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男性患者,26岁,截瘫,双下肢肌力Ⅱ级,剑突以下痛、触觉消失,膝踝反射亢进,巴宾斯基征阳性,疑诊脊柱结核所致,脊柱X线片应以A、第3胸椎为中心B、第5胸椎为中心C、第7胸椎为中心D、第9胸椎为中心E、第11胸椎为中心

题目

男性患者,26岁,截瘫,双下肢肌力Ⅱ级,剑突以下痛、触觉消失,膝踝反射亢进,巴宾斯基征阳性,疑诊脊柱结核所致,脊柱X线片应以

A、第3胸椎为中心

B、第5胸椎为中心

C、第7胸椎为中心

D、第9胸椎为中心

E、第11胸椎为中心


相似考题
更多“男性患者,26岁,截瘫,双下肢肌力Ⅱ级,剑突以下痛、触觉消失,膝踝反射亢进,巴宾斯基征阳性,疑诊脊柱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男,30岁。4个月来胸部发麻,渐渐累及下肢。双下肢乏力10天,伴小便潴留并置导尿管。无疼痛。体检:胸5以下痛触觉消失,有马鞍回避。双下肢振动觉消失,肌力3级,膝踝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腹壁反射消失,腰椎穿刺示椎管不完全阻塞。脑脊液蛋白0.5g/L,糖、氯化物和细胞数正常。

    马鞍回避是指痛触觉在下列脊髓段内保留
    A.T~L
    B.S
    C.S
    D.S
    E.S

    答案:D
    解析:

    1.脊髓髓内和髓外病变的区别之一是感觉障碍出现的顺序,前者为自上而下发展,后者为自下而上发展,故排除B。硬膜外脓肿可有白细胞升高的表现,故A错误。根据题干,可以判断是脊髓内的病变,本题选E。
    2.脊髓髓内病变早期,出现病变节段支配区分离性感觉障碍,累及脊髓丘脑束时,痛温觉障碍于病变节段向下发展,鞍区(S~S)感觉保留至最后受累,称为"马鞍回避"。故选D。
    3.脊髓髓内病变时,脊髓椎管碘水造影表现为脊髓梭形膨大,磁共振成像检查也为梭形膨大。而髓外硬膜下脊髓椎管碘水造影为阻塞面光滑呈杯口状,硬膜外病变脊髓椎管碘水造影表现为锯齿状。故选D。

  • 第2题:

    男性,51岁。双下肢乏力半年,右侧明显,近2个月步态不稳,右手不能扣钮扣。无外伤史,无发热。体格检查:颈背部无明显压痛,两上肢前臂、手及上臂尺侧皮肤感觉减退,躯干部及双下肢感觉减退,四肢肌力减弱,左上肢肌力Ⅲ级,右上肢及双下肢肌力IV级,肌张力增高,肱二、三头肌反射亢进,双侧膝踝反射亢进,右髌阵挛阳性,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
    最有助于鉴别诊断的辅助检查为(  )

    A.颈椎X线片
    B.颈椎X线断层摄片
    C.肌电图
    D.颈椎MRI
    E.全身骨显像

    答案:D
    解析:

  • 第3题:

    男性患者,26岁。截瘫,双下肢肌力Ⅱ级,剑突以下痛、触觉消失,膝、踝反射亢进,巴宾斯基反射阳性,疑诊脊柱结核所致。摄脊柱X线片应以

    A.第3胸椎为中心
    B.第5胸椎为中心
    C.第7胸椎为中心
    D.第9胸椎为中心
    E.第11胸椎为中心

    答案:C
    解析:

  • 第4题:

    男患,26岁。截瘫,双下肢肌力Ⅱ级,剑突以下痛,触觉消失,膝踝反射亢进,巴彬斯基反射阳性,疑诊脊柱结核所致。摄脊柱X线片应以

    A、第5胸椎为中心
    B、第7胸椎为中心
    C、第9胸椎为中心
    D、第11胸椎为中心
    E、第3胸椎为中心

    答案:A
    解析:
    感觉的节段性支配
    1.皮节是一个脊髓后根支配的皮肤区域。有31个皮节,与神经根节段数相同。
    2.胸部皮节的节段性最明显,体表标志如乳头水平为T4,剑突水平为T6,肋缘水平为T8,平脐为T10,腹股沟为T12和L1。
    3.脊髓感觉平面与椎体差距:
    颈段:水平对应。
    上胸段:向上1个椎体。
    下胸段:向上2个椎体。
    腰段:向上3个椎体。
    本题的损伤平面在T6属于上胸段,向上数一个椎体就是第5胸椎体。

  • 第5题:

    患者胸以下深浅感觉缺失,双下肢肌力Ⅳ级,膝踝反射亢进,双侧病理征阳性。脊柱无压痛。

    确诊本病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是
    A.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
    B.脊柱X线片
    C.脊柱CT
    D.脊髓MRI
    E.血清狂犬病毒抗体测定

    答案:D
    解析:
    脊髓损害表现为受损平面以下各种感觉完全缺失,并伴有肢体瘫痪和大小便障碍,病理征阳性,考虑肿瘤,可做MRI检查。脊髓MRI诊断脊髓肿瘤可靠,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