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更多“试简要评述苏格拉底的德育论。”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简要评述骑士教育各阶段及其教育内容。


    答案:
    解析:
    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 育,并无专设的教育机构,也没有专职的教育人 员。骑士教育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主 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 神和技能的人。 骑士教育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1) 家庭教育阶级(出生~7、8岁)。儿童在 家庭中受母亲的教育,教育内容是宗教知识、道 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与锻炼。 (2) 礼文教育阶段(7、8岁~14岁)。这一 阶段又称侍童教育阶段。贵族之家按其等级将 儿子送人高一级贵族的家中充当侍童,侍奉主人 和贵妇。教育内容是学习上流社会的礼节和行 为规范,有时也包括一些知识内容,如识字、拉丁 文法等,但更多的是吟诗、弈棋、唱歌、奏乐等技 艺。在此阶段,贵族子弟也开始学习赛跑、角力、 骑马、游泳和击剑,以便成为身体强壮、能征善战 的武士。 (3) 侍从教育阶段(14岁~21岁)。这一阶 段学习的重点是“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 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同时要侍奉领主和 贵妇。贵族子弟在这种教育过程中年满21岁时 要通过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 骑士教育是一种典型的武夫教育,重在灌输 服从与效忠的思想观念,训练勇猛作战的诸种本 领,养成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骑士教育对文 化知识的传授并不重视,以至于目不识丁的骑士 比比皆是。

  • 第2题:

    试简要评述夸美纽斯创立的学年制和班级课制。


    答案:
    解析:
    (1)夸美纽斯对中世纪学校工作缺乏计划性和个别教学极为不满,要求所有公立学校在一年之中只招一次学生,秋季始业,同时开学,同时放假。学生入学之后,必须坚持完成学业。学校工作应按年、按月、按日、按时安排妥切。学年终了时, 通过考试同时升级。 (2) 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夸美纽斯要求用班级授课来代替个别教学,即把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的儿童,分成不同年级,通过班级进行教学。夸美纽斯认为一位教师可向 全班几百个学生同时授课。夸美纽斯还要求 实行“十人长”制,以辅助教师的工作。他 认为班级授课制不仅可以扩大教育对象,提高教师工作热情,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相互学 习,优点很多,应积极推行。 (3) 夸美纽斯创立的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是学校教学工作制度上的重大改革,大大提高了学校工作效率,符合近代学校教育发展 的需要,因而为后世所广泛采用。

  • 第3题:

    试简要评述“环境决定论”。


    答案:
    解析:
    (1)环境决定论指环境决定人的发展。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这个观点没有全面地认识到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与人的能动性。遗传是人发展的前提条件,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外界条件,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人的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动力因素。这四个因素共同交互在一起,促进人的发展。环境决定论错在夸大了环境的作用,忽视了影响人发展的其他因素。(2)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更为根本的因素,它提供人发展所需的物质和社会条件,形成了人发展的巨大动力,影响人发展的价值方向,影响人的发展内容,对人的发展本身具有一种广义的教育作用。不过由于环境具有复杂性,其影响也是自发的、分散的和偶然的,因此是有限的。主要表现在:①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影响是广泛的,但常常是偶然的、片断的、分散的,它没有既定的目标,也不能持续、系统地产生影响。②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影响是自发的、盲目的,既有有利的、积极的影响,也有不利的、消极的影响。③随着儿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其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常常是积极的、能动的过程。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环境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

  • 第4题:

    简要评述梁启超的报刊思想。


    正确答案: “去塞求通”,想用资本主义思想去“通”开封建主义思想之“塞”。
    (一)关于报刊功能与作用的论述
    1.“报馆有益于国事”。……维新派人士的共识……
    2.“去塞求通”。……我国最早用“耳目喉舌”来形象化地表述报刊的功能与作用的论述。
    (二)关于报刊性质与任务的论述
    1.报刊性质多样。他说:“有一人之报,有一党之报,有一国之报,有世界之报”,“若前之时务报、知新报者,殆脱一人报之范围,而进入于一党报之范围也。”这是我国最早关于“党报”的见解。
    2.报馆的“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论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
    (三)关于办好报章的条件的论述……有四个条件:“一曰宗旨定而高,”,不能以牟利、媚权贵、悦市人为宗旨,而应“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二曰思想新而正”,不能用“人人所已知者”和“前人所已言者”来敷衍读者,而应“取万国新思想以贡于其同胞”;“三曰材料富而当”,要使读者“具备全世界之知识”,“阅一字得一字之益”;“四曰报事速而确”,要“重时事”,“知今为最要”。
    (四)关于舆论的论述梁启超认为,舆论是“国民多数之意见”,但它又是无形的,报刊成为它的代表。可以“造舆论”。……

  • 第5题:

    简要评述郑观应的商战论。


    正确答案:郑观应对商战论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商战的含义是“以商为战”,把发展以商为中心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种重要的、对中国的兴衰存亡有决定意义的战争。商战论的实质是要求在坚持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做斗争中发展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商战论是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较为突出、较有影响的经济思想。

  • 第6题:

    简要评述抗战战略相持阶段。


    正确答案: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以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此时日本改变了侵华方针:将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随着日本侵华方针的转变,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分子公开叛变投敌。同时,国民党的反共倾向也日渐增长,蒋介石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先后提出和实行了敌对斗争、精兵简政、发展生产、整顿三风等一系列政策,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至1943年12月,日军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被迫收缩战线,华北方面军停止向抗日根据地的进攻。

  • 第7题:

    简要评述当代英国行政组织的变革。


    正确答案:(1)英国行政组织改革非常注重学习、借鉴私营企业的管理经验;
    (2)英国的行政组织改革注重循序渐进;
    (3)改革方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 第8题:

    试评述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正确答案:董其昌不仅是明末的绘画大家、而且是位重要的绘画理论家。他提出了“南北宗论”,并得到许多人的赞成,流行三百多年,影响国内外。
    董其昌,受社会风气熏染,既接受儒家的教养,又接受道、佛思想的影响,尤好禅理,喜欢以禅论艺学。以禅家宗派来譬喻历代山水画风格的分野,将唐以来画家分为南北两大派系,唐朝王维、张璪,五代北宋的荆关董巨、李成、范宽、李公麟、米芾父子,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明朝沈周、文徵明等历代画家被划归“南宗”,而唐朝李思训父子,宋朝赵伯驹兄弟、南宋刘李马夏,以及明朝戴进,吴伟等历代画家被划为“北宗”,扬“南”而抑“北”。
    北宗画家多为皇家画院所供养,所以又被称为“院体画”,由于它十分讲究技巧又被贬称为“工匠画”。而南宗画由于讲究文学修养,往往是士大夫词翰之余随性抒发,所以又被称为“士夫画”或“士人画”、“文人画”。判断画家南北宗的依据一是据其气息修养,二是依据所绘山水的南北地貌特色及其画法。北方崇山峻岭,南方浅屿平峦,因而形成了山水画中斧劈皴和披麻皴两大刚柔相异派系。北宗山水多用斧劈皴,笔墨刚劲外露而具阳刚之美,故以气胜;南派山水多用披麻皴,气息蕴藉儒雅而具阴柔之美,故以韵胜。笔墨气息差距是南北宗文野精神分离之关键。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弘扬了北宋以来的文人画思想,要求画家在绘画中摆脱工匠气,追求主观表现的韵味,体现了近代绘画的思想意识,对于近现代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影响深远。
    由于他的“崇南贬北“的思想,导致了以后画坛宗派繁兴、画家门户之见的加深。于是有了“正宗邪派”之分,缩小了画家的眼见,沉滞了画法的改进,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理论的混乱,给中国画坛带来了一定消极的影响。

  • 第9题:

    问答题
    试评述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

    正确答案: 庞巴维克用利息包括了剩余价值的各种形态。时差利息论的基本观点是把一切利息的形态的产生及利率高低,看做根源于和决定于人们对待等量的同种商品现在和将来两个不同时间内主管评价的差异。具体地说,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主要内容下:庞巴维克把物品分为现在物品和将来物品。人们对两种物品的评价不同,物品的价值不同,其差额就是价值时差。
    庞巴维克认为时差利息存在的原因从三方面解释:
    1、存在着需要和需要供应之间的差别。
    2、人们有低估未来的倾向,因为人们知识上有缺陷。
    3、现在物品技术上的优越性也造成人们低估未来,重视当前。由于时间不同而造成的价值的差异就是物品价值的时差,由于时差存在,就要求在等价交换中,未来物品所有者必须付给现在物品的所有者在量上等于该价值差价的贴水。这种贴水就是利息。各种利息形态就是贴水的不同形态。
    时差利息的三种形态:借贷利息是时差利息的最典型的形式。
    耐久物品的利息:也就是租金。他认为耐久物品可以长时间提供一系列不同的效用。耐久物品的价值就由一系列不同时间的效用总和来决定。其中远期效用低于近期效用。因此耐久物品的价值就是这个递减系列的价值总和。庞巴维克认为土地抵年效用系列是无限的,所以其最终的年效用的价值是零。
    时差利息论的中心是说明时间因素和心理因素可以创造价值,庞巴维克忽视了时间只有创造价值的条件和价值形成的存在形式,心理因素也不能构成价值实体。这种错误割断了利息同决定他的客观因素的一切联系。从而不能正确说明它的来源和形式。庞巴维克理论的基础的依据是片面的和错误的。需要和需要供给的差别引起人们评价的差别,这仍是一种与边际效用价值论基础有关的供求方面的因素。低估未来的说法片面而且无法从经济学上说明问题。现在物品在技术上的优越性是资本生产力论的变相说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要评述梁启超的报刊思想。

    正确答案: “去塞求通”,想用资本主义思想去“通”开封建主义思想之“塞”。
    (一)关于报刊功能与作用的论述
    1.“报馆有益于国事”。……维新派人士的共识……
    2.“去塞求通”。……我国最早用“耳目喉舌”来形象化地表述报刊的功能与作用的论述。
    (二)关于报刊性质与任务的论述
    1.报刊性质多样。他说:“有一人之报,有一党之报,有一国之报,有世界之报”,“若前之时务报、知新报者,殆脱一人报之范围,而进入于一党报之范围也。”这是我国最早关于“党报”的见解。
    2.报馆的“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论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
    (三)关于办好报章的条件的论述……有四个条件:“一曰宗旨定而高,”,不能以牟利、媚权贵、悦市人为宗旨,而应“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二曰思想新而正”,不能用“人人所已知者”和“前人所已言者”来敷衍读者,而应“取万国新思想以贡于其同胞”;“三曰材料富而当”,要使读者“具备全世界之知识”,“阅一字得一字之益”;“四曰报事速而确”,要“重时事”,“知今为最要”。
    (四)关于舆论的论述梁启超认为,舆论是“国民多数之意见”,但它又是无形的,报刊成为它的代表。可以“造舆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请评述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一生主要探讨伦理哲学和从事公众教育事业,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从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的新阶段,是西方思想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上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主张。
    (1)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①教育目的论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是历史上最早的专家治国论者,这一观点是柏拉图培养哲学王的思想渊源,他认为治国者必须有德有才,深明事理,具备各种实际知识。
    ②“智德统一论”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苏格拉底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他看来,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确的行为是基于人的正确判断,错误的行为是基于人的错误判断。因而,知识和道德是密切联系的,知识和道德是统一的。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基于唯心主义先验论,“智德统一论”的提出在教育实践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既然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认识,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就是可能的,道德是可以教给人的,教人道德就是教人知识、教人智慧。同时,这个论断又是不完善的,因为知识并不等同于道德,道德是一个复杂的情感上的体验和行为上的实践。
    ③“苏格拉底法”
    “苏格拉底法”是苏格拉底在进行讲学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师生之间对话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归纳法,即通过归纳形成普遍概念的方法。
    a.苏格拉底法含义:“苏格拉底法”主要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讥讽是就对方的问题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是帮助对方自己得出答案;归纳是从各种具体的事物中找出事物的共性,形成一般的概念;下定义就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b.苏格拉底法意义:“苏格拉底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由于这种对话不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强制性灌输上,而是建立在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的基础上。有利于思维的训练和真理的发现,对以后西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当然,这种方法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受教育者须有探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教育的对象更适合有一定推理能力的成年人。
    ④教育内容
    苏格拉底主张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除了教授政治、伦理雄辩术以外,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还很注重体育锻炼。
    (2)对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评价
    ①苏格拉底在西方教育史上是一位不可忽略的伟大人物,他把教育放在国家大事的位置上,强调教育与政事的结合。
    ②苏格拉底对伦理学的研究是前所未有的,开拓了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的新纪元,从而为道德教育奠定了更加丰厚的理论基础。
    ③苏格拉底不仅在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异于前人的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而且也在实践中摸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助产术以其独特的优点影响了后世很久,至今教学领域还很提倡类似这样的启发教学方法。
    ④苏格拉底在教育史上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虽然在当时时代背景下有其难免的弊端,但仍是一份有价值的精神遗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要评述洛克两种性质学说的认识论意义。

    正确答案: 洛克的两种性质学说以认识论为主题,他明确宣布,他的哲学目的就是研究人类理智,探讨人类知识的起源、可靠性和范围,以及信仰、意见和同意的各种根据和程度。他系统地考察了人的认识能力,详尽地论证了培根和霍布斯提出的知识和观念起源与感性世界的基本原则,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庞大的唯物经验主义的理论体系。但他并没有把自己的唯物经验主义原则贯彻到底。他的认识论也就产生了双重的影响,一方面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理论渊源,另一方面又是贝克莱和休谟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理论渊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简要评述拜占庭教育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


    答案:
    解析:
    (1)特点: ①直接继承了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教育遗产。 ② 存在着因世俗生活需要而得到发展的世 俗教育体系。 ③ 教会的文化教育体系与世俗的文化教育 体系长期并存。 ④ 除教主外,所有的教士均可结婚,这一点 对教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有影响:, (2)影响: ① 拜占庭的教育起了保存和传播古希腊、罗 马文化的作用。 ② 拜占庭的文化教育对西欧有很大的影响。 在很长的时间里,拜占庭与西欧特别是意大利保 持着经济联系。11世纪前,拜占庭的文化教育水 平不但高于东欧各国,而且也处于西欧各国之 上。到君士坦丁堡来求学的不只是拜占庭各地 的青年和属于阿拉伯语地区的青年,还有意大利 的青年。拜占庭文明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也起 了一定的作用,因为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正是 从拜占庭的学者那里学习了希腊语和希腊作家 的某些著作。 ③ 拜占庭的文化教育对阿拉伯教育的发展 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 第14题:

    简要评述陈鹤琴“活教育”的目的论


    答案:
    解析: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及儿童教育专家。他认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提出要“热爱儿童、了解儿童、尊重儿童”、“一切为儿童”。他一贯重视儿童和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并认为“对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小孩子,我们应当用很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使他们关于体德智三育都从小好好学起”。经过长期的探讨与实践,提出了一套“活教育”的训育原则,体现了“活教育”理论的全新的教育念。他认为,“活教育”的教育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个看似简单直白的命题,却有着十分深刻的思想和时代内涵。有感于民族存亡,有感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弊失,他曾痛切地说:生而为人、生而在中国、生而在现代中国,究竟有几个人真正明白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呢?“做‘人’不易做,做‘中国人’不易做,做‘现代中国人’更不易做。”陈鹤琴从抽象到具体三个逐一递进,逐一包含的层次,论述其“活教育”的教育目的论(1)“做人”“做人”是活教育最为- -般意 义的教育目的。陈鹤琴认为,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的社会性,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个人都难以离开社会而独立。如何建立起完美的人际关系,借以参与生活,控制自然,改进社会,追求个人及人类的幸福,便是一一个“做人”的问题。所以“活教育”提倡学习如何做人,如何求社会进步、人类发展。作为一个人,他必须热爱人类,不论国籍、种族、阶级和宗教;他必须热爱真理,以真理为至高无上,乃至不惜一切捍卫真理。前者体现了对人类所有个体生命价值的重视和珍惜,后者体现了对人类共同生活准则的确认和维护,而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人形成上述方面的意识,学会“做人”就成为个体参与社会生活、增进人类全体,同时也是个体幸福的基础。(2)“做中国人”因为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因此,陈鹤琴进而提出活教育的深一层次目的是 “做中国人”。他说:“今天我们生在中国,是一个中国人,做一个中国人与做一个别的国家的人不同。”不同在何处呢?不同在于:生活在这一国度里的人们,共同拥有光荣的历史;生长在这-块国土上的人们,其命运息息相关。做一个中国人,他要懂得爱护这块生养自己的土地,爱自己国家长期延续的光荣历史,爱与自己共命运的同胞。并且,拥有这份情感的中国人,应该团结起来,为同一个目标,提高中国在世界各国中的地位,为国家的兴旺发达而努力。(3)“做现代中国人”“做中国人”体现了“活教育”目的的民族特征,而陈鹤琴进一 步提出“做现代中国人”,则使活教育目的体现时代精神,因此更为具体。直至“活教育”提出的20世纪40年代,中华民族经历一个世纪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非但未能摆脱列强的欺辱和压迫,反而蹂躏更甚;中国引进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教育,并实行现代学校教育数十年,但社会和民众的落后状况仍未改观。救国图强和科学民主启蒙依旧是中华民族求得自新的奋斗内容,而这又需由“现代中国人”来承担。针对中华民族所面对的严峻使命,反思中华民族的优点与缺点,陈鹤琴赋予“现代中国人”五个方面的要求: ①要有健全的身体为了改变身体赢弱,缺乏活力的民族传统身心面貌,摘除“病夫”的帽子,变只重心的教育为身心并重的教育,以健全的身体为道德实现,学问追求和美满人生的基础和保证,并应付“ 现代中国艰巨的事业”。②要有建设能力长期的外辱和内乱,造成中国破坏多于建设,百废待兴,急需建设。学校迫切需要培养学生的建设观念和建设能力,通过让学生在各种校内外活动和劳动中亲自动手,学习建设本领,体会建设的艰难和必须,以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③要有创造的能力近数百年的专制统治和以科举为中心的教育,扼制了民族素有的创造力,造成因循守旧的习惯。教育固需珍.惜和诱导儿童本性中潜藏的创造欲望,以培养其探索和创造的能力。④要能够合作缺乏团体性,不善合作,是近代社会中国国民性表现出的严重弱点,以致为人逐一击破。教育即需训练人自小具有团结合作精神,能舍小我成全大我,舍一己之个体成全国家民族之大体。尤其要紧的是,团体的形成不是靠专制力量的强聚,而是通过民主力量,靠个体内的高度的自觉认同。⑤要服务基于对人社会性的认识,通过教育,克服人的利己本能,养成儿童服务社会的崇高德性,懂得服务,善于服务,否则就是失败的教育,也使人与动物相去不远。“活教育”的教育目的论从普遍而抽象的人类情感和认识理性出发,逐层赋予民族意识、国家观念,时代精神和现实需求等涵义,使教育目标逐步具体,表达了陈鹤琴对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变革的追求,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教育目的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 第15题:

    简要评述孟德维尔的经济思想。


    正确答案:(1)同崇尚节俭的道德观相对应,论证了奢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2)提出追求私利是人的本性,是社会繁荣的基础;
    (3)把劳动分工看成是增进财富的最有效的方法,并论证了国际分工的作用;
    (4)提出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
    (5)其分工学说、自由放任主张为斯密所接受,其奢侈学说对凯恩斯产生了重要影响;
    (6)其关于私利的哲学思想成为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信条。

  • 第16题:

    简要评述张之洞的利权分离论。


    正确答案:这是张之洞为当时已经显示出落后性的官督商办辩护的理论。利权分离是指官督商办企业中赢利的分配和企业经营管理权的掌握的关系问题。
    张之洞主张:企业的赢利可以按照股份分配给出资的商民,但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必须由官方掌控。他认为,经营管理权对办新式企业是完全不必要的,商民没有经营管理权,照样可以投资办企业;而且单靠商民无法维持正常的运营秩序,无法解决办企业必需的一些基本必要条件,因此只能由官府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权。

  • 第17题:

    简要评述王韬的“商为国本”论。


    正确答案:王韬提出了同以农为本的传统说法相对立的“商为国本”论。他所说的商,不完全是指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的行业,而是包括一切同市场相联系的生产、流通行业。不仅国内外贸易,一切新式工、矿、交通、服务行业,都可列入商的范畴。但是,王韬在商中主要强调的还是商业、贸易,尤其是对外贸易,他的“商为国本”,实际上是一种以对外贸易为中心和先导,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是中国近代重商观点的开端。

  • 第18题:

    简要评述洛克两种性质学说的认识论意义。


    正确答案: 洛克的两种性质学说以认识论为主题,他明确宣布,他的哲学目的就是研究人类理智,探讨人类知识的起源、可靠性和范围,以及信仰、意见和同意的各种根据和程度。他系统地考察了人的认识能力,详尽地论证了培根和霍布斯提出的知识和观念起源与感性世界的基本原则,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庞大的唯物经验主义的理论体系。但他并没有把自己的唯物经验主义原则贯彻到底。他的认识论也就产生了双重的影响,一方面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理论渊源,另一方面又是贝克莱和休谟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理论渊源。

  • 第19题:

    简要评述当前常见的几种受众的理论。


    正确答案:三种不同的受传者理论,各自从不同的侧面,探讨了影响受众对大众传播内容的接受和瓜情况的一些因素。虽然它们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解释影响受众信息接收行为的一切因素,但都不失之为观察这种现象某些方面的有用视角。我们认为,不存在一般无异的受众。受众的媒介信息接受行为受到各种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的影响,的确是一种复杂的现象。

  • 第20题:

    简要评述美国内战。


    正确答案: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消灭了奴隶制,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全部国家政权,从而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战后,美国工业的发展进入了狂飙时期。到19世纪末,美国工业跃居世界第一。
    内战中,资产阶级用民主的方式解决了土地问题,广大农民得到土地,成为小土地所有者。美国农业沿着独特的美利坚式的资本主义道路发展。
    美国人民和黑人积极参加革命,争取到一系列民主成果,因此,美国内战是又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同时推动了美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评述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正确答案: 董其昌不仅是明末的绘画大家、而且是位重要的绘画理论家。他提出了“南北宗论”,并得到许多人的赞成,流行三百多年,影响国内外。
    董其昌,受社会风气熏染,既接受儒家的教养,又接受道、佛思想的影响,尤好禅理,喜欢以禅论艺学。以禅家宗派来譬喻历代山水画风格的分野,将唐以来画家分为南北两大派系,唐朝王维、张璪,五代北宋的荆关董巨、李成、范宽、李公麟、米芾父子,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明朝沈周、文徵明等历代画家被划归“南宗”,而唐朝李思训父子,宋朝赵伯驹兄弟、南宋刘李马夏,以及明朝戴进,吴伟等历代画家被划为“北宗”,扬“南”而抑“北”。
    北宗画家多为皇家画院所供养,所以又被称为“院体画”,由于它十分讲究技巧又被贬称为“工匠画”。而南宗画由于讲究文学修养,往往是士大夫词翰之余随性抒发,所以又被称为“士夫画”或“士人画”、“文人画”。判断画家南北宗的依据一是据其气息修养,二是依据所绘山水的南北地貌特色及其画法。北方崇山峻岭,南方浅屿平峦,因而形成了山水画中斧劈皴和披麻皴两大刚柔相异派系。北宗山水多用斧劈皴,笔墨刚劲外露而具阳刚之美,故以气胜;南派山水多用披麻皴,气息蕴藉儒雅而具阴柔之美,故以韵胜。笔墨气息差距是南北宗文野精神分离之关键。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弘扬了北宋以来的文人画思想,要求画家在绘画中摆脱工匠气,追求主观表现的韵味,体现了近代绘画的思想意识,对于近现代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影响深远。
    由于他的“崇南贬北“的思想,导致了以后画坛宗派繁兴、画家门户之见的加深。于是有了“正宗邪派”之分,缩小了画家的眼见,沉滞了画法的改进,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理论的混乱,给中国画坛带来了一定消极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要评述王韬的“商为国本”论。

    正确答案: 王韬提出了同以农为本的传统说法相对立的“商为国本”论。他所说的商,不完全是指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的行业,而是包括一切同市场相联系的生产、流通行业。不仅国内外贸易,一切新式工、矿、交通、服务行业,都可列入商的范畴。但是,王韬在商中主要强调的还是商业、贸易,尤其是对外贸易,他的“商为国本”,实际上是一种以对外贸易为中心和先导,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是中国近代重商观点的开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要评述张之洞的利权分离论。

    正确答案: 这是张之洞为当时已经显示出落后性的官督商办辩护的理论。利权分离是指官督商办企业中赢利的分配和企业经营管理权的掌握的关系问题。
    张之洞主张:企业的赢利可以按照股份分配给出资的商民,但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必须由官方掌控。他认为,经营管理权对办新式企业是完全不必要的,商民没有经营管理权,照样可以投资办企业;而且单靠商民无法维持正常的运营秩序,无法解决办企业必需的一些基本必要条件,因此只能由官府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权。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