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对小学1~6年级每年级三个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智力测验,然后将每班学生分成两组,并谎称这是根据智力测验成绩来分组的。其中一组占班级总人数20%,称为高智商组(A组),实验支持者将该组学生名单交给所在班级新任教师,并告诉他们,预测表明,这一部分学生“在智力上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能力”。各班其余80%的学生组成普通组(B组)。实际上,各班学生是用随机分派的方法分成两组的。这就是说,分组时根本没考虑事先进行的智力测验。在实验前各班内A、B两组被试智力在统计上是相等

题目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对小学1~6年级每年级三个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智力测验,然后将每班学生分成两组,并谎称这是根据智力测验成绩来分组的。其中一组占班级总人数20%,称为高智商组(A组),实验支持者将该组学生名单交给所在班级新任教师,并告诉他们,预测表明,这一部分学生“在智力上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能力”。各班其余80%的学生组成普通组(B组)。实际上,各班学生是用随机分派的方法分成两组的。这就是说,分组时根本没考虑事先进行的智力测验。在实验前各班内A、B两组被试智力在统计上是相等的。经过8个月教学后,发现A组学生比8组学生智商有了更大的增长。
(1)该实验设计属于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还是真实验设计?
(2)该实验中的因变量、自变量分别是什么?
(3)这种实验设计的特点是什么?


相似考题
更多“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对小学1~6年级每年级三个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智力测验,然后将每班学生分成两组,并谎称这是根据智力测验成绩来分组的。其中一组占班级总人数20%,称为高智商组(A组),实验支持者将该组学生名单交给所在班级新任教师,并告诉他们,预测表明,这一部分学生“在智力上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能力”。各班其余80%的学生组成普通组(B组)。实际上,各班学生是用随机分”相关问题
  • 第1题:

    把学生按能力或学业成绩分为不同的班或组,通过定期测验决定学生升级(组)或降级(组)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小组教学


    正确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组织的形式”。
    【名师详解】分组教学是把学生按能力或学业成绩分为不同的班或组,通过定期溯验决定学生升级(组)或降级(组)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内的分组有两种形式:同级分组和异级分组。

  • 第2题:

    有个班级进行物理考试,老师对所有学生的考试成绩实行组距分组,分为5组,各组组限如下:80分以下,80~90分,90~100分,100~120分,120分以上现有一学生的成绩为120分,则应当( )。

    A.列入“100~120分”这一组

    B.列入“120分以上”这一组

    C.列入“100~120分”或“120分以上”两组中的任何一组

    D.不列入任何一组


    正确答案:B

  • 第3题:

    结合下述实验案例回答问题。 为了验证“罗森塔尔效应”,某研究者依据期望原理,提出了实验假设:“那些被教师认为有培养潜力的学生,由于教师的期望会取得比其他学生更优秀的成绩"。研究者选择一个新入学的班级进行实验,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首先对该班级的学生进行学科测验,把学生随机分为同质的A.组和B.组,研究者告诉教师A.组学生是学科成绩高的,有培养潜力。一年以后,研究者又对这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测验。测验结果表明,A.组学生平均成绩明显高于B.组学生。实验结果证明了实验假设,即教师的期望与学生学科成绩提高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请回答: (1)该教育实验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2)该实验设计的格式是什么?有哪些优缺点?


    答案:
    解析:
    (1)该教育实验的构成要素有: ①因果关系:教师的期望与学生学科成绩之间的因果关系。 ②研究假设:那些被教师认为有培养潜力的学生,由于教师的期望会取得比其他学生更优秀的成绩③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自变量:教师期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因变量:学生学科成绩。 无关变量:学生成熟度变化、时间的长短、班级班风、学习风气、人际关系等。 ④实验组与控制组 实验组:A.组学生 控制组:B.组学生 ⑤前测与后侧 前测:实验前的学科测验 后测:一年后的学科测验 (2)该实验设计的格式是:

    该实验设计的优点:首先,内部效度高,由于采用相等的控制组,而且两组都有前后测,故在前测到后测期间影响内部效度的“历史”、“成熟”、“测验”、“工具”、“统计回归”等因素,两组完全一样,便于作对照比较。其次,由于采用随机的方法,两组在各方面的特质相等,故可控制“差异的选择”、“受试的流失”和“选择与成熟等因素交互作用”三个因素的干扰。比较严谨的实验设计,常被采用。 该实验设计的缺点:由于采用前后测,实验结果可能受到“测验的反作用或交互作用效果”因素的干扰,以及“前测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从而使实验的外在效度受到影响。

  • 第4题:

    有人试图研究智力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他使用学绩测验对学生进行了施测,收集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后他将学习成绩排在前27%的学生称之为智力高组,将学习成绩排在后27%的学生称之为智力低组。然后比较这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无显著性差异。指出该研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重新进行实验设计。


    答案:
    解析:
    (1)该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该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是混淆了自变量和因变量。该实验设计的自变量是智力水平,因变量是学习成绩。本研究中研究者只获得了被试的学习成绩,将学习成绩既当做自变量又当做因变量。(2)新的实验设计该研究应获得的自变量的数据是学生的智商分数,应获得的因变量的数据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研究者应通过智力测量获得学生的智商分数,并将学生分成智力高组和智力低组。同时,研究者通过学业测验获得学生的学习成绩,然后对智力高组和智力低组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差异检验,分析智力差异对于学习成绩是否存在影响。 实验设计之前首先要明晰研究的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以及无关变量有哪些。这样实验设计时就能有的放矢,知道如何操纵自变量、如何获得因变量的指标、如何控制无关变量。本题中涉及的实验设计属于准则组设计,这种设计实际上是一种非实验设计,因为研究者并未对自变量进行操纵,如本题中研究者并不能对智力进行操纵。研究者只是对两类被试进行比较,追溯可能存在的原因。

  • 第5题:

    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末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却不然。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上面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受到哪些启发?


    正确答案:“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只要对学生充满信心与深情。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抱有极大的期望去教育学生,学生感受到这种期望,并转化成一定动力,那么学生在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一定会取得迅速发展。

  • 第6题:

    1968年,美国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未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却不然。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 这一关于教师预期的实验表明()

    • A、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他对学习的态度
    • B、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的进步越快
    • C、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胜于其言行
    • D、只要对学生抱有期望,学生就朝着期望方向发展

    正确答案:A

  • 第7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曾做过一个实验。实验过程是这样的:他们对某学校几个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言语能力与思维能力测验,然后分别从各个年级随机抽取20%的学生,将他们的名单交给老师,虚报地说这些学生成绩优良,预示他们有可能比其他学生学得更好。其实这些学生只是全体学生的一个随机样本,并不一定优于另外80%的学生。8个月后,他们再次对学生全体进行测查,结果发现,这20%的学生成绩普遍得到了显著提高。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请阐述您从“罗森塔尔效应”中汲取的教育智慧,并谈谈这些教育智慧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启示。


    正确答案: 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学生的行为,当一个学生获得老师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获得教师期望的良好表现。
    启示:
    (1)教师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都应寄予合理的期望和要求,给他们以公正和足够的支持与鼓励。
    (2)在教育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对教育培养对象心理愿景的导引和培育,要靠受教育者自身对美好事物的内在追求来驱动教育培养过程,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在内心深处得到自我确认。
    (3)要坚持表扬为主、肯定为主、鼓励为主的正面教育方式,避免教育行为中受教育者无法得到自我确认而灰心放弃的消极现象。

  • 第8题: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对小学1—6年级每年级三个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智力测验,然后将每班学生分成两组,并谎称这是根据智力测验成绩来分组的。其中一组占班级总人数20%,称为高智商组(A组),实验支持者将该组学生名单交给所在班级新任教师,并告诉他们,预测表明,这一部分学生“在智力上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能力”。各班其余80%的学生组成普通组(B组)。实际上,各班学生是用随机分派的方法分成两组的。这就是说,分组时根本没考虑事先进行的智力测验。在实验前各班内A、B两组被试智力在统计上是相等的。经过8个月教学后,发现A组学生比B组学生智商有了更大的增长。该实验设计属于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抑或真实验设计?


    正确答案:该实验设计属于真实验设计。所谓真实验设计,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都能得到比较严格的控制,能较好地控制内外部无效因素,并有效地操纵研究变量的一种实验设计。在这种实验设计中,实验组都一个控制组,随机选择被试并随机分派到组。罗森塔尔这个实验有较严格的设计,实验组为占班级总人数20%的A组,控制组为各班其余80%的学生组成B组。实验还经过了前测、后测,来比较实验前后学生智商的变化。此外,由于实验分组采取的是随机分组的形式,两组被试智力在统计上是相等的,这样就有效控制了无关变量,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因此,该实验设计属于真实验设计。

  • 第9题:

    问答题
    原苏联心理学家查包洛赛兹做了一个实验:把学生分成两组,叫一组学生用一个装好的圆规画画,用后把圆规拆散,交给另一组学生,让他们把它装配起来。这些工作完成后,出其不意地叫两组学生尽量准确地画出他们刚才用过的圆规。结果使用装好的圆规的一组学生画得不准确,漏画了许多重要零件;使用由零件装配成圆规的第二组学生,画得比较正确。为什么亲自装配圆规的一组画得更正确?

    正确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把识记的对象作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有多种感官的参与,能使学生积极参加活动,记忆效果明显地提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未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却不然。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哪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 问题: 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你在教育、教学中将受到哪些启发?

    正确答案: 上述案例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期望效应”。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果对学生充满信心,抱着对学生极大的期望去教育学生,学生将感受到这种期望,并将这种期望转化成一定的动力,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在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一定会得到迅速发展。“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一个18名学生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于是要求这1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 1.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 2.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 3.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 4.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半年后,这18名同学的学习成绩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了。 教师的期望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影响巨大,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A

    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B

    罗森塔尔效应

    C

    榜样效应

    D

    高原现象


    正确答案: D
    解析: 罗森塔尔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

  • 第12题:

    单选题
    (2014甘肃兰州)某老师尝试采用探究型教学方式,课前必须对学生进行分组,全班30个学生,下列分组方法最合适的是(  )。
    A

    学生自愿分组,人数不限

    B

    教师分组,分成6组,按学号的顺序分

    C

    学生在课前自愿分组,每组5~6人,把分组名单交给教师

    D

    教师来分组,分6组,成绩好的与成绩好的分一组,成绩差的与成绩差的分在一组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3题:

    ()是被实验者仅有一组,只能前后比较。这一组实验者可以是一个学校的学生,可以是一个班的学生,甚至一个人。在实验中控制一种或几种实验因素,然后测量这些实验因素所产生的结果,最终得出结论。

    A、单组实验

    B、等组实验

    C、轮组实验

    D、随机实验


    参考答案:A

  • 第14题:

    罗森塔尔效应表明,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教师的能力。( )


    答案:错
    解析:
    罗森塔尔效应表明,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教师的期望。

  • 第15题:

    三名学生都试图探讨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学生A随机抽取了90名大学生,用学习动机量表施测,然后计算动机分数与这些学生的某一学科成绩分数的相关。学生B随机抽取90名大学生,用学习动机量表施测,根据动机分数把学生分为高、中、低三组,然后比较这三组在某一学科成绩上的差异。学生C随机抽取90名大学生,把这些被试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被试如果学习成绩达到优秀就奖励100元,第二组被试如果学习成绩达到优秀就奖励50元,第三组被试如果学习成绩达到优秀就奖励5元,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让三组学生接受该学习内容的测验,然后考察三组被试的成绩是否存在差异。以上的材料中,三名学生的研究中采用非实验设计的是

    A.学生A.B.学生B.C.学生C.D.都没有

    答案:A
    解析:
    学生A的研究中考察的是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的相关关系,属于非实验设计。

  • 第16题:

    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小学每个年级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未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却不然。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
    材料中的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你在教育教学中受到哪些启发


    答案:
    解析:
    (1)材料所述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期望效应”。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果对学生充满信心,对学生抱有极大的期望去教育学生,学生将感受到这种期望,并将这种期望转化成一定动力,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在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一定会取得迅速发展。
    (2)“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 第17题:

    1968年,美国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未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却不然。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上述实验证明了教师的期望会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预言似乎自动地应验了。这一效应称作()

    • A、罗森塔尔效应
    • B、投射效应
    • C、首因效应
    • D、皮格马利翁效应

    正确答案:A,D

  • 第18题:

    某堂课中,教师将采用探究型教学方式,课前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分组,全班30个学生,18个男生,12个女生,下列分组方法最好的是()

    • A、学生在课前自愿分组,每组5~6人,组内自行推举小组长,最后把名单交给教师
    • B、教师来分组,分成6组,按照成绩顺序来分,好的一组,中等的一组,差的一组
    • C、教师来分组,分成6组,按照学号的顺序来分
    • D、学生自愿分组,人数不限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对小学1—6年级每年级三个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智力测验,然后将每班学生分成两组,并谎称这是根据智力测验成绩来分组的。其中一组占班级总人数20%,称为高智商组(A组),实验支持者将该组学生名单交给所在班级新任教师,并告诉他们,预测表明,这一部分学生“在智力上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能力”。各班其余80%的学生组成普通组(B组)。实际上,各班学生是用随机分派的方法分成两组的。这就是说,分组时根本没考虑事先进行的智力测验。在实验前各班内A、B两组被试智力在统计上是相等的。经过8个月教学后,发现A组学生比B组学生智商有了更大的增长。这种实验设计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这种实验设计的特点是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随机方式选择和分配的,两组在统计上是相等的;实验组前后测比较,对照组前后测比较,以及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比较,能较充分的说明自变量的作用,因果分析可靠性程度高;采用了“双盲”设计来抵消“霍桑效应”等负效应。

  • 第20题:

    研究者对某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效果感兴趣,他希望探讨:新的教学方式(自变量)与学生成绩提高(因变量)之间的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他选择了两个各方面情况都差不多的班级,并在开学初对这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相同科目、相同试卷的测验(前测)。然后,在其中一个班级(实验组)按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给予实验剌激),而在另一个班级(控制组)中,仍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期末,再对这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第二次相同科目、相同试卷的测验(后测),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下列哪种现象可以说明新的教学法起到了作用和影响()。

    • A、两班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提高了
    • B、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提高得多
    • C、控制组学生的成绩提高得多
    • D、两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太大变化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单选题
    1968年,美国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未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却不然。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 这一关于教师预期的实验表明()
    A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他对学习的态度

    B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的进步越快

    C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胜于其言行

    D

    只要对学生抱有期望,学生就朝着期望方向发展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
    A

    60-70分这一组

    B

    70-80分这一组

    C

    60-70分或70-80分两组都可以

    D

    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罗森塔尔做过一个实验:有10个老师,给每个老师分配一组学生,他们被告知,这群学生事前经过“测试”,有一半的学生智力超群,其他一半学生则是普通智商。所以就有10个老师10组学生,每个老师一组学生,每组的一半是经“测试”智力超群的,另外一半是普通智商。当教师完成教学后,实验者对学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被“测试”过的学生中,智力超群的表现要优于普通智商的,是普通智商的2倍,当然这是我们预料中的结果,也是老师预料中的结果。但是最后,老师们被告知,这群学生事前根本没有被测试过,没有智商上的差别。结合例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正确答案: (1)案例所述指的是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革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这个效应体现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影响。
    (2)除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有影响以外,教师的其他行为特征如教学方法多样性、任务取向、学生参与性、启发性和及时评估教学效果的能力也是影响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这些,必然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另外,教师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也对学生有影响。教师的认知特征包括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