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阴和阳是中国古代的两点论
B、阴和阳是矛盾的事物和现象
C、阴和阳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
D、阴和阳代表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
E、阴和阳代表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
第2题:
第3题:
联想是由所感知所思的事物、概念和现象的激而想到其他()的心理过程。
事物、概念和现象
略
第4题:
()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联系记忆和想象的纽带。
第5题:
外延过大是指概念可以囊括的社会现象、同类事物等更多。
第6题:
非实体概念是指可直接观察到的物体、事物和现象。
第7题: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
第8题: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第11题:
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
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
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
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联想是由所感知所思的事物、概念和现象的激而想到其他事物、概念和现象的()过程。
心理
略
第16题:
《心理学词典》关于联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第17题:
()是在对事物感知和分析、比较、抽象的基础上,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学习方式。
第18题:
概念学习就是要理解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概念学习有两种主要方式:概念形成和概念理解。
第19题:
感觉和概念的区别在于()。
第20题:
概念形成
概念同化
概念分化
概念类化
第21题:
接近联想
对比联想
相似联想
飞跃联想
第22题:
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概念是理性认识的形式
感觉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感觉具有直接性,概念具有间接性
感觉不可靠,概念真实可靠
感觉具有形象性,概念具有抽象性
第23题:
阴和阳是中国古代的两点论
阴和阳是矛盾的事物和现象
阴和阳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
阴和阳代表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
阴和阳代表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