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2)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3)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对中国的影响。
更多“简述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相关问题
  • 第1题:

    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新的时代条件。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新的社会力量——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的发展,中国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步壮大起来。(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
    (3)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 第2题: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 。


    正确答案:B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 第3题:

    简述第二国际建立的社会历史条件。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1)国际工人运动重新高涨是建立新国际的客观基础。巴黎公社运动后,一度转入低潮的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重新高涨起来。这一时期国际工人运动呈现出以下特点:
    ①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②在和平环境里,随着各国自由主义改革的实行,工人阶级获得了长期以来争取的最基本的政治民主权利。
    ③工人改变了以往习惯于采取暴力、起义等斗争手段,积极参加议会选举、开展各种斗争,充分利用合法地位,以合法斗争、经济斗争为主。
    (2)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建立,迫切要求加强国际间的团结和联合,是建立新国际的客观要求。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马克思的学说获得了空前的胜利并广泛传播开来,形成了许多根本上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政党,这些政党学习利用资产阶级议会制度,创办自己的日报,建立自己的教育机关、自己的工会和自己的合作社。面对这种新的客观形势,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热切希望加强国际间的团结与合作,迫切要求建立新的国际组织。
    (3)马克思、恩格斯从第一国际解散后,就密切注意着建立新国际的问题。显然,要建立这样的一个组织,需要相当长的准备时间。由于客观条件的不成熟,马克思、恩格斯拒绝了一切为时过早的关于建立新国际的倡议。
    (4)法国的“可能派”等组织企图夺取国际工人运动领导权的阴谋,加速了新“国际”的建立。马克思逝世后,以马隆、布鲁斯等人为首的法国的“可能派”、英国的“社会民主党人联盟”和英国工联、美国的“劳动骑士团”等组织,决定于1889年7月在巴黎召开由他们发起的国际工人代表大会,企图建立该组织,夺取国际工人运动的领导权,使日益发展的国际工人运动,脱离马克思主义的轨道。在这紧要关头,年迈的恩格斯毫不迟疑地放下手中的其他工作,积极地投身于反对“可能派”和领导建立新国际的斗争。1889年2月在海牙召开预备会议,决定同年7月即“可能派”开会的同时,召开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两个大会对照之下,让工人群众自己识破“可能派”的阴谋和实质。恩格斯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工作,保证了第二国际得以按照马克思主义原则建立起来。

  • 第4题:

    五四运动在什么时候爆发?


    正确答案: 1919年5月4日

  • 第5题:

    试述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正确答案: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一方面,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另一方面,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1901年4月设立督办政好处,宣布实行“新政”,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
    (3)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20世纪初获得了一定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深感到民族危难的加深,在群众斗争的推动下,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 第6题:

    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是()

    • A、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 B、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 C、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 D、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正确答案:A,B,C,D

  • 第7题:

    简述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正确答案: (1)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2)民主政治制度的出现
    (3)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4)大众传播事业的发达

  • 第8题:

    多选题
    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是()
    A

    工人阶级力量成长

    B

    新文化运动兴起

    C

    俄国十月革命革命的影响

    D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E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有(  )。
    A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B

    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C

    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D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正确答案: C,B
    解析: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个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①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②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③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A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并不意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通常认为1922年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新旧民主革命有一个交替时段。

  • 第10题:

    问答题
    五四运动是什么时候爆发的?

    正确答案: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时候爆发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2.简述五四运动发生的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历史条件。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简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参考答案: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第一,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新的社会力量。
    第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第三,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和会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 第14题:

    简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社会历史条件。


    答案:
    解析:
    (1)时代背景: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任务、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及党的自身建设实际,在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精辟论断和科学结论。第一,国际背景,当代世界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第二,国内背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2)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依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给正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挑战,需要在如何执政问题上总结经验,避免犯其他国家所犯的错误。(3)国情和党情的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基础上形成的。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地位、面临的环境、肩负的任务以及党员干部的队伍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向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如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加强自身建设,就会丧失执政地位。

  • 第15题:

    简述佛教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


    正确答案: 公元前6世纪雅利安人完成了印度流域的军事征服扩张到恒河流域,大量的达罗毗荼人征服沦为奴隶,武士贵族刹帝利建立起一批城镇国家。为了防止等级森严的婆罗门教思想使数量大增的首陀罗对宗教解脱的绝望而进行革命,他们为此要求改革婆罗门教。相比于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婆罗门教的精神控制相对薄弱。佛教继承了婆罗门教的因果报应、业报轮回、追求超越生死等传统宗教思想,但针对种姓制度表达了刹帝利和其他社会等级的要求提出了宗教解脱上的抽象平等观念,宣称是人不分种姓和等级,只要皈依佛教正道就可获得解脱。这种思想只会使被压迫的苦难大众追求摆脱生死轮回的超自然解脱时忘记了争取现实幸福的斗争。从本质上看,佛教是适应恒河流域刹帝利世俗贵族的根本利益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宗教。

  • 第16题:

    简述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与思想背景。


    正确答案: (一)社会历史条件
    (1)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结构变迁。
    (2)市民社会的危机: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和德国纺织工人起义
    (3)自然科学方法的影响: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论
    (二)思想背景:
    (1)英国功利主义传统。是一种个人主义的理论,“经济人”。
    (2)法国实证主义传统。强调经验性研究。
    (3)德国历史主义传统。注重对特定文化及其所经历的历史阶段得研究。
    (4)美国实用主义传统。讲求实用和个人主义。

  • 第17题:

    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是()

    • A、工人阶级力量成长
    • B、新文化运动兴起
    • C、俄国十月革命革命的影响
    • D、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 E、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正确答案:A,B,C

  • 第18题: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的历史特点是()

    • A、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 B、真正的群众运动
    • C、农民为运动主体
    • D、以城市为中心
    • E、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正确答案:A,B,E

  • 第19题:

    问答题
    (09年10月真题)简述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正确答案: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第一,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新的社会力量。
    第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第三,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和会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社会保障法的缘起及其社会历史条件。

    正确答案: 社会保障法作为一种实体法,一般认为缘起于英国中世纪的济贫立法。(1601年,伊丽莎白女王将以前各项济贫法令编纂补充成为法典颁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英国济贫法)。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法产生于19世纪末的德国,其条件有:
    第一、工业革命的完成。
    第二、19世纪末,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逐渐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第三、社会保险法在德国首先出现,是有其深厚的法学资源作为背景的,与当时的德国法学的领先地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第四、生存权思想和社会改良思潮的兴起。德国著名铁血宰相俾斯麦在使用“鞭子”政策镇压工人运动失败之后,转而求助于“糖果”政策,以稳固自己的政治统治,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社会保障法在德国的产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正确答案: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一方面,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另一方面,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1901年4月设立督办政好处,宣布实行“新政”,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
    (3)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20世纪初获得了一定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深感到民族危难的加深,在群众斗争的推动下,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是辛亥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为对外支付巨额赔款,腐朽的清政府加剧了对人民的盘剥,致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在中外反动派的严重压迫下,20世纪初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遍及全国,资产阶级开始成为主要的角色。
    第二,清末“新政”的破产是辛亥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先后宣布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由于其根本目的在于延续其反动统治,清政府不断借改革之名加强皇权,最终使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没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统治危机。
    第三,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并成为革命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就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更多地接触到了西方的政治思想,而且对世界大势与国内民族危机有了更敏锐的认识。在民族危难加深、群众自发斗争高涨形势的推动下,开始摸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这些青年知识分子,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解析: 暂无解析