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更多“试论我国刑法中的教唆犯。”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教唆犯的概念和我国《刑法》对教唆犯规定的处罚原则。


    正确答案:

  • 第2题:

    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分子分为( )。

    A.主犯、胁从犯、预备犯和教唆犯

    B.主犯、胁从犯、未遂犯和教唆犯

    C.主犯、实行犯、帮助犯和从犯

    D.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


    正确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条到第29条规定了共同犯罪分子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是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教唆他人犯罪的,是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 第3题:

    简述教唆犯的概念和我国刑法对教唆犯规定的原则。


    正确答案:

  • 第4题:

    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分子分为( )。

    A.主犯、胁从犯、预备犯、教唆犯

    B.主犯、胁从犯、未遂犯、教唆犯

    C.主犯、实行犯、帮助犯、从犯

    D.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正确答案: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条到第29条规定了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分子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是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教唆他人犯罪的,是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选D。

  • 第5题:

    试论我国刑法对死刑适用的限制


    答案:
    解析:
    死刑适用的条件为:

    (1)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罪行极其严重,是犯罪的性质极其严重、犯罪的情节极其严重和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性极其严重三方面的统一。

    (2)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除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外,不适用死刑。

    (3)死刑立即执行案件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4)对于应当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两年执行。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只有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故意犯罪,情节恶劣,才执行死刑,从而减少了实际执行死刑的数量。

  • 第6题:

    试论我国刑法理论中判断犯罪既遂的不同学说


    答案:
    解析:
    结果说,认为犯罪既遂是指故意犯罪的实行行为造成了刑法规定的犯罪结果;目的说,认为犯罪既遂是指故意犯罪的实行行为达到了行为人的犯罪目的;构成要件(齐备) 说,认为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完全具备了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情况。我国刑法理论中对判断犯罪既遂以构成要件(齐备)说为通说,主要根据刑法分则条文的具体规定进行既遂标准的认定,不以犯罪目的达到或者犯罪结果发生作为犯罪既遂之标准。

  • 第7题:

    (2004年真题)简述教唆犯的概念和我国刑法对教唆犯规定的处罚原则.


    答案:
    解析:
    (1)教唆犯是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以及其他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意或者虽有犯意但不坚定的人,使其决意实施自己所劝说、授意的犯罪,以达到犯罪目的的人.
    (2)教唆犯成立条件为:客观上实施了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主观上行为人具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
    (3)教唆犯的处罚原则为: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教唆不满14周岁的人或精神病患者犯罪的,对教唆者应当按单独犯论处.

  • 第8题:

    我国《刑法》把共同犯罪人分为()。

    • A、主犯
    • B、从犯
    • C、胁从犯
    • D、教唆犯

    正确答案:A,B,C,D

  • 第9题:

    我国刑法规定,应当从重处罚的教唆犯是其教唆犯罪的对象不满()

    • A、12周岁
    • B、14周岁
    • C、16周岁
    • D、18周岁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情节中属于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有:()

    • A、未遂犯
    • B、坦白
    • C、教唆未遂的教唆犯
    • D、重大立功

    正确答案:A,B,C

  • 第11题:

    多选题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情节中属于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有:()
    A

    未遂犯

    B

    坦白

    C

    教唆未遂的教唆犯

    D

    重大立功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我国《刑法》规定的量刑情节的理解和记忆。参见《刑法》第23条、第67条、第29条和68条。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第12题:

    单选题
    我国《刑法》中对于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是(  )。[2012年真题]
    A

    首犯、主犯、从犯、胁从犯

    B

    组织犯、实行犯、帮助犯、教唆犯

    C

    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D

    正犯、从犯、教唆犯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刑法》规定,共同犯罪人可划分为四类:①主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②从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③胁从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犯罪分子;④教唆犯,指教唆他人犯罪,故意引起他人产生犯罪意图的人。

  • 第13题:

    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 )


    正确答案:A
    《刑法》第二十五条至第二十九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可见,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故选A。 

  • 第14题:

    试论我国刑法规定中的数罪并罚制度。


    正确答案:数罪并罚是指审判机关对一人所犯数罪的合并处罚。我国对数罪并罚基本上采用限制加重原则同时兼采用其他原则中的合理因素。对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采取吸收原则对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对判处有附加刑的采取并科原则。具体而言我国《刑法》规定的数罪并罚有三种情况: (1)判决宣告之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应当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3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1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25年。 (2)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没有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然后把原判刑罚和新判处刑罚按照限制加重的原则决定应当执行的刑期已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的刑期以内。 (3)判决宣告以后刑罚还没有执行完毕之前被判处的犯罪分子又犯新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限制加重原则决定应执行的刑罚。但是已执行的刑期不计算在新决定的刑期以内。
    数罪并罚是指审判机关对一人所犯数罪的合并处罚。我国对数罪并罚基本上采用限制加重原则,同时兼采用其他原则中的合理因素。对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采取吸收原则,对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对判处有附加刑的,采取并科原则。具体而言,我国《刑法》规定的数罪并罚有三种情况: (1)判决宣告之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应当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3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1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25年。 (2)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没有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然后把原判刑罚和新判处刑罚,按照限制加重的原则,决定应当执行的刑期,已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的刑期以内。 (3)判决宣告以后,刑罚还没有执行完毕之前,被判处的犯罪分子又犯新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限制加重原则,决定应执行的刑罚。但是已执行的刑期不计算在新决定的刑期以内。

  • 第15题:

    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人分为( )。

    A.组织犯、实行犯、帮助犯、教唆犯

    B.首要分子、帮助犯、教唆犯

    C.主犯、从犯、教唆犯

    D.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正确答案:D
    解析:我国刑法以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主,并适当考虑共同犯罪人的分工情况,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

  • 第16题:

    试论我国刑法中的法律认识错误。


    答案:
    解析:
    法律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或者应当受到什么样的刑事处罚的不正确理解:法律认识错误有三种情形:(1)假想非罪。行为被法律规定为犯罪,而行为人误认为不是犯罪:此种情形原则上不排除罪责,但可以酌情减轻罪责,因为行为人毕竟不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主观恶性较小。(2)假想犯罪。行为人的行为在法律上不构成犯罪,行为人误认为构成犯罪。行为人假想犯罪并不改变其行为的法律性质,不成立犯罪。(3)罪名和罪刑轻重的误解。这种对法律的误解不涉及行为人有无违法性意识,不影响罪过的有无以及大小,不影响定罪量刑。

  • 第17题:

    试论刑法中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答案:
    解析: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刑法》中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是:(1)行为人有避险的认识和目的。行为人应认识到危险正在发生,118|法律硕士联考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法学)且只能用紧急避险的方法排除该危险;行为人避险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2)合法权益遭受危险。危险是指某种有可能立即对合法权 益造成危害的紧迫事实状态,其来源包括自然的力量、动物侵袭、非法侵害和人的生理、病理过程。该危险是客观存在的,而非主观假想的。(3)危险正在发生或迫在眉睫,对合法权益形成了紧急的、直接的危险。如果危险尚未出现或者已经结束,行为人实施所谓的避险行为,则属于避险不适时。(4)紧急避险的对象是第三人的合法权益。(5)紧急避险不能超过必要限度。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所避免的损害。(6)紧急避险只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不得已是指找不到其他合法方法可以排除危险。(7)紧急避险不适用于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 第18题:

    试论刑法中的转化犯的主要情形。


    答案:
    解析:
    刑法中的转化犯情形主要有:
    ①非法拘禁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按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②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后又出卖的,按照拐卖妇女、儿童罪定罪处罚;
    ③刑讯逼供的过程中致人伤残、死亡的,按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④暴力取证的过程中致人伤残、死亡的,按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⑤携带凶器抢夺的,按照抢劫罪定罪处罚;
    ⑥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按照抢劫罪定罪处罚;
    ⑦聚众斗殴过程中致人重伤、死亡的,按照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⑧为牟取利益而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按照贩卖毒品罪定罪处罚;
    ⑨向走私、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无论是否具有牟利的目的,都按照贩卖毒品罪定罪处罚。

  • 第19题:

    我国刑法规定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刑罚的情节有()。

    • A、未遂犯
    • B、既遂犯
    • C、防卫过当
    • D、教唆犯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我国刑法把共同犯罪人分为()

    • A、主犯
    • B、从犯
    • C、胁从犯
    • D、教唆犯
    • E、行为犯

    正确答案:A,B,C,D

  • 第21题:

    按照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人包括()。

    • A、主犯
    • B、教唆犯
    • C、胁从犯
    • D、从犯

    正确答案:A,B,C,D

  • 第22题:

    不定项题
    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人分为:()
    A

    主犯

    B

    实行犯

    C

    从犯

    D

    教唆犯

    E

    胁从犯


    正确答案: B
    解析: 我国刑法以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主,并适当考虑共同犯罪人的分工情况,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

  • 第23题:

    多选题
    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人分为( )。
    A

    主犯

    B

    从犯

    C

    胁从犯

    D

    教唆犯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