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的儿童缺乏按规则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也得到发展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的儿童缺乏按规则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也得到发展,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更多“简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P28)皮亚杰提出儿童的认知发展要经过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四个由低到高、顺序不变的发展阶段。

  • 第2题:

    教师资格考试填空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在10岁以前,儿童的道德主要处于_____________发展阶段

    .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在10岁以前,儿童的道德主要处于_____________发展阶段


    他律道德

     

  • 第3题: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皮亚杰以主体适应环境的主导方式,即认知结构的性质为依据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时期的儿童主要凭感知运动手段反映外界刺激,协调并适应外界环境,其智力活动处于感知运动水平。这个阶段的儿童形成了客体永久性,对自我和他人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时期开始,儿童具有表象思维,有运用符号的能力。其智力活动处于表象水平,思维不可逆,自我中心,还未掌握守恒概念,泛灵论。(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N12岁),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能够摆脱知觉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稳定性,认识到守恒概念,对具体问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思维具有可逆性。其智力活动处于获得概念稳定性,进入逻辑思维的阶段。守恒是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形式能够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解决抽象问题。其智力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 第4题: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案:
    解析:
    (1)自我中心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儿童能够接受外界的准则开始的。这时期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而把外在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皮亚杰认为儿童在5岁以前还是“无律期”,顾不得人我关系,而是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
    (2)权威阶段
    这一阶段也称作“他律期”。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判断对错。
    (3)可逆性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这一时期也称作自律期。道德发展到这个时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权威。
    (4)公正阶段
    这一阶段,他们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

  • 第5题: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自律也称作()

    • A、客观化阶段
    • B、主观化阶段
    • C、合作道德阶段
    • D、公正道德阶段

    正确答案:C

  • 第6题: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利他观念产生于()

    • A、前道德阶段
    • B、他律道德阶段
    • C、合作道德阶段
    • D、公正道德阶段

    正确答案:D

  • 第7题: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的阶段是()

    • A、前道德阶段
    • B、他律道德阶段
    • C、合作道德阶段
    • D、公正道德阶段

    正确答案:D

  • 第8题: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前道德阶段的儿童处于()

    • A、感觉运动时期
    • B、直觉运动时期
    • C、形象思维时期
    • D、抽象思维时期

    正确答案:A

  • 第9题: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1、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该阶段,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支约,表现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须从的愿望。2、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已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他们开始认为到规则不是绝对不变的、一成不变的,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规则只是维护自已与他人的关系。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皮亚杰认为,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对个体具有重大影响。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 第10题: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以自我中心的儿童的品德发展处于()

    • A、前道德阶段
    • B、他律道德阶段
    • C、合作道德阶段
    • D、公正道德阶段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他律期和自律期两个阶段:
    1)他律期(4-8岁):道德判断主要是依据外在的规则作出的,他们的道德标准只取决于是否服从这些成年人给予的外在规则,道德判断只注意外在的行为结果,而不关注内在的动机。
    2)自律期(8-12岁):道德判断已经从外在的客体性转向内在的主体性,不再简单地服从外部的道德规则,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则多半能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是用公正、平等、责任去进行判断,认识到规则是共同约定的,要反映共同的利益,而不是成人的权威或霸权。
    柯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3个阶段6个水平:
    前习俗道德水平(9岁以下)
    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为了服从权威,逃避惩罚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以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来判断行为的好坏或者说是只按行为后果是否带来需求的满足以判断行为的好坏。
    习俗道德水平(10-20岁)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个体往往寻求别人认可,凡是成人赞赏的,自己就认为是对的。能获得赞扬和维持与他人良好关系的行为就是好的。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认定规范中所定的事项是不能改变的,守法是对的。并且认为只要接受了这些社会规则他们就可以免受指责。
    后习俗道德水平(20岁以上)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道德信念的可变性。道德的原则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一致意见。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避免自责而不是他人的批评,即遵从社会标准也遵从内化的理想。决策的依据是抽象的原则如公正、同情、平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 1、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该阶段,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支约,表现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须从的愿望。2、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已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他们开始认为到规则不是绝对不变的、一成不变的,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规则只是维护自已与他人的关系。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皮亚杰认为,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对个体具有重大影响。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基本理论。


    正确答案:

  • 第14题:

    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儿童达到道德的自律。()
    A.对
    B.错


    答案:A
    解析: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最高水平是自律道德。

  • 第15题:

    简述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观点。


    答案:
    解析:
    通过大量研究,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到自律道德阶段的发展规律。 (1)前道德阶段——无规则阶段(5岁之前)儿童在5岁之前处于无道德规则阶段,社会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其行为受行为结果支配,他们只做规定的事情,因为他们想避免惩罚或得到奖励。这一阶段的儿童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才能对行为作出判断。(2)他律道德阶段(5-8岁)他律道德指学前及小学低年级儿童关心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他人设定的外在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认为规则是不可改变的,服从权威。(3)自律道德阶段(9-11岁)自律道德指较大儿童根据行为者的主观意图作为道德判断的基础,是由儿童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认为规则是可协商的。 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也是从认知的角度入手的,即他关注的是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特点。与他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一致的是,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前期,儿童对规则无法认知,在前运算阶段后期,儿童刻板地看待规则,不能对规则进行运算处理,而到了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儿童已能灵活地看待规则。

  • 第16题:

    简述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他律期和自律期两个阶段:
    1)他律期(4-8岁):道德判断主要是依据外在的规则作出的,他们的道德标准只取决于是否服从这些成年人给予的外在规则,道德判断只注意外在的行为结果,而不关注内在的动机。
    2)自律期(8-12岁):道德判断已经从外在的客体性转向内在的主体性,不再简单地服从外部的道德规则,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则多半能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是用公正、平等、责任去进行判断,认识到规则是共同约定的,要反映共同的利益,而不是成人的权威或霸权。
    柯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3个阶段6个水平:
    前习俗道德水平(9岁以下)
    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为了服从权威,逃避惩罚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以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来判断行为的好坏或者说是只按行为后果是否带来需求的满足以判断行为的好坏。
    习俗道德水平(10-20岁)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个体往往寻求别人认可,凡是成人赞赏的,自己就认为是对的。能获得赞扬和维持与他人良好关系的行为就是好的。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认定规范中所定的事项是不能改变的,守法是对的。并且认为只要接受了这些社会规则他们就可以免受指责。
    后习俗道德水平(20岁以上)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道德信念的可变性。道德的原则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一致意见。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避免自责而不是他人的批评,即遵从社会标准也遵从内化的理想。决策的依据是抽象的原则如公正、同情、平等。

  • 第17题: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8-11、12岁儿童的品德发展处于()

    • A、前道德阶段
    • B、他律道德阶段
    • C、合作道德阶段
    • D、公正道德阶段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道德就达到了成熟水平的阶段是()

    • A、前道德阶段
    • B、他律道德阶段
    • C、合作道德阶段
    • D、公正道德阶段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主要表现为以()为主要特征的他律道德

    • A、服从规则
    • B、服从成人
    • C、追随自己意愿
    • D、以自我为中心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1)自我中心阶段(2--5岁),是一种无道德规则阶段,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
    (2)权威阶段(6~8岁),此时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3)可逆性阶段(8~10岁),是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在该阶段,儿童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可以修改的。
    (4)公正阶段(10~12岁),此时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 第21题: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11、12岁以后的儿童品德发展处于()

    • A、前道德阶段
    • B、他律道德阶段
    • C、合作道德阶段
    • D、公正道德阶段

    正确答案:D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是一种无道德规则阶段,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
    (2)权威阶段(6~8岁),此时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3)可逆性阶段(8~10岁),是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在该阶段,儿童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可以修改的。
    (4)公正阶段(10~12岁),此时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划分理论。

    正确答案:
    皮亚杰以“运算”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这一阶段后期,儿童由最初的尝试错误式的解决问题,发展到更有计划性的解决问题,此时我们称之为“思维”开始萌芽,这意味着儿童能够思考和规划其行为了。
    (2)前运算阶段(2~7岁)。此阶段的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在这一阶段开始内化表象或形象图式。由于语言的发展,使得儿童的表象日益丰富,认知活动不再局限于感知活动,但此阶段思维仍受具体知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此阶段的思维主要特点有:①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②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③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④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守恒概念的出现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出现了去自我中心主义。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大约青春前期左右,儿童的思维开始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他们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他们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