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一则消息中或高或低程度的恐惧都将导致少量的态度改变;而()程度恐惧的消息将导致最大量的态度改变。这种()曲线是诉诸恐惧与态度改变之间关系的主导观点。
中等;倒“U”
略
第3题:
在听众与沟通者的观点差距与态度改变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第4题:
服从是一种表面的态度改变。
第5题:
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是()
第6题:
社会态度改变的的第二个阶段是内化
第7题:
当人们对一个问题了解较少时.预先的警告和态度改变之间的关系为( )
第8题:
认知失调论
态度改变的学习理论
态度改变的平衡理论
态度改变的劝说情景模式
挫折—侵犯说
第9题:
第10题:
预先的警告无助于态度改变
预先的警告有助于态度改变
预先的警告不影响态度改变
两者关系不确定
第11题:
第12题:
社会风气
认知失调
态度定势
道德认识水平
第13题:
第14题:
顺从是一种一时性的态度改变。
第15题:
态度改变必须是个体自愿的。
第16题:
在态度改变的两个基本路径中,()路径把态度改变看成是消费者认真考虑和综合信息的结果。
第17题:
社会态度和态度的改变主要涉及到()和社会态度改变的过程。
第18题:
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有哪些?简述态度改变的过程。
第19题:
第20题:
社会风气
认知失调
态度定势
道德认知水平
第21题:
第22题:
差距越大,态度改变的程度也越大
差距越大,态度改变的程度越小
中等程度的差距可以产生最大的态度改变
听众与沟通者的观点差距对态度改变没有影响
第23题:
社会态度的成分
社会态度的主体
社会态度改变的动机
社会态度改变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