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层的设置,保证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大于50m,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 )
A.30m
B.40m
C.45m
D.50m
第1题:
某超高层办公建筑,建筑总高度为180m,共设置有3个避难层。投入使用前对避准层进行检査,下列检查结果中,正确的是()。
A.设置了独立的棚戒排烟设施
B.第一个避难层的楼地面与灭火救援地地面的高差为55m
C.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在避准层进行了分隔
D.避难层兼作设备层,避难区域与设备管道采用耐火极限1.0h的防火墙分隔
第2题:
避难层的设置,自建筑物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 )层。
A.15
B.11
C.12
D.13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某超高层办公建筑,建筑总高度为180m,共设置有3个避难层。投入使用前对避难层进行检查,下列检查结果中,正确的是()。
第6题: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下列关于避难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第7题:
避难层的设置,自建筑物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层。
第8题:
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
通向避难层(间)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
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并宜按6.0人/㎡计算
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
应设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
第9题:
避难层的设置,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20层。
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
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4人/m2计算。
避难层应设独立的防烟设施。
第10题:
避难层的设置,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
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错开,但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
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
避难层应有广播和应急照明,供电时间不应小于0.5个小时,照度不应低于1.00Lx。
第11题:
对于住宅建筑,可不设置避难层
避难层的楼地面至一层楼地面的高度为55m
避难层的净面积根据设计避难人数按5.0人/m2计算
疏散楼梯在避难层错位,人员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
设置直接对外开启的乙级防火窗
第12题:
第一个避难层的楼地面距灭火救援场地地面45m,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为50m
疏散楼梯在避难层同层错位设置
避难层的设备间开向避难区的门采用甲级防火门且离避难区出入口2m
每个避难间的建筑面积为50m2
第13题: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
A.15层
B.20层
C.25层
D.30层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第17题:
避难层的设置,保证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大于()。
第18题: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
第19题:
15层
20层
25层
30层
第20题:
第一个避难层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5m
封闭的避难层应设置独立的机械防烟系统
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应使人员需经过避难层方能上下
避难层的楼板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耐火极限不低于2h
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
第21题:
避难层兼作了设备层,设备管道集中布置,管道內是易燃液体,管道区与避难区按要求采取了分隔措施
每个避难层净面积均为1500平方米
第二个避难层与第一个避难层相距13层设置
第一个避难层设置在第11楼
避难层里设置了直接对外可开启的窗口,外窗采用乙级防火窗,未设置机械防烟设施
第22题:
20m
32m
45m
50m
第23题:
第一个避难层的楼地面至首层室内地面的高度为50m。
第二个避难层兼做设备层,避难区直接开向设备间的门为乙级防火门。
避难层采用自然排烟方式,设置了对外可开启的乙级防火窗。
避难层内的可燃液体管道区采用耐火极限为2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进行分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