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小儿腹泻又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
更多“小儿腹泻概述 ”相关问题
  • 第1题:

    概述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的治疗。


    参考答案: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的治疗:重点是调整饮食,增加营养,控制感染,加强护理。(1)调整饮食:母乳喂养儿暂停辅食,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辅食;人工喂养儿可喂养酸乳或短时间应用脱脂乳,必要时静脉滴注氨基酸制剂或胃肠道外全营养液,随着病情好转逐渐过渡到一般饮食。(2)有双糖酶缺乏时,暂停喂养糖类和乳类,改用豆制代乳品。(3)对肠道内特异性细菌感染及小肠细菌过度增殖可选用适宜抗生素,但切忌滥用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有肠道菌群失调者,可用微生态疗法。(4)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补充各种维生素,有贫血者给铁剂、维生素B或叶酸,必要时多次少量输血或血浆;有锌缺乏者补硫酸锌或葡萄糖酸锌制剂。(5)中医辨证施治疗效好,亦可配合推拿、捏脊或针灸疗法。

  • 第2题:

    腹泻概述


    答案:
    解析:
    1.概念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每天大便超过3次,及/或大便量超过250ml。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前者是指时间<3周的腹泻。
    2.病因
    (1).急性腹泻多由肠道感染性疾病、肠道非特异性炎性疾病、急性中毒、全身性感染等所致。
    (2)慢性腹泻多由胃部疾病、肠道慢性感染、肠道非感染性病变、肠道肿瘤、肠道内瘘、胰腺疾病、肝胆疾病等所致。
    (3)全身性疾病如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促胃液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尿毒症、放射性肠炎等以及一些药物(如利血平、甲状腺素、洋地黄类药物、消胆胺、某些抗肿瘤药物和抗生素)的应用。另外,神经功能紊乱也可导致腹泻。
    3.腹泻的发生机制可归纳为分泌性腹泻、渗透性腹泻、渗出性腹泻和动力性腹泻四类。另外,吸收不良也可造成腹泻。具体病例可能涉及多种原因,仅以其中之一占优势而已。
    4.腹泻的表现了解起病及病程、腹泻次数及粪便性质、腹泻与腹痛的关系。
    5.腹泻的伴随症状
    (1)腹痛见于肠道感染、胃肠疾病、胰腺疾病、肠道肿瘤、炎性肠病等。
    (2)发热可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伤寒或副伤寒、肠结核、肠道恶性淋巴瘤、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败血症等。
    (3)里急后重见于结肠直肠病变为主者,如急性痢疾、直肠炎症或肿瘤等。
    (4)明显消瘦见于小肠病变为主者,如胃肠道恶性肿瘤、肠结核及吸收不良综合征。
    (5)皮疹或皮下出血见于败血症、伤寒或副伤寒、麻疹、过敏性紫癜、糙皮病等。
    (6)腹部包块见于胃肠恶性肿瘤、肠结核、Crohn病及血吸虫性肉芽肿。
    (7)重度失水常见于分泌性腹泻,如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或尿毒症等。
    (8)关节痛或肿胀见于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肠结核、Whip-ple病等。

  • 第3题:

    患儿,1岁,腹泻3天,水样便,有呕吐,精神稍差,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尿少,周围循环好

    考虑最可能的诊断是
    A.小儿腹泻不伴脱水
    B.小儿腹泻伴轻度脱水
    C.小儿腹泻伴中度脱水
    D.小儿腹泻伴重度脱水
    E.中毒性菌痢

    答案:C
    解析:
    1.根据患儿腹泻3天,大便水样便,有呕吐,精神稍差,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尿少,周围循环好等表现,考虑为小儿腹泻伴中度脱水。

    2.口服补液适用于预防脱水及轻、中度脱水,中度脱水补液量为80~100ml/kg。

    3.80%的婴幼儿腹泻由病毒感染引起。故选D。

  • 第4题:

    本患儿的诊断为

    A.小儿腹泻,轻度低渗性脱水,代酸

    B.小儿腹泻,中度低渗性脱水,代酸

    C.小儿腹泻,中度等渗性脱水,代酸

    D.小儿腹泻,中度高渗性脱水,代酸

    E.小儿腹泻,轻度低渗性脱水,代酸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小儿腹概述


    答案:
    解析:
    (一)概念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
    (二)病因及临床表现
    1.感染性腹泻
    (1)肠道内感染
    1)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好发秋、冬季。多见6~24个月小儿。潜伏期1~3天。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及上呼吸道症状,呕吐先于腹泻,大便次数多达10次或更多,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无腥臭味。常伴有脱水、酸中毒。病程自限,3~8天。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
    其他病毒:如腺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2)细菌感染
    大肠杆菌:有产毒性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及黏附性大肠杆菌。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5~8月。潜伏期1~2天,大便次数较多,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镜检偶见白细胞。轻者迅速自愈,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出血性大肠杆菌性肠炎,可转成血便,伴有腹痛。镜检有红细胞无白细胞。侵袭性大肠杆菌,起病急,
    空肠弯曲菌:好发夏季,家畜和家禽是重要的传染源。由被污染的水和食物经口传播。潜伏期2~11天,临床症状与痢疾相似。重症者可合并多系统损害。
    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好发冬、春季,以粪一口传染。临床与菌痢不易鉴别。全身症状重,易引起咽炎、颈淋巴结炎。病程1~3周。
    鼠伤寒沙门菌小肠结肠炎:好发6~9月,2岁以下小儿多见。易在新生儿室流行,年龄越小病情越重。潜伏期8~48小时,起病急,大便多样、易变。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和数量不等的红细胞。重症者可发生败血症,甚至休克、DIc。
    3)抗菌素诱发肠炎长期应用抗生素,免疫低下者,可致肠道菌群失调,使肠道耐药菌生长。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和真菌等。轻者仅腹泻数日,重者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炎:是细菌侵袭肠壁和产生肠毒素所致。全身中毒症状重,甚至休克。大便有腥臭味,水样,黏液较多,少数为血便。大便常规有大量的脓细胞和成簇的革兰阳性球菌。
    假膜性肠炎: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引起。除万古霉素和胃肠道外用氨基糖苷类外,其他抗生素均可诱发本病。也可见于外科术后。大便水样,可有假膜排出,少数血便。大便厌氧培养,组织培养法检测细胞毒素。
    真菌性肠炎: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常伴鹅口疮。大便泡沫较多,有黏液,可见豆腐渣样改变,偶见血便。大便镜检可见真菌孢子和假菌丝或做真菌培养。
    (2)肠道外感染在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肾盂肾炎及皮肤感染、或急性传
    染病时,病毒及病原菌的毒素作用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或同时引起肠道感染,发生腹泻。
    2.非感染性腹泻
    (1)生理因素 消化系统发育不良,胃酸和消化酸分泌较少,胃内灭菌能力弱;生长发育快,需求多,消化道负担重;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8IA均较低;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故易患肠道感染。
    (2)饮食因素 喂养不当,主要是人工喂养,喂养间隔,喂养量及喂养食物成分不适宜,均可导致喂养不耐受或过敏,发生腹泻。
    (3)气候因素 气候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环境温度过高,消化液分泌减少,因口渴而进食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导致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