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恒量等间隔连续给药经5个半衰期基本达到稳定血药浓度
B、一次给药经4~5个半衰期体内药物基本消除
C、药物吸收越快曲线下面积越大
D、药物吸收越快峰值浓度出现越快
E、药-时曲线下面积表示药物吸收程度,药物吸收越完全,曲线下面积越大
第1题:
在重复恒量,按每个半衰期给药时,为缩短达到血浆坪值的时间,应
A.增加每次给药量
B.首次加倍
C.连续恒速静脉滴注
D.缩短给药间隔
E.首次半量
第2题:
第3题:
以下有关多剂量给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第4题:
关于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第5题:
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特点有()
第6题:
按每个半衰期恒量重复给药时,为缩短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可()
第7题:
对血浆半衰期(一级动力学)的理解,错误的是()
第8题:
体内药量随给药次数的增加,累积持续发生
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取决于给药频率
静脉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静脉注射维持剂量
口服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口服维持剂量
间歇静脉滴注给药时,每次滴注时血药浓度升高,停止滴注后血药浓度逐渐下降
第9题:
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的数量恒定不变
药物血浆半衰期恒定不变
停药后经4~5个半衰期体内药物基本消除完了
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的比例随药物浓度高低而变化
恒量、间隔一个半衰期给药经4~5个半衰期可达到稳态浓度
第10题:
增加每次给药量
首次加倍
连续恒速静脉滴注
缩短给药间隔
首次半量
第11题:
反复给药经5个半衰期基本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一次给药经4~5个半衰期体内药物基本消除
药物吸收越快曲线下面积越大
药物吸收越快峰值浓度出现越快
药时曲线下面积表示药物吸收程度,药物吸收越完全,曲线下面积越大
第12题:
增加每次给药量
首次加倍
连续恒速静脉滴注
缩短给药间隔
首次半量
第13题:
第14题:
药物血浆半衰期具有下述实际意义()
第15题:
在重复恒量、恒定时间(等于半衰期)给药时,为迅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应()。
第16题:
有关药物血浆半衰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第17题:
根据药物血浆半衰期可以了解()
第18题:
关于消除半衰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第19题:
血浆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血浆半衰期能反映体内药量的消除度
可依据血浆半衰期调节给药的间隔时间
血浆半衰期长短与原血浆药物浓度有关
一次给药后,经过4—5个半衰期已基本消除
第20题:
是血药浓度下降-半所需要的时间
一级动力学半衰期为0.693/Ke
一级动力学半衰期与浓度有关
符合零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半衰期与体内药量有关
一次给药后,经5个半衰期;体内药物已基本消除
第21题:
每日总量不变,增加给药次数能升高坪值水平
增加每次给药剂量可缩短达到坪值的时间
以半衰期为给药间隔,首剂加倍,可在1个半衰期后达到坪值
每日总量不变,延长给药间隔,必然增大血药浓度的波动幅度
定时恒量给药,达到坪值所需要的时间只与其半衰期有关
第22题:
体内药量随给药次数的增加,累积持续发生
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取决于给药频率
静脉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静脉注射维持剂量
口服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口服维持剂量
第23题:
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能反映体内药量的消除速度
依据其可调节给药间隔时间
其长短与原血浆浓度有关
一次给药后经4~5个半衰期就基本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