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更多“试述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


    参考答案:(1)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觉行动思维,然后出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2)从思维工具的变化上看,直觉行动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感知动作,具体形象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表象,而抽象逻辑思维所用的工具则为语词所代表的概念。
    (3)思维活动的内化,也就是说幼儿思维的发展还呈现出由外部的、展开的,以后逐渐向内部的、压缩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4)从幼儿思维所反映的内容的演变上看,儿童思维还有一个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的发展趋势。从思维的层次来说,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1.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人的聪敏与否核心表现就是思维水平的高低。思维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思维品质如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灵活性、批判性等方面。思维敏捷的人,面对突发事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不延误时机;思维深刻的人,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思维灵活的人,能够遇到难题时,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思维批判性强的人,能够有自己的主见,不盲从。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利器”,使他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一切难题。2.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幼儿期思维是人整体思维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幼儿思维发展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递进发展过程中,并且抽象逻辑思维已经萌芽。从幼儿思维品质如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灵活性、批判性等入手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培养幼儿爱动脑筋等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幼儿素质,是幼儿智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使幼儿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二)幼儿思维能力的特点。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幼儿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幼儿初期,思维以直觉行动性为主,即幼儿必须借助动作、行动、具体的操作来进行。动作行动是思维的外壳。幼儿中后期,思维的具体性和形象性十分突出,产生了具体形象思维。即幼儿必须借助于对外部事物的直接感知或客观事物地形象来进行思维。这种思维的抽象性较低,还不能较好的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具体又表现为许多特点:
    1.片面性幼儿不能全面地反映事物;2.表面性幼儿看问题、理解事物多注意表面特征,不能触及事物内部地特征;3.固定性幼儿看问题不够灵活,不能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4.泛灵论在幼儿看来,许多事物象人一样,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行为特征,幼儿按照人的生活逻辑来认识事物,他们会把无生命的事物看成有生命地事物,如石头会说话,动物象人一样生活等。
    (三)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是思维活动的特殊形式,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表现。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和精细性四大特征,它往往以发散性思维的形式表现出来。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既有赖于幼儿自身的主观因素,更与其所处的环境教育密切相关。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因素有:1.自由性的环境自由性的环境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精神方面主要是要形成一个自由的心理气氛,尊重儿童的意愿,使儿童能够自由选择、想象与思维,要让幼儿形成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心态,具体指:①自由的心态。不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不怕说错了、做错了,能没有顾忌地展开思维活动,思维处于开放的、活跃的状态。②独立的心态。不习惯听命于他人,不人云亦云,随大流,喜欢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独立的见解。③探索的心态。不墨守成规,不被动接受,倾向于敏感、好奇、多思和质疑,喜欢从新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2.丰富性的刺激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以头脑中的表象储备为原材料,通过联想或想像来实现的。3.多样性的活动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在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发展的,这一相互作用过程就是“活动”,活动是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①表现活动:如听音乐,根据曲调或节奏自然地翩翩起舞,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②想象活动:如让幼儿听各种音响录音,然后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让幼儿观察云、雨、雪、风等进行描述和想象。③构造活动:如给幼儿1个圆形、2个三角形,让他们组成各种各样有完整意义的画面。④实验活动:设置自然角、科学桌、科学发现室,让幼儿动手操作,探索事物间联系。⑤创编活动:编谜语、编儿歌,编歌曲等等。4.创造性的师资。幼儿是在教育者的影响下得以成长的,教师本身是否具备创造性,是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托伦斯认为,创造性师资需具备下述条件:①容忍幼儿奇想。②鼓励自发的学习。③重视幼儿所提出的意见。④提供无评价的学习机会。⑤连续因果关系的评价。⑥让幼儿知道他的观念有价值。另一学者克拉克则认为创造性师资须具备十大要素:①做较多的思考与较少的记忆性活动。②接纳的态度。⑧评价的目的不是贴标签而是为了检验。④尊重独创性。⑤提供幼儿能以创造的方式来运用知识的机会。⑥提供幼儿丰富而有变化的环境。⑦提供免于评价的练习和实验。⑧鼓励幼儿敢于提新主意,而不认为它是异想天开。⑨鼓励幼儿观察、分类、质疑、记录、沟通、组织及主动研究、操作。⑩训练幼儿的独创、流畅、变通、推理、判断及精确等创造的各项能力。

  • 第2题:

    试述学前儿童自我发展的一般趋势。


    答案:
    解析: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自我会不断地发展变化,主要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儿童自我认知的内容从反映外部的、可以直接观察的、具体的、有明确参照系统的特点向与其相反的方向发展。
    (2)儿童自我的结构从简单的结构发展到分化的、多重的结构,最后才逐渐出现层次,形成复杂的、整合的自我结构系统。
    (3)儿童的自我评价从以他人评价为标准发展到独立的自我评价,同时儿童又在不断地脱离自我中心,自我评价的客观度逐步提高。
    (4)儿童自我的功能体现在社会性逐渐提高。他们区分外部自我和内部自我的能力逐步增强,逐渐能够比较实际地判断社会交往情境,并据此判断而表现出复杂的社会自我。同时自我的结构日趋稳定。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内部价值标准和信念体系以及外部情境的需要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 第3题:

    试述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上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开始建立,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育模式.
    "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各种哲学流派在我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我国的一些教育家,一方面接受并引进了这些来自西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提出了从课程改革入手,使幼儿园教育科学化,本土化的主张.
    20年代至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
    二,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学前教育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即把课程看作是学科,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幼儿实施教育.形成的学科课程体系,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操作.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80年代开始,国外的各种儿童发展和教育理论特别是皮亚杰等人的思想开始广泛传播;我国近现代教育家们的思想,特别是陈鹤琴的思想再次受到重视,这些都为80年代以来的幼儿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背景.
    80年代初开始的幼儿园课程针对的问题是学科课程过分强调系统的单科知识和技能,忽视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忽视儿童的实际活动和直接经验.
    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 第4题:

    简述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


    正确答案: (1)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①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②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③表情的社会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运用社会化表情手段的能力。
    (2)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①情绪的日益丰富,包括两种含义: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②情感的深刻化,即指向事物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
    (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①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②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③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 第5题:

    试述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主要有3次:
    ①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上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育模式。"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我国的一些教育家一方面接受并引进了来自西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科学化、本土化的主张。20年代至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
    ②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50年代,学前教育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即把课程看作是学科,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幼儿实施教育。形成的学科课程体系,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青过程中容易操作。
    ③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80年代初开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针对的问题是学科课程过分强调系统的单科知识和技能,忽视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忽视儿童的实际活动和直接经验。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根据它的精神,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只要能影响儿童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都被看作是课程。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设计与实施了各种试验性课程。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国家层面上对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幼儿园教育进行了宏观指导,规定了幼儿园教育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则,要求地方政府制定指导意见,而由幼儿园为主确定自己的课程。
    (2)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①幼儿园课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②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③0-6岁学龄前儿童教育课程一体化。④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⑤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

  • 第6题:

    简述幼儿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


    正确答案: (1)情绪的社会化
    (2)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
    (3)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 第7题:

    试述幼儿理解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
    (3)从对事物作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深刻的含义;
    (4)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幼儿理解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
    (3)从对事物作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深刻的含义;
    (4)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正确答案: 1、从概括性质的演变来看,一般认为是从动作概括向表象概括再向概念概括发展
    2、从反映内容的演变来看,一般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发展,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发展
    3、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幼儿的思维最初是直觉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逻辑思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要说明幼儿思维方式发展变化的趋势。

    正确答案:
    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最初的思维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的思维。
    (1)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主要特点是:①思维是在直接感知 中进行的;②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③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主观上无预定目的和行动计划。
    (2)具体形象思维,依靠表象即事物在头脑中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抽象逻辑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通过概括、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是高级思维方式,严格说学前期就有这种方式的萌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正确答案: (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2)从想象的单纯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教师如何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试述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和主要特点。


    答案:
    解析:
    趋势:(1)思维方式的变化(思维发展的阶段性);(2)从思维概括工具的变化来看;(3)思维活动的内化平;(4)从思维反映内容的变化来看。
    特点:(1)幼儿初期的思维仍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
    (2)具体形象思维是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
    (3)幼儿晚期(5—6岁)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命题立意】考查幼儿发展思维的一般趋势和特点。★★

  • 第14题:

    简述幼儿思维方式发展变化的趋势。


    答案:
    解析:
    幼儿思维方式的发展趋势:直观行动思维一具体形象思维一抽象逻辑思维。 (1)直观行动思维:幼儿的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典型的方式是尝试错误,主观上无预定目的和行动计划。
    (2)具体形象思维: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在头脑中具体形象进行,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抽象逻辑思维: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通过概括、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是高级思维方式,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只是处在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阶段。

  • 第15题: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


    正确答案:思维方式的变化:从直观行动性思维-具体形象性思维-抽象逻辑性思维发展;思维工具的变化:从直观行动性思维的工具——动作和感知向具体形象性思维的工具——表象再向抽象逻辑性思维的工具——概念发展;思维内容的变化:从反映事物外部联系、表面现象到反映内在联系、本质特点;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

  • 第16题:

    试述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正确答案: (1)从概括性质的演变来看,从动作概括向表象概括,再向概念概括发展;
    (2)从反映内容的演变来看,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发展,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发展;
    (3)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幼儿的思维最初是直觉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 第17题:

    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正确答案: (1)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2)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3)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 第18题:

    试述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正确答案: (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2)从想象的单纯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 第19题:

    试述如何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


    正确答案:(1)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地向幼儿提供各种
    各样的直接感知与动手的机会,让幼儿在积极的活动中进行思维,这样才能使幼儿更好地感知事物的存在变化和发展。
    (2)活动中要突出具体性、形象性。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思维最主要的方式和典型特点。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教育内容的具体形象性,要适合幼儿的理解水平,并且注意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尽量避免空洞、抽象的讲授。
    (3)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能否对事物进行思考,能否有思考的积极性,依赖于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师要注意,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会出现暂时的理解错误,而在活动中受到很大冲突或者犯错误的幼儿常常能达到更高的理解水平。
    (4)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随着幼儿语言的发展,知识经验的丰富,从幼儿中期开始,逐步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教材、教法的具体形象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发展幼儿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
    (5)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幼儿以表象思维为主,创造性受到创造性想象力的制约,所以可以通过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力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比如,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思考来解决。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述如何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

    正确答案: (1)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地向幼儿提供各种
    各样的直接感知与动手的机会,让幼儿在积极的活动中进行思维,这样才能使幼儿更好地感知事物的存在变化和发展。
    (2)活动中要突出具体性、形象性。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思维最主要的方式和典型特点。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教育内容的具体形象性,要适合幼儿的理解水平,并且注意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尽量避免空洞、抽象的讲授。
    (3)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能否对事物进行思考,能否有思考的积极性,依赖于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师要注意,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会出现暂时的理解错误,而在活动中受到很大冲突或者犯错误的幼儿常常能达到更高的理解水平。
    (4)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随着幼儿语言的发展,知识经验的丰富,从幼儿中期开始,逐步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教材、教法的具体形象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发展幼儿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
    (5)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幼儿以表象思维为主,创造性受到创造性想象力的制约,所以可以通过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力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比如,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思考来解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主要有3次:
    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上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育模式。“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我国的一些教育家一方面接受并引进了来自西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科学化、本土化的主张。20年代至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
    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50年代,学前教育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即把课程看作是学科,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幼儿实施教育。形成的学科课程体系,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操作。
    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80年代初开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针对的问题是学科课程过分强调系统的单科知识和技能,忽视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忽视儿童的实际活动和直接经验。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根据它的精神,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只要能影响儿童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都被看作是课程。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设计与实施了各种试验性课程。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国家层面上对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幼儿园教育进行了宏观指导,规定了幼儿园教育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则,要求地方政府制定指导意见,而由幼儿园为主确定自己的课程。
    (2)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幼儿园课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
    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
    0-6岁学龄前儿童教育课程一体化。
    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
    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正确答案: 1、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儿童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它有以下两个特点:
    (1)具体性和形象性
    (2)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3、抽象逻辑思维,就是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形式进行的思维。学龄初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有以下两个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2)不自觉性与自觉性在思维活动中进行消长的过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正确答案: (1)从概括性质的演变来看,从动作概括向表象概括,再向概念概括发展;
    (2)从反映内容的演变来看,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发展,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发展;
    (3)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幼儿的思维最初是直觉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试述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上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开始建立,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育模式.
    "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各种哲学流派在我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我国的一些教育家,一方面接受并引进了这些来自西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提出了从课程改革入手,使幼儿园教育科学化,本土化的主张.
    20年代至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
    二,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学前教育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即把课程看作是学科,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幼儿实施教育.形成的学科课程体系,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操作.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80年代开始,国外的各种儿童发展和教育理论特别是皮亚杰等人的思想开始广泛传播;我国近现代教育家们的思想,特别是陈鹤琴的思想再次受到重视,这些都为80年代以来的幼儿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背景.
    80年代初开始的幼儿园课程针对的问题是学科课程过分强调系统的单科知识和技能,忽视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忽视儿童的实际活动和直接经验.
    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