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预浸水法是在建筑地盘上就地筑起土堤,围成水池,往池内灌水,使之自然渗透浸水,具有耗时短的优点。
B该法渗透深度不受限制,耗水量大。
C将静压预浸水工艺改为高压预浸水工艺,效果必然更为理想。
D高压预浸水工艺其原理与井点排水法相同。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属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式的有()
第4题:
下面一系列地基处理方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较理想的是();
第5题:
案例中关于黄土地基湿陷事故中预浸水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6题:
湿陷性黄土地基遇水后会发生很大的沉降
湿陷性特指黄土,其他种类的土不具有湿陷性
湿陷性黄土的湿陷变形与所受到的应力也有关系
将湿陷性黄土加密到一定密度后就可以消除其湿陷性
第7题:
砂石垫层
预浸水
振冲砂石桩
灰土挤密桩
第8题:
该法可消除地面6m以下土层的全部湿陷性
该法适用于自重湿陷量计算值不小于500mm的所有自重湿陷性场地
浸水基坑边缘至既有建筑物的距离不宜小于50m
浸水结束后,应重新评定地基土的湿陷性
第9题:
各类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甲类建筑物,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采用穿透全部湿陷性土层的基础
Ⅰ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丙类单层建筑物可不处理地基
乙、丙类建筑物可不消除地基的部分湿陷量
丁类建筑物可不作地基处理,但宜按土的不同湿陷程度采取基本防水和适当的结构措施
第10题:
室内测定湿陷性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时,可选用单线法压缩试验或双线法压缩试验
现场测定湿陷性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时,可选用单线法载荷试验或双线法载荷试验
在现场采用试坑浸水试验确定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时,试坑深度不小于1.0m
按试验指标判别新近堆积黄土时,压缩系数a宜取100~200kPa压力下的值
第11题:
换填法、强夯法、砂桩法
灰土桩法、振冲法、换填法
灰土桩法、预浸水法、重锤夯实法
换填法、灰土桩法、粉喷桩法
第12题:
路基两侧的排水沟应进行严格防渗处理
采用地下排水沟排除地下水
采用预浸水法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
采用重锤夯实强夯或挤密法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
第13题:
第14题:
黄土地基进行地基处理时,下列()说法不正确。
第15题:
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厚度需5.0m,下列地基处理方法中()是适宜的。
第16题:
黄土地基预浸水处理时,下述()正确。()
第17题:
关于黄土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18题: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设备基础和构筑物基础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既有建筑物和设备基础的地基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既有建筑物地基和设备基础地基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拟建的设备基础和构筑物地基
第19题:
灰土或素土垫层
挤密桩
预浸水处理
硅化法
石灰灌浆加固
第20题:
湿陷性黄土浸水饱和,开始出现湿陷时的压力
测定自重湿陷系数试验时,需分级加荷至试样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此时的饱和自重压力即为湿陷起始压力
室内测定湿陷起始压力可选用单线法压缩试验或双线法压缩试验
现场测定湿陷起始压力可选用单线法静载荷试验或双线法静载荷试验
第21题:
该法可消除地面下6m以下土层的全部湿陷性
该法适用于自重湿陷量计算值不小于500mm的所有自重湿陷性场地
浸水坑边缘距既有建筑物的距离不宜小于50m
浸水结束后,应重新评定地基土的湿陷性
第22题:
地基一律不作处理
在Ⅰ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应采取基本防水措施
在Ⅱ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应采取结构措施和基本防水措施
在Ⅲ、Ⅳ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应采取结构措施和检漏防水措施
第23题:
湿陷性黄土地基遇水后会发生很大的沉降
湿陷性特指黄土,其他种类的土不具有湿陷性
湿陷性黄土的湿陷变形与所受到的应力也有关系
将湿陷性黄土加密到一定密度后就可以消除其湿陷性
第24题:
换填法、强夯法、砂桩法
土桩法、振冲法、换填法
灰土桩法、预浸水法、重锤夯实法
换填法、灰土桩法、粉喷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