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从群体防盲治盲的角度出发,将晶状体混浊且矫正视力低于( )者才成为白内障。
第1题:
A、新中国成立后,沙眼得到大力防治,目前已得到控制
B、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
C、白内障自20世纪50年代起被明确为我国致盲的主要原因
D、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盲和视力损伤在我国已不再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E、我国的防盲工作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大力支持
第2题:
A、估计目前全世界有2千万人因此失明
B、我国盲人中约有半数是白内障引起
C、白内障是防盲治盲最优先考虑的眼病
D、通过手术可将大多数盲人恢复到接近正常的视力
E、目前白内障能有效预防
第3题:
1999年,发起视觉2020--享有看见世界权利活动的组织有世界卫生组织和()。
第4题: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双眼最佳矫正视力在0.05或以上,但低于()者为低视力
第5题: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矫正视力低于()为盲。
第6题:
我国防盲先进县的共同特点()
第7题:
0.1
0.02
0.05
0.08
第8题:
成立了县级防盲治盲领导小组,规划、组织和协调防盲治盲工作
积极开展青光眼的治疗
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
积极培训基层眼病防治人员
大力宣传眼病知识
第9题:
黄斑病变
青光眼
视神经病变
白内障
角膜病
第10题:
“适当的”
“能负担的”
“可接近的”
“先进的”
“现代化的”
第11题:
防盲治盲宣讲会
视觉2020--享有看见权利
为爱行走 ”
防盲护眼科普巡讲会
第12题:
患者女性,45岁,参加了一项为期5年的NSABP-1试验(该试验目的:验证在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健康妇女中,连续服用三苯氧胺是否能降低罹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及三苯氧胺能否降低心肌梗死和骨折的发生率)。因双眼视力缓慢下降1年,急剧下降2个月,影响生活而就诊。无眼部病史及其他服药史。眼部检查:右眼矫正视力0.2,左眼矫正视力0.3。眼压:右眼12mmHg(1mmHg=0.133kPa),左眼14mmHg。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显示双眼晶状体皮质周围有密集的小点状混浊;右眼晶状体出现尖端指向中央的楔形皮质混浊,中央部有小的环形混浊,混浊大小与瞳孔相当;左眼晶状体混浊类似右眼。双眼晶状体相对透明区可窥入眼底,双眼底未见明显异常。问题: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初步诊断是( )A、老年性白内障
B、中毒性白内障
C、代谢性白内障
D、先天性白内障
E、放射性白内障
F、并发性白内障
问题:引起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的常见原因是( )A、糖皮质激素
B、抗胆碱酯酶类缩瞳剂
C、非甾体类抗炎药
D、氯丙嗪
E、苯及含苯化合物
F、阿司匹林
问题: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混浊特点是( )A、双眼晶状体均混浊
B、晶状体混浊发生时间距中毒时间的间隔较长
C、晶状体混浊发生后进展快
D、晶状体混浊均从前囊膜下皮质开始
E、晶状体混浊可有彩色反光
F、晶状体混浊可呈不同形态
问题: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的诊断依据是( )A、药物或毒物接触史
B、双眼发病
C、药物应用之前或早期无自觉症状或视力障碍
D、不规则或局限性晶状体混浊
E、晶状体混浊有时带有金属反光
F、多发于年龄50岁以上中老年人
问题: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的防治方法是( )A、长期接触可能致白内障的药物及毒物时,应定期行眼科检查
B、发现药物和中毒性白内障时,应停止接触药物及毒物
C、发现晶状体混浊,但无自觉症状时可不予处理
D、长期接触可能致白内障的药物及毒物时,常规应用吡诺克辛钠滴眼液(白内停)等滴眼液
E、停用药物晶状体混浊可消散者,可再次应用该药物
F、当白内障明显影响生活质量时可手术治疗
第13题:
A、多为双眼发病
B、有长期的相关药物及毒物接触史
C、晶状体混浊从后囊膜下皮质开始
D、混浊的晶状体可见彩色反光
E、晶状体混浊可有不同形态和类型
第14题:
1999年由WHO和IAPB两个组织共同发起的全球性活动是()。
第15题:
并发性白内障()
第16题:
在防盲治盲工作中最优先考虑的眼病是()
第17题:
第18题:
0.1
0.01
0.02
0.05
0.08
第19题:
外伤引起晶状体混浊
由眼底退行性病变引起晶状体混浊
由药物引起的晶状体混浊
由代谢障碍引起晶状体混浊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残留的皮质及囊膜混浊
第20题:
第21题:
防盲致盲协会
WTO
WHO
国际防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