乙说:“丙不在家,算他走运,不教训他了。”对本案应如何认定?()

    A.甲、乙构成盗窃罪,两人是共犯关系
    B.甲、乙构成故意伤害罪,两人是共犯关系
    C.甲与乙都构成盗窃罪
    D.甲构成盗窃罪,乙不构成犯罪

    答案:B
    解析:
    数人共同作案时,各人就其共同故意范围内的犯罪行为成立共犯,本案中甲和乙在故意伤害的范围内成立共犯,甲构成盗窃罪、故意伤害的预备。因此,本题选B。

  • 第6题:

    甲(17岁)和乙(17岁)、丙(18岁)商量,假装甲被绑架,让甲的父亲交出20万元,然后他们用这笔钱一起出去玩。甲、乙、丙共同向甲的父亲打电话,假装甲遭到了绑架,让甲的父亲交出20万元赎金。甲的父亲报案,甲、乙、丙被警方抓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不构成犯罪,乙、丙构成了犯罪
    B.甲、乙、丙都构成了犯罪
    C.甲、乙、丙都构成了绑架罪
    D.甲、乙、丙构成了共同犯罪


    答案:B,D
    解析:
    甲、乙、丙三人都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具 备刑事责任能力,三人共同虚构事实,诈骗甲父的财物,构成了共同犯罪。因为并不存在甲被绑架的事实, 所以,三人不构成绑架罪。

  • 第7题:

    甲、乙均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甲教唆乙杀害丙,后乙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由于丙苦苦哀求而放弃,丙没有受到任何伤害。依照刑法规定,对乙应如何处理?( )
    A.应当从轻处理
    B.可以减轻处罚
    C.应当减轻处罚
    D.应当免除处罚


    答案:D
    解析:

  • 第8题:

    甲给丙人民币10000元,让丙在5天时间内把自己的仇人乙杀死。丙受命后于次日夜潜入乙家,因其家中无人,遂翻箱倒柜盗走乙家中金银首饰价值人民币3000元。在这一案件中,甲的行为(  )。
    A.应当从重处罚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不构成犯罪
    D.应当从重处罚


    答案:B
    解析:
    解析: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第9题:

    甲给丙人民币1万元,让丙在5天内把自己的的仇人乙杀死。丙于次日夜潜入乙家见家中无人,遂翻箱倒柜盗走乙家中财物5千元。在这一案件中,甲的行为()

    • A、应当从重处罚
    • B、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 C、不构成犯罪
    • D、应当从重处罚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甲给丙人民币1万元,让丙在5天内把自己的仇人乙杀死。丙于次日夜潜入乙家,见家中无人,遂盗走乙家中财物5000元。在这一案件中,甲的行为()。

    • A、应当从重处罚
    •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C、不构成犯罪
    • D、应当从轻处罚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甲为救犯罪嫌疑人乙,送给正审理乙涉嫌非法拘禁一案的合议庭审判员丙5万元,在审判委员会上,丙试图为乙开脱罪责,但未能得逞,于是丙将收受的5万元还给甲。甲经过思想斗争,到司法机关主动交代了自己向丙行贿的行为。关于本案的处理,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甲的行为应以行贿罪论处
    • B、丙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受贿中止
    • C、对甲可以从轻处罚或减轻处罚
    • D、对甲可以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A,D

  • 第12题:

    多选题
    甲欲去乙的别墅盗窃,担心乙别墅结构复杂难以找到贵重财物,就请熟悉乙家的丙为其标图。甲入室后未使用丙提供的图纸就找到乙价值100万元的珠宝,即携珠宝逃离现场。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2009年真题]
    A

    甲构成盗窃罪,入户盗窃是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

    B

    丙不构成犯罪,因为客观上没能为甲提供实质的帮助

    C

    即便甲未使用丙提供的图纸,丙也构成盗窃罪的共犯

    D

    甲、丙构成盗窃罪的共犯,甲是主犯,丙是帮助犯


    正确答案: D,A
    解析:
    A项,《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但是,其中并没有规定入户盗窃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
    BCD三项,共同犯罪的成立,必须二人以上、必须有共同故意、必须有共同行为。帮助犯是指,故意对正犯提供辅助,使正犯的犯罪更容易得逞的情形。甲请熟悉乙家的丙为其标图以便于盗窃乙家的贵重财物,表明甲丙之间存在共同的盗窃故意。另外丙的行为虽然不是实行行为,但是该行为是对甲实行犯罪起辅助作用的帮助行为,虽然甲实际上并没有使用丙提供的图纸,但这种帮助行为的性质客观上是存在的,所以甲、丙二人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甲是主犯,丙是帮助犯。

  • 第13题:

    甲(15周岁)主动邀约乙(20周岁)把邻居丙(3岁)绑架,向丙之父索要3万元赎金。在得知丙父亲报警后甲将丙杀死。对甲如何认定处理?( ) A.甲应当对这种行为负刑事责任 B.对甲应当以绑架罪定罪处罚 C.对甲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D.对甲应当处死刑


    正确答案:AC
    根据《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已满14~16的人对绑架不负责任,但对故意杀人负责。故A、C项正确,B项错误。因甲未满18周岁,故不适用死刑。D项错误。

  • 第14题:

    假设甲把乙的儿子带到丙家后,告知丙全部事实,并持刀威胁丙给乙打电话索要20万元,丙不得不给乙打电话。对于丙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与甲构成绑架罪的共犯

    C.可以按照丙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D.应当按照丙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BD
    【考点】绑架罪;胁从犯;共犯
    【解析】丙是胁从犯,应当按照其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 第15题:

    第 53 题 甲(15岁)主动邀约乙(20岁)把邻居 丙(3岁)绑架,向丙之父索要3万元赎金,在得 知丙父亲报警后甲将丙杀死。对甲行为的认 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应当对这种行为负刑事责任

    B.对甲应当以绑架罪定罪处罚

    C.对甲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D.对甲应当处死刑


    正确答案:AC
    [考点]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法律适用
    [答案及解析] AC。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的规定,已满l4—16岁的人对绑架不负责任,但对故意杀人负责。故A、C项正确,B项错误。因甲未满l8周岁,故不适用死刑。D项错误。

  • 第16题:

    甲将乙(8岁)绑架到自己家中,并向乙父勒索财物。由于甲得知乙父已经报警,便打算杀害乙。甲正在琢磨杀害方法时,甲的朋友丙来到甲家,甲将杀乙的想法告诉丙,丙帮助甲杀害了乙。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甲和丙的行为构成绑架罪的共犯
    B.甲和丙不成立共同犯罪
    C.甲和丙二人不构成故意杀人的共犯,甲的行为构成绑架罪,丙构成故意杀人罪
    D.甲和丙二人构成故意杀人的共犯,甲的行为构成绑架罪,丙构成故意杀人罪

    答案:A,B,C
    解析:
    甲、丙之间在主观上有共同杀害乙的故意,并实施了共同杀害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的共同犯罪。但甲对乙的杀害行为被先前的绑架行为所包容,作为绑架罪的结果加重犯处理,而不单独定罪,故甲构成绑架罪,丙构成故意杀人罪。

  • 第17题:

    甲(男,30岁)教唆乙(男,17岁)强奸妇女丙,但乙只是抢夺丙3 ,000元财物后即离开现场。甲的行为属于:( )
    A.不构成犯罪
    B.可以按照强奸罪的法定刑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可以按照抢夺罪的法定刑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应当按照抢夺罪的共犯处罚


    答案:B
    解析:

  • 第18题:

    甲为使其弟乙逃脱处罚,送给正在审理乙涉嫌非法拘禁一案的合议庭审判员丙5万元,在审判委员会上,丙试图为乙开脱罪责,但未能得逞,于是丙将收受的5万元退还给甲。甲经过思想斗争,到司法机关主动交代了自己向丙行贿的行为。关于本案的处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对甲的行为应以行贿罪论处
    B.对丙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受贿中止
    C.对甲应当适用刑法总则关于自首的处罚规定
    D.对甲可以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答案:A,D
    解析:
    。受贿罪的既遂以受贿人是否实际收受贿赂作为标准。只要受贿人收受了行贿人的财物,就是既遂。一旦既遂,就不可能再成立犯罪中止。因而选项B是错误。甲的行为是自首。《刑法》总则第67条规定的是自首 的一般处罚原则,《刑法》分则第164、390、392条是自首的特别规定,特别规定优先于一般规定。因此对甲的行为不再适用《刑法》总则第67条的规定,而直接适用第对390条的规定。因此选项C是错误的,选项D正确。

  • 第19题:

    甲欲去乙的别墅盗窃,担心乙别墅结构复杂难以找到贵重财物,就请熟悉乙家的丙为其标图。甲入室后未使用丙提供的图纸就找到乙价值100万元的珠宝,即携珠宝逃离现场。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甲构成盗窃罪,入户盗窃是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
    B:丙不构成犯罪,因为客观上没能为甲提供实质的帮助
    C:即便甲未使用丙提供的图纸,丙也构成盗窃罪的共犯
    D:甲、丙构成盗窃罪的共犯,甲是主犯,丙是帮助犯

    答案:C,D
    解析:
    【考点】盗窃罪;共同犯罪【详解】根据《刑法》第264条的规定,“人户盗窃”属于盗窃罪客观方面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一,并不是从重处罚情节。A项错误。根据刑法理论,构成共同犯罪需要具备共同犯罪故意和共同犯罪行为。其中,共同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是指共同犯罪人对本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认识以及对自己和他人共同实施犯罪的认识,共同犯罪的意志因素是指共同犯罪人在认识本人的行为和他人的行为的基础上,对于本人行为和他人行为会造成的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希望或者放任的心理态度。本案中丙明知甲意图盗窃而为其标示乙的别墅结构,主观上至少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两人存在共同盗窃的犯罪故意。另外,从帮助行为的方式来分,可以分为物质性的帮助行为与精神性的帮助行为。物质性的帮助行为是指物质上与体力上的帮助,这种帮助是有形的,其在司法实践中常见的方式就是提供犯罪工具。精神性的帮助行为是指精神上与心理上的帮助,这种帮助是无形的。在本案中尽管丙所绘制的图纸并未派上用场,即未能提供物质性的帮助。但丙标示图纸的行为强化了甲盗窃的犯意,起到了精神性的帮助作用,因此二人仍旧应被认定为实施了共同犯罪行为。因此即便甲没有使用丙提供的图纸,二人仍旧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其中甲亲自实施盗窃行为,发挥主要作用,是主犯。丙提供精神上的帮助,是帮助犯。故C、D项正确,B项错误。

  • 第20题:

    甲因与丙有矛盾,故邀乙相助打丙。到丙家后,乙冲过去给丙一拳,致丙口鼻流血;甲随即刺丙一刀,造成丙重伤。关于本案正确的说法是(  )。
    A.对乙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处罚
    B.对乙按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处罚
    C.乙不构成犯罪,因为其拳击未造成轻伤以上的结果
    D.对乙应当按照主犯处罚


    答案:A
    解析:
    【精解】共同犯罪是一个整体,只要是在犯罪的共同故意范围之内的损害,共同犯罪人都要承担,即所谓部分行为,全部责任。所以,乙也要承担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刑事责任。当然在共同犯罪中乙起次要作用,应当认定为从犯,在量刑上加以从宽考虑。故选A项。

  • 第21题:

    甲请乙为其在丙家盗窃时望风,乙同意。某日晚,甲、乙按约定前往丙家,乙在门外望风,甲进入丙家后,见丙一人在家,便对丙实施暴力,并抢劫了丙的1万元现金。本案应当如何认定?()

    • A、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 B、甲乙在盗窃罪范围内构成共犯
    • C、甲与乙都成立抢劫罪
    • D、对甲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对乙应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正确答案:B,D

  • 第22题:

    甲男将乙女强奸后刚刚离去,乙坐地哭泣,恰逢丙男路过,问为何哭泣,乙将刚才被强奸之事告知,丙顿起歹念,也将乙强奸。强奸后,丙以借用为由,将乙的手机拿走。对于此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某和丙构成强奸共犯
    • B、丙有轮奸情节,应当加重处罚
    • C、丙构成诈骗罪和强奸罪,应数罪并罚
    • D、丙构成抢劫罪和强奸罪,应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A,B,C

  • 第23题:

    多选题
    甲男将乙女强奸后刚刚离去,乙坐地哭泣,恰逢丙男路过,问为何哭泣,乙将刚才被强奸之事告知,丙顿起歹念,也将乙强奸。强奸后,丙以借用为由,将乙的手机拿走。对于此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某和丙构成强奸共犯

    B

    丙有轮奸情节,应当加重处罚

    C

    丙构成诈骗罪和强奸罪,应数罪并罚

    D

    丙构成抢劫罪和强奸罪,应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 B,D
    解析: 甲和丙实施强奸行为,一个在前一个在后,没有共同犯意联络,不构成共同犯罪,同样也就没有轮奸情节。丙将乙的手机拿走,是利用乙在被其强奸后不敢反抗而强行夺取乙的财物,应认定为抢劫,而非诈骗。

  • 第24题:

    多选题
    甲某提议让乙某帮助杀死其养父丙某,并允诺事成后给乙某1万元好处费。其间,甲乙二人多次预谋,甲某还带乙某到丙某家窥伺作案地点,辨认丙某。某日甲某与乙某电话联系,称当日下手机会最好,让乙某以找丙某买三轮车为由进入丙家,将丙某杀死。乙某按甲某授意,到丙某家,假意闲谈购买三轮车。伺机作案,作案过程中,因不忍下手而离去。几天后,乙某因盗窃汽车案被审查期间供述了上述事实。则(  )。
    A

    甲某、乙某构成故意杀人罪共犯

    B

    乙某没有犯甲某所教唆的罪,甲某属于教唆的未遂,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C

    甲某是教唆犯,在此案中应当作为主犯处罚

    D

    乙某属于犯罪中止,应当免除处罚。同时具有自首的法定情节


    正确答案: B,D
    解析:
    A项,甲乙有故意杀人的预谋,且乙实施了杀人行为,故甲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B项,根据共犯从属性说,被教唆者已经实施了犯罪,只是没有既遂,则教唆者构成犯罪,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C项,《刑法》第29条规定,甲教唆乙实施杀人行为,并许以好处,带其事先侦察辨认丙,且在其中起到主要作用
    D项,《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乙在作案过程中,因于心不忍,主动放弃杀人行为,成立中止犯,且没有造成损害,应当免除处罚。《刑法》第67条第2款规定,乙是在被公安机关审查期间供述了其他犯罪,属于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