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最基本、最典型的教育实验设计类型是()
A不等控制组设计
B单组前后测设计
C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D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第4题:
在实验中,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实验对象构成()
第5题:
在实验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将20位失业者分为随机的或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平均得分分别是2.0分和2.1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求职技巧训练,控制组则不接受任何训练。再次测量后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3.0分和2.5分。结果显示:求职技巧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参与者的就业自信心。这种实验设计属于( )。
第6题:
在采用实验组同控制组对比的方式时,两组的情况必须()。
第7题:
心理学家贾德(Judd)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水下打靶"实验。实验中,他以五、六年级的学生为被试,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控制组。实验的任务是要求被试练习用标枪击中水下的靶子。实验组被试练习前被安排学习"光的折射原理",让他们对折射原理有深入的认识与了解,而对控制组被试不给予任何解释和说明,他们只能从尝试中获得一些经验。先将靶子置于水下1.2英寸处,被试进行投掷练习,结果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成绩没有太大区别,这是因为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会运用标枪,理论的学习不能代替练习。接着,当把靶子移至水下4英寸处,这时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成绩出现了显著差异。实验组的学生很快地适应了水下4英寸的条件,不论是在速度还是在准确率上,都超过了控制组;而控制组的学生表现出极大的混乱,先前的练习也未能帮助他们适应新的情境,错误持续发生。 问题:(1)简要阐释出现上述实验结果的主要原因。(2)结合上述材料,概述相关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8题:
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准实验设计
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第9题:
无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对比实验
有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对比实验
控制组实验组同时试验
控制组实验组对比实验
第10题:
控制组
实验组
实验工作人员
实验者
第11题:
事前对实验组正常情况进行测量,实验后再测量,将两次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事前对控制组正常情况进行测量,实验后再测量,将两次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在同一时间内,将控制组与实验组进行对比
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进行事前事后测量,然后进行对比分析
第12题:
控制组
一般组
刺激组
实验组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实验组和控制组
施加处理的那组称作实验组,而未施加处理的那组称为控制组
略
第16题:
最基本、最典型旳教育实验设计类型是()
第17题:
在实验过程中,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实验对象构成()
第18题:
在实验过程中接受自变量刺激的一组对象是()。
第19题:
关于实验组与控制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20题:
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准实验设计
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第21题:
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准实验设计
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第22题:
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第23题:
迁移率(%)=(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100
迁移率(%)=(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控制组成绩×100
迁移率(%)=(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实验组成绩×100
迁移率(%)=(控制组成绩-实验组成绩)÷(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