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实验的目标和途径是(  ) A.三大教育 B.四大方式 C.改造农村 D.化农民、农民化

题目
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实验的目标和途径是(  )

A.三大教育
B.四大方式
C.改造农村
D.化农民、农民化

相似考题
更多“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实验的目标和途径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主持河北定县乡村建设实验的是()。

    A.梁漱溟

    B.费孝通

    C.晏阳初

    D.米迪刚


    正确答案:C

  • 第2题:

    抗战爆发前,在中国各地进行的乡村改造尝试中,不包括( )。

    A.晏阳初在河北进行的县政建设实验
    B.梁漱溟在山东进行的乡村建设实验
    C.陶行知的乡村教育实验
    D.阎锡山在山西进行的“土地村公有”实验

    答案:C
    解析: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实验虽然也在同一时期,但是主要是在开展乡村教育方面,并不涉及乡村改造。

  • 第3题:

    自20世纪20年代起,在河北定县主持乡村建设实验运动的教育家是()

    • A、晏阳初
    • B、陶行知
    • C、黄炎培
    • D、梁漱溟

    正确答案:A

  • 第4题:

    乡村建设运动三杰是()。

    • A、费孝通、梁漱溟、卢作孚
    • B、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
    • C、晏阳初、费孝通、卢作孚
    • D、晏阳初、梁漱溟、费孝通

    正确答案:B

  • 第5题:

    ()的“乡村建设”实验,强调农村社会注重亲情和伦理的特点,并根据这一特点开展农村教育。

    • A、黄炎培
    • B、陶行知
    • C、梁漱溟
    • D、晏阳初

    正确答案:C

  • 第6题:

    请简述晏阳初的乡村建设实验。


    正确答案:⑴基本认识:在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因此,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村问题纷繁复杂,而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农村社会中的人的问题。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平民教育运动是民族再造运动;
    ⑵四大病根:愚——贫——弱——私;四大教育:文艺——生计——卫生——公民
    ⑶教育宗旨:“除文盲,做新民”。
    ⑷教育方式:包括学校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家庭式教育。
    ⑸步骤:第一步是研究实验;第二步是训练人才;第三步是表证推广。
    ⑹教育范围:包括政治、宗教、经济、自卫、卫生、礼俗等六大整体教育。

  • 第7题:

    试比较分析晏阳初、梁漱溟乡村教育实验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正确答案:作为一个教育救国论者,晏阳初关于“四大教育”“三大方式”的主张存在着严重缺陷,他所提出的中国农村四大基本问题,只是看到了社会现象的表层,而没能认识“帝国主义之侵略与封建残余的剥削,才是造成‘愚、穷、弱、私’的原因”。否认了旧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是阶段压迫和剥削,反而把由于阶段压迫所造成的愚、穷、弱、私等社会现象作为问题根源。因而晏阳初在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所采取的办法就是改良主义的,其理论不能解决旧中国农村的根本问题,达到复兴农村,拯救国家的根本目的。乡村建设作为一种社会改革运动,实际上是一个不彻底的资本主义运动,其结果是以失败而告终的。但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理论毕竟有其可取之处:首先,晏阳初是一位爱国的教育改革家,他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理论颇有中国特色。其次,虽然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并没有也不可以有使实验区的农民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命运,但确实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实惠。在当时对于实验区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人才的培养,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和推广,农村合作事业以及其他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再次,“四大教育”“大三方式”打破了狭隘的教育观念,把乡村教育视为是与乡村经济、文化、卫生、道德等方面共同进行,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促进的系统工程,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种创新。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和乡村教育思想,本质上是一种中国知识分子通过履行中国农村来改良中国社会的理想,是在探索拯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他力图在伦理本位基础上重建中国社会的新秩序,提出“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假说,无视中国社会当时客观存在的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土地革命持反对态度,其问题和错误不言而喻。正如梁漱溟自己后来所认识的: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我们是走上了一个站在政府一边来改造农民,而不是站在农民一边来改造政府的道路”。因此乡村建设是一场不成功的实践。但是,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实验对后人也有一定的启示:他认识到中国的问题是农村的问题,并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社会的改造,是有识之见;认为中国的教育应到农村去办,并对中国农民的悲惨生存状况深怀悲悯之心,身体力行地从城市来到农村,践行知识阶层与民众结合的愿望,发扬了“五四”以来的优良传统,精神可嘉;而且,通过自己的艰苦工作,也确实将现代科学思想和方法带入了落后的农村,对农村教育的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良、农村社会风俗的改善,作出了贡献。虽不足以改变中国农村面貌,却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留下了值得记取的一页。

  • 第8题:

    单选题
    自20世纪20年代起,在河北定县主持乡村建设实验运动的教育家是()
    A

    晏阳初

    B

    陶行知

    C

    黄炎培

    D

    梁漱溟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比较分析晏阳初、梁漱溟乡村教育实验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正确答案: 作为一个教育救国论者,晏阳初关于“四大教育”“三大方式”的主张存在着严重缺陷,他所提出的中国农村四大基本问题,只是看到了社会现象的表层,而没能认识“帝国主义之侵略与封建残余的剥削,才是造成‘愚、穷、弱、私’的原因”。否认了旧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是阶段压迫和剥削,反而把由于阶段压迫所造成的愚、穷、弱、私等社会现象作为问题根源。因而晏阳初在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所采取的办法就是改良主义的,其理论不能解决旧中国农村的根本问题,达到复兴农村,拯救国家的根本目的。乡村建设作为一种社会改革运动,实际上是一个不彻底的资本主义运动,其结果是以失败而告终的。但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理论毕竟有其可取之处:首先,晏阳初是一位爱国的教育改革家,他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理论颇有中国特色。其次,虽然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并没有也不可以有使实验区的农民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命运,但确实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实惠。在当时对于实验区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人才的培养,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和推广,农村合作事业以及其他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再次,“四大教育”“大三方式”打破了狭隘的教育观念,把乡村教育视为是与乡村经济、文化、卫生、道德等方面共同进行,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促进的系统工程,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种创新。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和乡村教育思想,本质上是一种中国知识分子通过履行中国农村来改良中国社会的理想,是在探索拯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他力图在伦理本位基础上重建中国社会的新秩序,提出“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假说,无视中国社会当时客观存在的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土地革命持反对态度,其问题和错误不言而喻。正如梁漱溟自己后来所认识的: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我们是走上了一个站在政府一边来改造农民,而不是站在农民一边来改造政府的道路”。因此乡村建设是一场不成功的实践。但是,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实验对后人也有一定的启示:他认识到中国的问题是农村的问题,并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社会的改造,是有识之见;认为中国的教育应到农村去办,并对中国农民的悲惨生存状况深怀悲悯之心,身体力行地从城市来到农村,践行知识阶层与民众结合的愿望,发扬了“五四”以来的优良传统,精神可嘉;而且,通过自己的艰苦工作,也确实将现代科学思想和方法带入了落后的农村,对农村教育的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良、农村社会风俗的改善,作出了贡献。虽不足以改变中国农村面貌,却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留下了值得记取的一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的“乡村建设”实验,强调农村社会注重亲情和伦理的特点,并根据这一特点开展农村教育。
    A

    黄炎培

    B

    陶行知

    C

    梁漱溟

    D

    晏阳初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目标和途径是(  )。
    A

    四大教育

    B

    三大方式

    C

    化农民与农民化

    D

    新知识道理


    正确答案: D
    解析:
    “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目标和途径。他认为“化农民”,须先“农民化”。所谓“农民化”,知识分子与村民一起劳动和生活,时人称“博士下乡”;所谓“化农民”,指实实在在进行乡村改造,教化农民。

  • 第12题:

    单选题
    主张“乡村建设”的教育家是()
    A

    梁漱溟

    B

    晏阳初

    C

    邰爽秋

    D

    黄炎培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的“乡村建设”实验,强调农村社会注重亲情和伦理的特点,并根据这一特点开展农村教育。

    A.黄炎培

    B.陶行知

    C.梁漱溟

    D.晏阳初


    参考答案:C

  • 第14题:

    抗战爆发前,在中国各地进行的乡村改造尝试中,不包括()

    A.晏阳初在河北进行的县政建设实验
    B.梁漱溟在山东的乡村建设实验
    C.陶行知的乡村教育实验
    D.阎锡山在山西进行的“土地村公有”实验

    答案:C
    解析: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实验虽然也在同一时期,但是主要是在开展乡村教育方面,并不涉及乡村改造,此外发展实验教育的还有黄炎培等人。考生需要注意这些细节考点。

  • 第15题:

    乡村建设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 A、梁漱溟
    • B、晏阳初
    • C、胡适
    • D、卢作孚

    正确答案:A,B,D

  • 第16题:

    下列属于乡村建设运动的代表人物的是?()

    • A、孙本文
    • B、梁漱溟
    • C、杨开道
    • D、晏阳初
    • E、瞿秋白

    正确答案:B,C,D

  • 第17题:

    试论述晏阳初与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的不同之处。


    正确答案:定县与邹平是乡建运动中新旧两派的象征。
    第一,前者直接依赖国际物质和人力的帮助,后者则不欢迎外来的势力直接参与乡村建设。
    第二,前者是为了“救人”的一种慈善救济运动,后者则以“农民能够自救”为前提基础。
    第三,前者欲以西洋的精神技术和物质的帮助,造成中国农村所为‘现代化’、‘科学化’,后者提出的是中国式的乡村建设,其基本精神是通过改革、复兴中国文化解决实际问题。

  • 第18题:

    晏阳初在何地开展其乡村建设实验?()

    • A、河北定县
    • B、山东邹平
    • C、江苏江宁
    • D、江苏昆山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乡村建设运动三杰是()。

    • A、费孝通;梁漱溟;卢作孚
    • B、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
    • C、晏阳初;费孝通;卢作孚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问答题
    请简述晏阳初的乡村建设实验。

    正确答案: ⑴基本认识:在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因此,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村问题纷繁复杂,而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农村社会中的人的问题。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平民教育运动是民族再造运动;
    ⑵四大病根:愚——贫——弱——私;四大教育:文艺——生计——卫生——公民
    ⑶教育宗旨:“除文盲,做新民”。
    ⑷教育方式:包括学校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家庭式教育。
    ⑸步骤:第一步是研究实验;第二步是训练人才;第三步是表证推广。
    ⑹教育范围:包括政治、宗教、经济、自卫、卫生、礼俗等六大整体教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论述晏阳初与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的不同之处。

    正确答案: 定县与邹平是乡建运动中新旧两派的象征。
    第一,前者直接依赖国际物质和人力的帮助,后者则不欢迎外来的势力直接参与乡村建设。
    第二,前者是为了“救人”的一种慈善救济运动,后者则以“农民能够自救”为前提基础。
    第三,前者欲以西洋的精神技术和物质的帮助,造成中国农村所为‘现代化’、‘科学化’,后者提出的是中国式的乡村建设,其基本精神是通过改革、复兴中国文化解决实际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晏阳初在何地开展其乡村建设实验?()
    A

    河北定县

    B

    山东邹平

    C

    江苏江宁

    D

    江苏昆山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乡村建设运动三杰是()。
    A

    费孝通;梁漱溟;卢作孚

    B

    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

    C

    晏阳初;费孝通;卢作孚


    正确答案: B
    解析: 乡村建设运动三杰——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