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原则。()
第2题:
第3题: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一词由此而来。
第4题: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各是什么意思?()
第5题:
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要求在教学法中贯彻:()。
第6题:
孔子注重启发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愤”的解释是()。
第7题: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与“悱”的意思是( )
第8题:
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愤:愤怒。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
愤: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愤:因不满足而心情激动。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第9题:
第10题:
愤
悱
启
发
第11题:
第12题:
开其意
达其辞
口预言而未能之貌
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第13题:
第14题: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第15题:
子曰:不悱不启,不愤不发。
第16题: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哪个人的教育思想?
第17题: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最早是由()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第18题:
按照朱熹对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解释,“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就是( )
第19题: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释词题)
第20题:
第21题:
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
愤:愤怒。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愤: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愤:因不满意而心情激动。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第22题:
第23题:
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达其辞
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开其意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