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更多“隔震房屋上部结构的设计有什么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地震区,关于竖向地震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竖向地震作用在高层建筑结构的上部大于底部
    B.竖向地震作用在高层建筑结构的中部小于底部
    C.高层建筑结构竖向振动的基本周期一般较短
    D.有隔震垫的房屋,竖向地震作用不会隔离

    答案:B
    解析:

  • 第2题:

    某多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设两层地下车库,局部地下一层外墙内移,如图3-5所示。已知:室内环境类别为一类,室外环境类别为二 b类,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


    某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高度20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30g,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建筑场地类别Ⅱ类。拟进行隔震设计,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35,下列关于隔震设计的叙述,其中何项是正确的?
    (A)隔震层以上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可不符合本地区设防烈度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规定
    (B)隔震层下的地基基础的抗震验算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进行,抗液化措施应按提 高一个液化等级确定
    (C)隔震层以上的结构,水平地震作用应按7度(0.15g)计算,并应进行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
    (D)隔震层以上的结构,框架抗震等级可定为三级,当未采取有利于提高轴压比限值 的构造措施时,剪跨比大于2的柱的轴压比限值为0.75


    答案:D
    解析:

  • 第3题:

    房屋结构隔震一般可使结构的水平地震加速度反应降低多少?( )

    A.20%左右
    B.40%左右
    C.60%左右
    D.80%左右

    答案:C
    解析:
    国内外的大量试验和工程经验表明:隔震一般可使结构的水平地震加速度反应降低60%左右。

  • 第4题:

    目前最常用的隔震装置是( )。

    A、软木隔震垫和压缩型橡胶隔震器
    B、金属弹簧和剪切橡胶隔震器
    C、空气弹簧和凸台橡胶垫
    D、金属弹簧和毛毡

    答案:B
    解析:

  • 第5题:

    隔震技术就是通过设置隔震层,来延长结构体系的()、增大阻尼,减少输入结构上部的地震能量,从而减轻地震破坏 。


    正确答案:自振周期

  • 第6题:

    什么是隔震技术?隔震效果怎样?


    正确答案:隔震就是隔离地震,即在建筑物设计时采用相应的措施,隔离开地震所引起的地面强烈振动,使建筑物振动减小、变形减弱,这就是隔震。通常基础隔震建筑的地震反应只是非隔震建筑的1/4-1/12,采用隔震技术可比传统抗震技术降低设防烈度1-2度,大大提高
    了结构的安全度,同时不增加造价。目前应用较多的隔震元件是建筑隔震橡胶支座,日本、美国等国家大量发展隔震建筑,我国建成的隔震建筑近千栋,其中云南省近百栋建筑使用了隔震技术。
    近年来在国外一些大震中表明,隔震与不隔震效果大不一样。例如,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6.7级地震,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很大。洛杉矶地区有31座医院严重破坏,9座医院局部破坏而疏散,而USC University医院为地下1层,地上7层的隔震结构,使用149个隔震支座,地震中丝毫未损,震后成为救灾中心,对震后紧急救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第7题:

    水力压缩式封隔器的结构特点及技术关键是什么?


    正确答案:水力压缩式封隔器的结构特点是一套水力活塞缸和机械的钢体结构,通过油管内压高于外压的压差,推动水力活塞压缩封隔件,以实现封隔器的密封。一般都带有封隔件锁紧机构、平衡机构。通过一套解封机构,使封隔件恢复到自由状态。这种封隔器可多级使用。技术关键是坐封机构、锁紧机构、平衡机构和解封机构改革的设计。

  • 第8题:

    采用隔震技术后的上部结构地震作用一般可减小3~6倍。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单选题
    在桥梁抗震设计中,关于减隔震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减隔震装置可以延长结构周期,从而使结构不再受地震力的作用

    B

    相对而言,减隔震装置的柔性度较高,可能导致结构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发生有害振动

    C

    应用减隔震装置可适当减小结构变形

    D

    为使大部分变形集中于减隔震装置,应使减隔震装置水平刚度适当高于桥墩刚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隔震系统是通过在(),设置一个专门的橡胶隔震支座和耗能元件
    A

    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

    B

    基础内

    C

    一层结构内

    D

    相邻楼层间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在一栋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中,防震缝的设置正确的是()
    A

    防震缝应将其两侧房屋的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B

    防震缝应将其两侧房屋的上部结构连同基础完全分开

    C

    只有在设地下室的情况下,防震缝才可以将其两侧房屋的上部结构分开

    D

    只有在不设地下室的情况下,防震缝才可以将其两侧房屋的上部结构分开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某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高度20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30g,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建筑场地类别Ⅱ类。拟进行隔震设计,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35,下列关于隔震设计的叙述,其中何项是正确的?(  )[2011年真题]
    A

    隔震层以上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可不符合本地区设防烈度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规定

    B

    隔震层下的地基基础的抗震验算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进行,抗液化措施应按提高一个液化等级确定

    C

    隔震层以上的结构,水平地震作用应按7度(0.15g)计算,并应进行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

    D

    隔震层以上的结构,框架抗震等级可定为三级,当未采取有利于提高轴压比限值的构造措施时,剪跨比大于2的柱的轴压比限值为0.75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条文规范逐项判别。A项,根据第12.2.5条第3款规定,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尚应符合本规范第5.2.5条对本地区设防烈度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规定,A项不正确。B项,根据第12.2.9条第3款规定,隔震建筑地基基础的抗震验算和地基处理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进行,甲、乙类建筑的抗液化措施应按提高一个液化等级确定,直至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推断可得丙类建筑抗液化措施不需按提高一个液化等级确定,B项不正确。C项,根据第12.2.5条第4款规定,9度时和8度且水平向减震作用不大于0.3时,隔震层以上的结构应进行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C项不正确。D项,按7度(0.15g)确定抗震等级,查表6.1.2可知,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根据第12.2.7条及其条文说明规定,隔震层以上的抗震措施,当水平向减震系数不大于0.4时,可适当降低本规范有关章节对非隔震建筑的要求,但烈度降低不得超过1度,与抵抗竖向地震作用有关的抗震构造措施不应降低,柱轴压比限值仍按二级,查表6.3.6,取0.75。

  • 第13题:

    采用隔震设计的多层砌体房屋,其建筑场地宜为下列类别中的( )。

    A.Ⅰ~Ⅳ
    B.Ⅱ~Ⅳ
    C.Ⅲ~Ⅳ
    D.Ⅰ~Ⅲ

    答案:D
    解析:

  • 第14题: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为28m,高宽比为3,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方案阶段拟进行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35,关于房屋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的以下说法:
    Ⅰ.当消能减震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不到非消能减震的50%时,主体结构的抗震构造要求可降低一度;
    Ⅱ.隔震层以上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尚应根据本地区设防烈度验算楼层最小地震剪力是否满足要求;
    Ⅲ.隔震层以上的结构,框架抗震等级可定为二级,且无需进行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
    Ⅳ.隔震层以上的结构,当未采取有利于提高轴压比限值的构造措施时,剪跨比小于2的柱的轴压比限值为0.65。
    试问,针对上述说法正确性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

    A.Ⅰ、Ⅱ、Ⅲ、Ⅳ正确
    B.Ⅰ、Ⅱ、Ⅲ正确;Ⅳ错误
    C.Ⅰ、Ⅲ、Ⅳ正确;Ⅱ错误
    D.Ⅱ、Ⅲ、Ⅳ正确;Ⅰ错误

    答案:B
    解析:

  • 第15题:

    在地震区,关于竖向地震作用,下列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竖向地震作用在高层建筑结构的上部大于底部
    B.竖向地震作用在高层建筑结构的中部小于底部
    C.高层建筑结构竖向振动的基本周期一般较短
    D.有隔震垫的房屋,竖向地震作用不会隔离

    答案:B
    解析:
    根据输入竖向地震加速度波的时程反应分析发现,高层建筑由竖向地震引起的轴向力在结构的上部明显大于底部。结构竖向振动的基本周期较短,作为简化方法,总竖向地震作用可表示为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和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乘积,沿高度分布按第一振型考虑,也采用倒三角形分布。同时,隔震垫也不隔离竖向地震作用。

  • 第16题:

    什么叫隔震?隔震方法主要有哪些类型?


    正确答案: 隔震,是通过某种隔震装置将地震动与结构隔开,以达到减小结构振动的目的。隔震方法主要有基底隔震和悬挂隔震。

  • 第17题:

    影响震时房屋破坏程度的因素是什么?


    正确答案: 首先与地震本身有关,震级越大,震中距越小,震源深度越浅,破坏越重。其次是房屋本身的质量,包括其结构是否合理,施工质量是否到位等。第三是建筑物所在地的场地条件,包括场地土质的坚硬程度、覆盖层的深度等等。最后,局部地形对震害的影响也很大。

  • 第18题:

    在桥梁抗震设计中,关于减隔震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减隔震装置可以延长结构周期,从而使结构不再受地震力的作用
    • B、相对而言,减隔震装置的柔性度较高,可能导致结构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发生有害振动
    • C、应用减隔震装置可适当减小结构变形
    • D、为使大部分变形集中于减隔震装置,应使减隔震装置水平刚度适当高于桥墩刚度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玻璃钢结构及结构设计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一)结构的多层次性
    玻璃钢作为复合材料,是由基体材料树脂和增强材料玻璃纤维布(丝)经过加工而成的,因此,玻璃钢的结构分析和设计工作是以单层的力学性能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单层是层合结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单元。它可分为单层材料设计、铺层设计和结构设计,即正确选择增强材料、基体材料及其配比、确定合理铺层的铺层设计,确定产品的结构、形状、尺寸的结构设计,这三个设计层次互为前提互为影响,互为依赖,并统一在一个设计方案中。其中,尤以铺层设计最能体现复合材料的优越性,通过合理的铺层方案,充分发挥复合材料的特性,以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
    (二)材料的各向异性
    作为玻璃钢增强材料的玻纤具有各向异性,因此,玻璃钢也具有各向异性。在不同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如纤维方向(纵向)和垂直纤维方向(横向),强度、弹性模量等就明显发生变化。
    材质的各向异性,使得性能千变万化,因此,应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扬长避短,进行结构设计。
    (三)非均质材料
    玻璃钢的组分材料虽然构成了一个整体,但在交界面可以将它们的物理地区分开来,所以,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独立的物质组成的固体产物。从宏观上看,层与层之间也是非均质的。
    (四)弱的层间性能。
    玻璃钢结构基本上都是层合结构。层合结构各层之间没有纤维增强。因此层间通常是一个薄弱环节。其层间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都是比较低的。因此,结构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使用低的层间强度。必须使用时应慎重处理。短切纤维预混料模压是解决层间强度低的有效办法。玻璃钢结构设计特点:
    (一)技术的综合性
    玻璃钢从原材料选择到产品的形成,是在同一个工艺流程中完成的。因此,材料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应当统一在一个设计方案中。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设计人员除了正确的选择原材料外还必须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分析,以确定合理的工艺方案。因此复合材料及其结构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材料研究与结构研究分开的概念,即材料的设计与结构设计必须同时进行。玻璃钢结构设计,必须考虑工艺的可实现性和合理性,如手糊玻璃钢中的脱模问题,缠绕工艺中的线型问题等。另外复合材料的材料试验,是获得设计参数的重要手段。在结构设计中必须引起重视。即使结构形成之后,仍要进行结构试验,甚至产品试验。因此,玻璃钢的结构设计具有很强的综性。
    (二)性能的可设计性
    玻璃钢的结构多层次性,为设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自由度,这时可根据铺层的变化,使得结构强度和刚度比较合理。如受内压的圆型贮罐,它的环向应力是纵向应力的2倍,为了保证环向强度,可使用2:1布使环向强度接近纵向强度的2倍,使两方向的强度匹配,不至于某个方向强度过剩;再如多向受力的结构,可使用多向铺层或毡结构,使各方向性能接近一致。因此,正确运用性能的可设计性,使得结构更理想,最终取得比较安全与经济的效果。
    (三)复合观念的必要性
    玻璃钢作为一种复合材料,设计时应合理的选用原材料,使得产品的性能满足要求,所说的复合观念,也就是用其所长,物尽其用,再保证最佳性能的同时,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 第20题:

    隔震系统是通过在(),设置一个专门的橡胶隔震支座和耗能元件

    • A、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
    • B、基础内
    • C、一层结构内
    • D、相邻楼层间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问答题
    什么叫隔震?隔震方法主要有哪些类型?

    正确答案: 隔震,是通过某种隔震装置将地震动与结构隔开,以达到减小结构振动的目的。隔震方法主要有基底隔震和悬挂隔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隔震技术就是通过设置隔震层,来延长结构体系的()、增大阻尼,减少输入结构上部的地震能量,从而减轻地震破坏 。

    正确答案: 自振周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玻璃钢结构及结构设计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一)结构的多层次性
    玻璃钢作为复合材料,是由基体材料树脂和增强材料玻璃纤维布(丝)经过加工而成的,因此,玻璃钢的结构分析和设计工作是以单层的力学性能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单层是层合结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单元。它可分为单层材料设计、铺层设计和结构设计,即正确选择增强材料、基体材料及其配比、确定合理铺层的铺层设计,确定产品的结构、形状、尺寸的结构设计,这三个设计层次互为前提互为影响,互为依赖,并统一在一个设计方案中。其中,尤以铺层设计最能体现复合材料的优越性,通过合理的铺层方案,充分发挥复合材料的特性,以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
    (二)材料的各向异性
    作为玻璃钢增强材料的玻纤具有各向异性,因此,玻璃钢也具有各向异性。在不同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如纤维方向(纵向)和垂直纤维方向(横向),强度、弹性模量等就明显发生变化。
    材质的各向异性,使得性能千变万化,因此,应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扬长避短,进行结构设计。
    (三)非均质材料
    玻璃钢的组分材料虽然构成了一个整体,但在交界面可以将它们的物理地区分开来,所以,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独立的物质组成的固体产物。从宏观上看,层与层之间也是非均质的。
    (四)弱的层间性能。
    玻璃钢结构基本上都是层合结构。层合结构各层之间没有纤维增强。因此层间通常是一个薄弱环节。其层间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都是比较低的。因此,结构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使用低的层间强度。必须使用时应慎重处理。短切纤维预混料模压是解决层间强度低的有效办法。玻璃钢结构设计特点:
    (一)技术的综合性
    玻璃钢从原材料选择到产品的形成,是在同一个工艺流程中完成的。因此,材料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应当统一在一个设计方案中。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设计人员除了正确的选择原材料外还必须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分析,以确定合理的工艺方案。因此复合材料及其结构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材料研究与结构研究分开的概念,即材料的设计与结构设计必须同时进行。玻璃钢结构设计,必须考虑工艺的可实现性和合理性,如手糊玻璃钢中的脱模问题,缠绕工艺中的线型问题等。另外复合材料的材料试验,是获得设计参数的重要手段。在结构设计中必须引起重视。即使结构形成之后,仍要进行结构试验,甚至产品试验。因此,玻璃钢的结构设计具有很强的综性。
    (二)性能的可设计性
    玻璃钢的结构多层次性,为设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自由度,这时可根据铺层的变化,使得结构强度和刚度比较合理。如受内压的圆型贮罐,它的环向应力是纵向应力的2倍,为了保证环向强度,可使用2:1布使环向强度接近纵向强度的2倍,使两方向的强度匹配,不至于某个方向强度过剩;再如多向受力的结构,可使用多向铺层或毡结构,使各方向性能接近一致。因此,正确运用性能的可设计性,使得结构更理想,最终取得比较安全与经济的效果。
    (三)复合观念的必要性
    玻璃钢作为一种复合材料,设计时应合理的选用原材料,使得产品的性能满足要求,所说的复合观念,也就是用其所长,物尽其用,再保证最佳性能的同时,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判断题
    采用隔震技术后的上部结构地震作用一般可减小3~6倍。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