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患者,女,30岁。间断下腹痛伴腹泻2年,每日排便4~6次,为糊状便,偶见脓血,便后疼痛可自然缓解,无里急后重。结肠镜检查见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充血水肿,部分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该患者腹泻的机制主要是A.肠内容物渗透压高,导致小肠渗透性腹泻B.炎性大肠黏膜对水钠吸收减少C.病变肠段炎症渗出、蠕动增强D.大肠黏膜对Na+吸收减少

题目

患者,女,30岁。间断下腹痛伴腹泻2年,每日排便4~6次,为糊状便,偶见脓血,便后疼痛可自然缓解,无里急后重。结肠镜检查见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充血水肿,部分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该患者腹泻的机制主要是

A.肠内容物渗透压高,导致小肠渗透性腹泻

B.炎性大肠黏膜对水钠吸收减少

C.病变肠段炎症渗出、蠕动增强

D.大肠黏膜对Na+吸收减少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结肠镜检查结果,本例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绝大多数有腹泻,腹泻主要与炎症导致大肠黏膜对水、钠吸收障碍及结肠运动失常有关。C为克罗恩病的腹泻机制。
更多“患者,女,30岁。间断下腹痛伴腹泻2年,每日排便4~6次,为糊状便,偶见脓血,便后疼痛可自然缓解,无里急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女性,36岁,间断发作下腹部疼痛伴腹泻2年,每天排便3~4次,为脓血便,常有里急后重,排便后疼痛缓解。该患者的粪便检查中不可见的是

    A、黏液
    B、血小板
    C、白细胞
    D、脓血
    E、红细胞

    答案:B
    解析:
    考察溃疡性结肠炎常见的辅助检查。粪便检查常有黏液脓血便,镜下可见红、白细胞、巨噬细胞。粪便病原学检查,需至少连续3次检查,目的是排除感染性结肠炎。

  • 第2题:

    患者,女性,33岁。2年来反复腹痛、腹泻,初为糊状便,每日排便2~3次,严重时排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经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无效。近1月来腹痛明显,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查体:体温39.6℃,腹平软,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

    哪项最有助于鉴别细菌性痢疾和溃疡性结肠炎
    A.有无里急后重
    B.有无脓血便
    C.有无便血
    D.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
    E.有无发热

    答案:D
    解析:
    1.结肠镜检查是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2.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有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并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结肠镜检查可见充血、糜烂及浅溃疡,与本例患者较为符合,故考虑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性较大。
    3.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位于大肠,成连续性非阶段性分布,多数在直肠、乙状结肠,可扩展到降结肠、横结肠,少数累及全结肠。病变早期有黏膜弥漫性炎症。以后肠腺窝底部形成小的隐窝脓肿。脓肿融合溃破,黏膜即出现浅小的溃疡,并逐渐成为不规则的大片溃疡。结肠病变一般仅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很少深达肌层,并发结肠穿孔。瘘管形成或结肠周围脓肿者少见,结肠炎症在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中,大量新生肉芽组织增生,常出现炎性息肉。可表现正常结构丧失,纤维组织增加,有腺体变形,排列减少等萎缩性表现。由于溃疡愈合而瘢痕形成。
    4.中毒性巨结肠的常见诱因是低钾、钡剂灌肠、服用抗胆碱能或阿片类药物、结肠镜检查大量注气。

  • 第3题:

    ]患者,女性,33岁。2年来反复腹痛、腹泻,初为糊状便,每日排便2~3次,严重时排粘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经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无效。近1月来腹痛明显。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查体:体温38.6℃,腹平软,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哪项最有助于鉴别细菌性痢疾和溃疡性结肠炎()。

    A有无里急后重

    B有无脓血便

    C有无便血

    D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

    E有无发热

    F有无腹痛


    D

  • 第4题:

    患者女性,36岁,间断发作下腹部疼痛伴腹泻2年,每天排便3~4次,为脓血便,常有里急后重,排便后疼痛缓解。该患者的粪便检查中不可见的是

    A.红细胞
    B.黏液
    C.血小板
    D.白细胞
    E.脓血

    答案:C
    解析:
    考察溃疡性结肠炎常见的辅助检查。粪便检查常有黏液脓血便,镜下可见红、白细胞、巨噬细胞。粪便病原学检查,需至少连续3次检查,目的是排除感染性结肠炎。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及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 第5题:

    A.腹泻、便潜血阳性
    B.腹痛伴腹胀
    C.腹痛、腹泻,排便后腹痛缓解
    D.腹痛、腹泻,便中有脓血
    E.腹泻、发热伴里急后重

    结肠癌( )

    答案:A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