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在工程实践中,保留金一般可采取的扣款方式包括( )。A.从未施工工程尚需的主要材料及构件的价值相当于保留金数额时起扣,每次承包方应得的工程款中扣留规定比例的保留金B.当工程款累计拨付达到工程等价的一定比例时,停止拨付,余款作为保留金C.在发包方向承包方第一次支付的工程款中,扣留规定比例的保留金D.在发包方向承包方第一次支付的工程款中,扣留规定金额的保留金E.从发包方向承包方第一次支付工程款开始,每次从承包方应得的工程款中扣留规定比便的保留金

题目

在工程实践中,保留金一般可采取的扣款方式包括( )。

A.从未施工工程尚需的主要材料及构件的价值相当于保留金数额时起扣,每次承包方应得的工程款中扣留规定比例的保留金

B.当工程款累计拨付达到工程等价的一定比例时,停止拨付,余款作为保留金

C.在发包方向承包方第一次支付的工程款中,扣留规定比例的保留金

D.在发包方向承包方第一次支付的工程款中,扣留规定金额的保留金

E.从发包方向承包方第一次支付工程款开始,每次从承包方应得的工程款中扣留规定比便的保留金


相似考题
更多“在工程实践中,保留金一般可采取的扣款方式包括( )。 A.从未施工工程尚需的主要材料及构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工程预付款从未施工工程尚需的主要材料及构件的价值相当于工程预付款数额时扣起”。已知该工程合同总价2000万元,工程预付款240万元,主材费占比重为60%,则该工程预付款起扣点为()万元。


    A.240

    B.1200

    C.1600

    D.1760

    答案:C
    解析:
    起扣点的计算公式:
    卜起扣点,即工程预付款开始扣回的累计已完工程价值;
    P——承包工程合同总额;
    M——工程预付款数额;
    N——主要材料及构件所占比重。

  • 第2题:

    某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工程预付款从未施工工程尚需的主要材料及构件的价值相当于工程预付款数额时扣起……”。已知合同总价200万元,工程预付款24万元,主材费的比重为60%,则该工程预付款起扣点为()万元。

    A、 24
    B、 120
    C、 160
    D、 176

    答案:C
    解析:
    工程预付款起扣点;当工程预付款起扣时,主材费一工程预付款=24万元,主材费的比重为60%,所以此时的工程款还剩24/60%=40万元,所以起扣点为:200-40=160万元。可见,正确选项是C。

  • 第3题:

    工程预付款的扣款方法包括起扣点和每次扣款金额的计算。从理论上讲,国内工程预付款的扣款方法是()。

    A:从已完工程使用的主要材料及构件的价值相当于备料款数额时起扣,从每次结算工程价款中按材料费比重扣抵工程价款
    B:从未施工工程尚需要的主要材料及构件的价值相当于备料款数额时起扣,从每次结算工程价款中按材料费比重扣抵工程价款
    C:从未施工工程尚需的主要材料及构件的价值相当于备料款数额时起扣,从每次结算工程价款中按直接费比重扣抵工程价款
    D:从已完工程使用的主要材料及构件的价值相当于备料款数额时起扣,从每次结算工程价款中按直接比重扣抵工程价款

    答案:B
    解析:
    从理论上讲,工程预付款扣款的方法应是从未施工工程尚需的主要材料及构件的价值相当于备料款数额时起扣,从每次结算工程价款中按材料比重扣抵工程价款,竣工前全部扣清。

  • 第4题:

    某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工程预付款从未施工工程尚需的主要材料及构件的价值相当于工程预付款数额时起扣……"。已知合同总价400万元,工程预付款60万元,主材费的比重为60%,则该工程预付款起扣点为(  )万元。

    A.100 
    B.160 
    C.240 
    D.300

    答案:D
    解析:
    本题涉及的考点是起扣点的计算。起扣点一承包工程合同总额一工程预付款数额/主要材料及构件所占比重=400-60/60%=300(万元)。

  • 第5题:

    某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工程预付款从未施工工程尚需的主要材料及构件的价值相当于工程预付款数额时起扣”。已知合同总价200万元,工程预付款24万元,主材费的比重60%,则该工程预付款起扣点为( )万元。
    A、24
    B、120
    C、160
    D、176


    答案:C
    解析:
    确定起扣点是工程预付款起扣的关键。确定工程预付款起扣点的依据是:未完施工工程所需主要材料和构件的费用等于工程预付款的数额。工程预付款起扣点可按下式计算:T=P-M/N,本题起扣点为:200万元-24万元/60%=160万元。参见教材P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