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进食障碍的病因。 (1)生物因素。 ①基因:神经性厌食症和贪食症都有家族性。患有进食障碍的年轻女性的亲属中患进食障碍的可能性是平均水平的5倍。 ②设定点理论:Gamer提出此理论,认为至少在一段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的身体有自己设定好的体重正常值范围,并且拒绝大幅度的改变。这样的话,当个体想要达到或维持低于设定点的体重时,就会遭到内部生理机能的反对。 ③进食障碍与脑:有研究者因此假设下丘脑在神经性厌食症中起着某种作用。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发现,内源性血清素在神经性厌食症和贪食症中都具有某种作用。 (2)社会因素。 ①整体而言,社会文化因素在进食障碍的发生、发展上是有显著作用的。社会文化存在对苗条的理想性赞许,对肥胖的负性态度变得更为强烈,进食障碍的患病率也在增加。 ②大众传媒对进食障碍的发展也起到一定作用。影视、报纸、杂志都强调瘦即是美,女性杂志也一再强调节食、减肥和运动。在这种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女性为追求理想体型,极易走入进食障碍的误区。 (3)心理因素。 ①人格特点:国外有研究表明,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具有完美主义、害羞、依从的特点;而神经性贪食症病人也有着其他歇斯底里的特征、情绪不稳定及好交际的倾向。 ②心理动力学观点:经典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对口唇受孕恐惧的防御,之所以要回避食物,是因为食物象征性地等同于性和怀孕。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其他观点还认为,进食障碍和童年受虐及其他创伤相关。 ③家庭动力学观点:这种观点是将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因素与关注家庭联系在一起,认为孩子在生理上是脆弱的。 ④认知行为观点:怕胖的恐惧和体像障碍是引起自我挨饿的动机因素,而体重的减轻是有利的强化物,达到或者维持瘦弱体形的行为被降低了的焦虑所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