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病例摘要:何某,女,46岁。1991年7月22日初诊。6天前,与同事发生争执,出现右上腹及胁肋部阵阵疼痛,牵及右背及肩胛,入某医院就诊,西医诊断为胆囊炎,用消炎止痛药无效。刻下症见: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疼痛每因情志喜怒而增减,胸闷脘痞,饮食减少,嗳气频作,善太息。舌苔薄,脉弦。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胃痛相鉴别。

题目

病例摘要:何某,女,46岁。1991年7月22日初诊。6天前,与同事发生争执,出现右上腹及胁肋部阵阵疼痛,牵及右背及肩胛,入某医院就诊,西医诊断为胆囊炎,用消炎止痛药无效。刻下症见: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疼痛每因情志喜怒而增减,胸闷脘痞,饮食减少,嗳气频作,善太息。舌苔薄,脉弦。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胃痛相鉴别。


相似考题
更多“病例摘要:何某,女,46岁。1991年7月22日初诊。6天前,与同事发生争执,出现右上腹及胁肋部阵阵疼痛,牵 ”相关问题
  • 第1题:

    病例摘要:谭某,女,20岁,未婚,学生。2016年4月14日初诊。患者平素性情急躁。2天前见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现症:情绪不宁,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目赤,耳鸣,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癫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郁证。中医证型诊断:气郁化火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为主症,辨病为郁证。现症见情绪不宁,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目赤,耳鸣,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辨证为气郁化火证。肝郁化火,横逆犯胃。中医病证鉴别:两者均与五志过极、七情内伤有关,临床表现都有心神失常症状。郁证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癫证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病程迁延,主要表现为精神错乱,失去自控能力,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方剂名称:丹栀逍遥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柴胡9g,薄荷6g,郁金6g,制香附6g,当归9g,白芍9g,白术9g,茯苓9g,丹皮6g,栀子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2题:

    病例摘要:李某,女,53岁,已婚,职员。2014年12月6日初诊。患者1天前受寒后出现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现症:肢体关节疼痛,病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减,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痿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痹证。中医证型诊断:痛痹。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为主症,辨病为痹证。现症见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减,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辨证为痛痹证。寒邪兼夹风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中医病证鉴别: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证是因疼痛而影响活动,再者,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方剂名称:乌头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法:制川乌(先煎)6g,麻黄9g,芍药9g,甘草9g,蜂蜜400ml、黄芪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3题:

    病例摘要:武某,女,30岁,已婚,农民。2013年2月17日初诊。患者性格内向,近来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现症: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癫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郁证。中医证型诊断:肝气郁结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为主症,辨病为郁证。现症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辨证为肝气郁结证。肝郁气滞,脾胃失和。中医病证鉴别:两者均与五志过极、七情内伤有关,临床表现都有心神失常症状。脏躁多发于青中年妇女,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作时如常人。而癫证则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病程迁延,主要变现为精神错乱,失去自控能力,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方剂名称: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柴胡6g,香附9g,枳壳9g,陈皮10g,郁金10g,青皮9g,苏梗9g,合欢皮10g,川芎10g,芍药10g,甘草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4题:

    病例摘要:焦某,男,28岁,已婚,司机。2014年1月2日初诊。患者六个月前醉酒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小便黄。现症:身目发黄,黄色鲜明,上腹、右胁胀闷疼痛,牵引肩背,身热不退,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呕吐呃逆,尿黄赤,大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萎黄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黄疸。中医证型诊断:胆腑郁热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皮肤巩膜黄染为主症,辨病为黄疸。现症见身目发黄,黄色鲜明,上腹、右胁胀闷疼痛,牵引肩背,身热不退,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呕吐呃逆,尿黄赤,大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滑数,辨证为胆腑郁热证。湿热砂石郁滞,脾胃不和,肝胆失疏。中医病证鉴别:黄疸与萎黄均可出现身黄,黄疸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或病后有关;其病机为湿滞脾胃,肝胆失疏,胆汁外溢;其主症为身黄、目黄、小便黄。萎黄之病因与饥饱劳倦、食滞虫积或病后失血有关;其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其主症为肌肤萎黄不泽,目睛及小便不黄,常伴头昏倦怠、心悸少寐、纳少便溏等症状。治法:疏肝泄热,利胆退黄。方剂名称:大柴胡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柴胡9g,黄芩10g,半夏9g,大黄10g,枳实9g,佛手9g,郁金10g,茵陈15g,山栀10g,白芍10g,甘草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5题:

    病例摘要:王某,女,58岁,已婚,农民。2015年12月30日初诊。患者2周前腹部手术。2天前出现腹痛疼痛,痛如针刺。现症:腹痛痛处固定,经久不愈,舌质紫暗,脉细涩。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外科腹痛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腹痛。中医证型诊断:瘀血内停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腹痛疼痛,痛如针刺为主症,辨病为腹痛。现症见腹痛痛处固定,经久不愈,舌质紫暗,脉细涩,辨证为瘀血内停证。瘀血内停,气机阻滞,脉络不通。中医病证鉴别:内科腹痛常先发热后腹痛,疼痛一般不剧,痛无定处,压痛不显;外科腹痛多后发热,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压痛明显,见腹痛拒按,腹肌紧张等。治法:活血化瘀,和络止痛。方剂名称:少腹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桃仁9g,红花9g,牛膝9g,川芎6g,赤芍6g,当归9g,生地6g,甘草6g,柴胡6g,枳壳6g,桔梗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